一节四年级语音课的案例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年级论文,语音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新课改以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更加注重学法指导,在词汇、会话和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许多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语音拼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能形成有效的单词拼读能力。而拼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成败。
针对以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一所学校开展了“培养学生语音拼读能力”的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在词汇、会话、阅读等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和围绕教材中的Pronunciation板块构建语音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
在课题的实施初期,课题组的教师针对语音教学提出了许多顾虑:究竟怎样上好语音课,我们至今没观摩过一节语音课,能自主设计语音教学吗,在渗透语音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呈现音素符号?我们一直不太重视对学生语音拼读能力的培养,平时对教材的Part C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对上好这个板块的内容完全没有信心,怎么办?
面对种种顾虑,课题组的谭老师从困惑中第一个走出来,就教材中的语音板块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和尝试,展示了一节朴实却精彩的语音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3 Part C Pronunciation(见图1)。授课时间是30分钟。
图1
一、激发兴趣,在诵唱中走进语音学习
[教学片段1]
上课伊始,谭老师引领学生朗诵一首自编的歌谣(见图2)。学生边说歌谣边做相应的动作,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朗诵歌谣的过程中对一些元音的发音有了初步的感知。
图2
[分析]朗诵歌谣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谭老师巧妙地将字母、语音融入学生喜欢的歌谣之中,编成一首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了部分元音的发音,自然地进入语音学习状态。
二、引领观察,在讨论中发现语音拼读规律
[教学片段2]
在导入、呈现环节,谭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
1.游戏呈现:教师以猜谜游戏呈现bike,milk kite,window,rice,fish,pig,ice-cream共8个单词,让学生比赛,看谁认读单词又快又准,并及时表扬单词读音准确的学生。
2.小组讨论: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所读的单词都含有哪个相同的字母?如果从读音上把单词分类,该怎样分?为什么?
3.总结规律: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很快就有了讨论结果:(1)8个单词都含有元音字母i;(2)bike,kite,ice-cream,rice为一类,因为里面都有/ai/的发音;(3)milk,fish,pig,window为一类,因为里面都有/i/的发音。
[分析]针对小学生天性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谭老师将单词融入猜谜游戏中,在游戏与竞赛中自然呈现单词,为学生学习单词的发音做好了准备。在总结元音字母i的发音规律时,谭老师采用了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发现——归纳”字母i的发音规律。在这个环节中,谭老师只在一旁引导,由学生自主发现与总结出i有两种发音的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创造机会,在实践中体验拼读的成就感
[教学片段3]
呈现环节后,自然过渡到巩固新学知识的环节。此环节的教学步骤如下:
1.学生总结出字母i有两种读音后,谭老师鼓励学生找出更多的单词来印证。于是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字母i发/ai/或/i/的其它单词,教师鼓励学生翻书查找,要求学生把找到的单词写在练习本上,看哪组学生找的单词又多又准。
2.用投影仪展示并拼读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ai/-light,Chinese,science,knife,…
/i/-picture,in,fifty,music,kitchen,fridge,dinner,sister,…
3.谭老师呈现两组生词:fine,nine,pine,mine,time,tide,ride,wide和big,fig,hit,kit,kiss(见图3),鼓励学生拼读出来。学生经过片刻的自主试读后,纷纷举手发言;大部分学生都能拼读出来,其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顺利完成了拼读单词的任务。
图3
[分析]课程标准二级目标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教育部,2001)。而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主要来自多次的成功体验和对自我的肯定。
在教学片段3中,谭老师创造机会让学生找出更多的单词,以此强化学生对字母i的发音规律的认知,再让学生尝试拼读类似的生词。学生在拼读实践中增强了对自己拼读能力的信心,并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四、拓展应用,在拼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片段4]
在拓展应用环节,谭老师采用了诵读、编绕口令或歌谣的教学方式。此环节的教学步骤如下:
1.在学生掌握了元音字母i的两种发音,并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后,谭老师适时呈现与本课语音知识相关的绕口令(见下页图4),让小组间进行诵读比赛。学生都感到快速读绕口令非常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活动结束时学生对诵读绕口令意犹未尽。
图4
2.谭老师还鼓励学生用含/ai/或/i/发音的单词创编歌谣或绕口令。以下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绕口令:
[分析]绕口令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口齿清晰的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分辨容易混淆的元音和辅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语音的兴趣(李锋伟,2003)。谭老师在30分钟的短课设计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通过诵读绕口令和自主创编歌谣,强化了学生目标语音发音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拥有观察单词、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感受,而且拼读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五、丰富内涵,在拼读中积累词汇与句子
从教学片段2和教学片段3中可以看出,谭老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领悟元音字母i的两种发音之外,还让学生尝试拼读生词,并将生词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拼读过程中积累了多个新词汇(见图3)。学生对绕口令的兴趣浓厚,乐于参与,争相诵读,很快掌握了如下句子:Mike likes to ride a white bike and fly a white kite.The big pig will dig.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很多教师认为语音教学是难以驾驭的,学生对语音学习常感到索然无味。但谭老师在这节课中将单调的教学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拼读,并在拼读的基础上拓展应用,学生的多项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谭老师的教学实践证明,语音课也可以像词汇课、会话课一样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