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业园任重道远——第五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大会的启示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园论文,任重道远论文,科技论文,第五届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充满苦难与希望、机遇与挑战的世纪。该世纪变革之一便是世界范围内科技工业园的兴起和发展。时至今日,科技工业园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科技工业园还有一个名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五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大会于1996年10月29日至31在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胜利召开,来自世界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代表汇集在大西洋岸畔的考帕卡巴纳海滨,就科技工业园发展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大会的主题是:“倾听客户的声音——一个持续的挑战”,其意义在于: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世纪之交,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这场具有实质意义的革命,将如当年的工业革命一样,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工业园作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基地任重道远,只有倾听和重视客户即企业的呼声和要求,才能快速发展,作出无愧于高科技时代的贡献。应当说,这一主题既是科技工业园的自我警策,也是科技工业园的庄重宣言。
1 科技工业园的投资环境
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是客户或企业的基本要求,因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科技工业园“倾听客户的呼声”的基本表现。怎样的投资环境是客户所要求的环境,对此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欧洲代表认为,一个企业愿不愿意在科技工业园落户,除了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外,首先考虑五个因素。即:
(1)技能潜力如何。具体表现在该地的研究中心数量、自然学科大学生数量和人口的年龄结构这三个指标上。
(2)交通状况如何。具体表现在企业主和雇员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从住所来到工作地或从工作地回到住所。
(3)经济增长动力如何。具体表现在数年来的社会产品增长状况和失业率变动情况。
(4)企业成本如何。具体表现为原料价格、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税收负担几个方面。
(5)生活质量如何。具体表现在旅馆床位数、医院床位数和空气污染度三个方面。
北美代表认为,企业考虑的投资环境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即,政治环境的稳定性;法律环境的公正性;币值的稳定性(主要指每年能货膨胀率的高低和能否自由兑换外币以及外币官价与黑市价的差别幅度);资本和利润收入外调的自由性;对外商股权比例的规定;当地资本的供应能力;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和控制;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
代表们一致认为,投资环境概括起来说包括下面五个方面的要素:政治环境,主要指政治制度、政权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经济环境,主要指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市场前景、基础设施、外贸政策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指法律的完备性、稳定性和仲裁的公正性;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秩序,社会文化和社会服务;自然环境,主要指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一个企业总是在权衡这五个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当然,不同企业对这五个要素的要求程度和评价标准不同。
2 科技工业园的功能和作用
与会代表认为,尽管科技工业园在形式、结构、规模、组织和财政上各不一样,但有两点功能应当是共同的,即,技术转让代理,为科学和经济之间架起桥梁;创业服务或孵化,为当地高科技企业的起步和成长提供初始推动力。芬兰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芬兰是欧洲较早建立科技园区的国家之一。它的奥卢科技园创办于1982年,是芬兰第一家科技园。奥卢科技园中的大部分企业是从事高科技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服务性公司。这些服务性公司的宗旨是为高技术企业获得成功提供全方位最佳服务,值得强调的是,他的服务水平目前在世界同行中名列前茅。为了完善改进各种服务设施,奥卢科技园先后设立了10个服务性公司,提供文传、彩印、信息咨询、邮电、翻译等在内的服务,以及市场销售、商业设计、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保险、租房等专业服务,此外,还建有法律事务所、专利局、会计事务所、医疗和体育馆等。这些无所不包的服务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芬兰科技园区非常重视孵化器的建设,并成功地孵化出大批高科技企业,目前全国共有18个孵化器,专门对初创小企业进行孵化。有关人士认为,在没有任何扶植的条件下,创办了一个成功的企业非常难,成活率仅为2%,而在孵化器中成活率可提高到80%以上。因此,一个企业从开始设想、创办、到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有一个孵化过程。
在芬兰,申请加入科技园区的初创小企业一般只有1—2人,创办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产品,并表明企业有生存和发展能力及市场潜力。经过专家分析评估后,企业可正式加入科技园成为孵化对象,并得到一笔“种子”发展资金。这种风险投资来源于国家、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劳工部、贸工部和教育部。同时,科技园还以最优惠的价格向新创办的企业提供办公用房等必要设施和条件,使其以最低的成本尽快起步。孵化器专家定期对孵化对象——企业创办人进行辅导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以及企业国际化等方面提供咨询,创办人员还可以参加新企业家培训班。孵化器为初创小企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小环境,众多高技术小企业在这里迅速发展和壮大。
在中国,科技工业园的功能定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向传统产业扩散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窗口;深化改革的实验区;科技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区;具有现代文明的新城区;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学校。
近年,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的科技工业园,有些是名副其实的,有些则徒有虚名,仅仅进行土地出让,而受让土地的企业与高科技并无多少联系,这种名不符实的所谓科技园各国都有。据意大利一位专家讲,本国的几十个科技工业园中,依他看来,真正合格的并不多。这种情况说明,每当一个新事物蓬勃发展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竞争的加剧,必然是优胜劣汰、强者向上。
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认为,科技工业园在本国的发展历程既充满探索的艰辛,又伴有进步的喜悦,工业园在推动科技进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具体说来,这种作用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
(1)资金吸引效应 随着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外资金不断流入科技工业园,给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产业导向效应 通过为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少园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3)技术辐射效应 国际著名公司的进入一方面向国内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促使国内民族工业改进技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工业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的作有。
(4)就业机会效应 随着大量新企业的建立,就业机会得以增加。由于发展中国家不少科学园建在城市郊区,园中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兴起,尤其是旅游业、园林业、环保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为包括当地农民在内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门路。
(5)人才吸引效应 科技工业园的建立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吸引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科技工业园以其优美的工作环境和较为丰厚的物质待遇而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
(6)管理示范效应 国外著名企业的进园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其科学的管理方法也对当地国内企业产生了有力的刺激和影响,与此同时,它的先期试验(如中国不少高新区率先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验)也为当地的管理提供了示范。
3 科技工业园的模式和特征
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科技工业园迄今为止的演变轨迹和管理体制,可以看出,科技工业园初期基本上是由大学主导和主要依托大学而发展。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上述模式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其原因首先在于大学资金与场地上的限制以及对各方面协调能力的缺乏。这种情况召唤着新的模式的应运而生,从而出现了由政府、企业界、大学与科研机构三方参与管理的模式。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目标是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企业界的目标是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获得更大的利润;政府的目标是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三者目标不同但不天然有冲突,因而可以通过科技工业园这样一个三方参与的实体和载体来达到统一。
3.1 科技工业园的模式
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业园区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发展中国家的引进型科技园区,一种是发达国家的自主型科技园区。引进型科技园区的基本运作机制为:在本国科技力量相对集中地区,划出一定地区范围,依靠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高科技和生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以提高产业技术,推动出口创汇。自主型科技园区的基本运作机制为:利用本国科技优势,在知识密集的地区划出一定的区域,实施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家重点投资和企业民间的资金,形成以开发新技术为主的企业群,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带动本国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程度和城市化道路的不同,也影响到科技工业园形式的不同。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业园更多地具有单一性的特征,即工业园除了专心致志发展高新技术外,并不具有同时建设城区的任务,可以利用现成的基础设施及系统来实施尽快起步。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工业园带有综合性(科技区加生活区)的特征,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还负有城区开发的使命,因为原有的旧城格局没有给它们预留发展的空间,它们必须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加上基础设施的瓶颈,本来是为了追赶科技革命的步伐而发展科技工业园,现在又多了为发展科技工业园而建设新的城区这样的问题。发达国家早期的科技工业园在发展中也类似地遇到过,不过程度大大不同而已。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则往往同时走两条道路,既发展单一性的科技工业园,又从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政策出发而兴办综合性的科技工业园。
3.2 科技工业园的特征
世界各国科技工业园的共同特点是:与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地理位置有利;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建厂成本较低;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等。
成功科技工业园的主要经验是:政府、企业界、大学与科研机构三方配合默契;基础设施及时到位;保持环境清新幽雅;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成果多;孵化器运作良好;管理机构办事效率高;产品外销要求不严。科技工业园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而且也是国际市场上的最新产品,为了鼓励外资投入,同时满足东道国国内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因而各国对科技工业园产品的外销要求不严或者说内销限制较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自由经济区(如出口加工区),产品主要外销。
4 科技工业园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是1951年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坦福大学诞生的,即斯坦福科学园,它是形成今日硅谷的基础。
硅谷地处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洲旧金山市南郊的圣克拉拉县,这里原是一片绿草如茵的牧场和花香袭人的果园,早年并无今日的名字。1891年,斯坦福夫妇在此建立了一所大学,同时赠送了一块8800英亩的牧场作为大学校园。这个地方在当时毕竟太偏僻,经济也比较落后。到了40年代,一位叫特曼的副校长,面对一派萧索景象,萌生了将学校部分土地出租给高科技公司,在学校周围创建一个高科技工业区的念头,由此不但可以改善教育条件,也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在当时曾被有些人认为是突发奇想,然而最终却成了现实。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租了第一片土地,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区。
1954年斯坦福工业园正式创建。园区主要生产芯片,这是电子产品和半导体产品的一个基本元件,芯片的材料是高纯度的硅,这一地区因而有了“硅谷”这个雅号,“硅”字也成了高科技的象征。硅谷的成功和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尤其到了80年代中后期,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声声呼唤中,全球兴起了一股大办科技工业园区的浪潮。
今天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科技工业园,准确的数字很难有人说得出,大概数字是1500-2000个,其中包括几百个大学研究园和几百个孵化器(中国叫科技创业中心),人们把科技工业园又简称为科学园。到目前为止,美国有科技园200个,德国80个,英国50个,法国40个,意大利30个,芬兰25个,俄罗斯至少30个,日本代表讲自己国家少说有100个(而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还是26个),东道国巴西30个。匈牙利的科技园自1994年开始兴办,现已建36个,雄心勃勃,还有更宏伟的计划在酝酿。巴拿巴政府不甘人后,要建立几十平方公里的科技园,总统出面请多方专家出谋划策。非洲大陆大西洋之滨的摩洛哥和塞内加尔也已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工业园。
中国于1985年3月提出建立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思想。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深圳特区建立了深圳科技工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科技工业园,目前已达110家。这些园区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技术密集地区,其中国家级的园区52个,是1988、1991和1992年由国务院分三批批准建立的,这些园区构成火炬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火炬计划是国务院1988年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一项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计划。中国的科技工业园一方面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群的成长,另一方面不断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接轨。普遍采用的一般方法是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这样的“三资企业”,各级政府都赋与科技工业园以产业优惠政策。在兴办科技工业园的同时,自1988年以来,已经逐步建立了近80个以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目的的创业服务中心,它们多数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和人才密集的中心城市,主办者多为地方科委及高新区。此外越来越多高等院校也兴办了大学科技园区。因此,中国已初步形成以科技工业园区为主体、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包括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5 科技工业园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科技工业园浪潮,与会代表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在科技工业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国际现象,是一件伟大辉煌的事业,忧在科技工业园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哄而上,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孵化器自身形象缺乏展示,忽视对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培育和培养;横向信息联系薄弱,未能有效发挥信息咨询和技术代理的优势;知识产权缺乏保护,风险投资机制难以启动。大会达成的共识是,科技工业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高度重视以下四个问题。
(1)正确把握工业园的成长阶段。来自工业园历史最久的美国和英国的代表根据对本国科技工业园发展历程的考察,提出了分期评价科技工业园发展状况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升华为工业园的成长阶段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一个工业园要在经过5—7年的发展后才可进行令人信服的初步评价,才可初步验证当初决策的正确与否,这是第一阶段。在10—15年后才可谈工业园成功不成功,有没有光明前景,这是第二阶段。在20—25甚至30年后才能谈目标是否已最终实现。这一理论启发我们,科技工业园在走向目标的道路上充满坎坷和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和希望。目标可以非常宏伟,但不能指望几年就建成一个园区,需要有一个清醒冷静的长远估计。但行动必须坚定,因为目标不会自动实现,更不容许推到无期的未来,在这个开放和竞争的世界上,如果失去坚定二字,就会蹉跎良机、一事无成。
(2)勇敢担起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使命。在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科技工业园负有当仁不让的使命,应当在这方面为地区发展作出当之无愧的贡献。代表们看到,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充满了拥挤的竞争,一个新企业家的诞生实属不易,而高科技产业就是要领市场和时代之风骚,这是发达国家科技工业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意义所在。而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市场竞争正在成为现实,但总起来说,市场上充满了机遇,是一个需要大批企业家而已经和正在产生大批企业家的时代。不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上,企业家队伍毕竟还是过于弱小。当房地产和饮食等行业充满机遇和诱人利润的时候,人们趋之若骛,加上自身条件的限制,谁会涉足风险环生从而需要很强的经营才能的高科技产业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工业园要为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助力,并非一件易事,这是其使命宏大所在,有时也是孤独所在,但唯其代表着未来方向,因而必须有所作为。
(3)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网络,发挥科技工业园的技术转让和合作代理作用。工业园应通过厂房、土地、服务等方面的孵化设施来促进新企业的成长,目的是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这是硬件,但还必须要有软件。工业园的软件就是建立与世界科学界、研究界和企业界的一个强大的信息通讯和合作网络,舍此,就不可能发挥技术转让和合作代理的作用,也不可能成为革新的发动机,而革新是工业园的活力所在。革新需要开放的大脑和开放的人们,需要了解外部情况。网络是工业园再造优势的内容之一,也是动力所在,它不仅向工业园内部提供服务,而且要面向整个社会,所有企业通过这个网络获得外部信息和对外推销自己,从而建立起与世界范围的联系。
(4)为风险投资减少风险。风险投资机制与高新技术产业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共存共荣,而投资主体是否踊跃进行风险投资首先要看有无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在历史上起了促进私人企业发展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刺激技术发展和创新。试想,如果费时费力发明的专利刚一出来就遭到仿效,谁还有积极性去发明。专利并不是让发明人独占市场,它只是有权排除别人的这种发明,因而是降低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但这已经足以促进私人投资研究领域的竞争。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振兴地区经济、建设信息时代新城区的征途上,科技工业园前程灿烂而任重道远,它是未来希望所在。科技工业园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还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人们有理由相信,科技工业园必将在21世纪大行其道、尽展风采,到那时,我们对科技工业园的使命与贡献将会获得比现在更为全面、丰富、生动、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