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台湾经济的衰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6052(2002)01-0036-05
2001年是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一年。所谓经济衰退,一般认为连续两季度GNP萎缩即可定为经济衰退。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的GNP增长率为1.06%,总额为2.3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低于2000年第四季度的2.45万亿元;第二季度GNP为负增长2.35%;第三季度外销订单大幅减少,民间消费萎缩,内外需求不振必然使GNP萎缩,可以预测也是负增长。因而2001年的台湾经济是衰退的一年已成定局。
一
2001年台湾经济全面衰退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外贸易跌幅大。台湾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增长或衰退的主要指标。据台湾“财政部”统计,2001年1月至7月进口值为656.3亿美元,出口值为729.2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分别衰退40.4%和42.5%,贸易顺差只有4.2亿美元。台湾对外贸易不仅连续半年以上出现负增长,而且出现历史上最大的衰退幅度。就单一产品观察,资讯与通讯产品9月份出口金额7.423亿美元,较2000年同期衰退58.5%,是3大主要出口产品中衰退幅度最大的。近几年来台湾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高科技产品的增长,现在这类产品出口的大幅衰退,说明2001年台湾对外贸易的惨淡局面。
(二)投资环境的恶化使投资萎缩。2001年台湾投资环境更加恶化:原来台湾劳工成本就比祖国大陆及东南亚高近10倍;2001年因缩短工时使劳工成本更高;地价高而不易取得;环保及废弃物品处理的要求使投资负担加重;再加上台湾新当局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朝野政争不断,这些都使私人资本家大大丧失投资意愿。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第二季度民间投资衰退13.7%,预估全年将衰退14.6%;而公共投资减少2.8%。侨外资本在台投资方面,据台湾“经济部”公布,2001年1月至7月在台投资的件数和金额都衰退,其中件数720件,较2000年同期衰退10.11%,金额34.99%亿美元,较20002年同期衰退2.62%,尽管台湾当局推动公共投资,并多次调降利率,借扩张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回升,但效果还是不彰。
(三)消费萎缩使制造业生产增长乏力。台湾当局在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以贬值来刺激出口,结果反倒是贬值后造成物价上扬和国民财富缩水,使民众增加负担;自陈水扁上台以来,股价并没有按他竞选时说的让加权指数上万点,反而跌跌不休,从上台前9000多点降至2001年10月份的3500点左右,降幅达65%,也就是说股民财富减少了65%;2001年秋季台风暴雨的袭击,使台湾民众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失业率的上升,特别是中年劳工的失业,生活受影响的面宽。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勒紧裤带不敢花钱,从而造成内需不振,为了还债及防止失业,民众普遍惜钱。
(四)失业率攀升。依据台湾当局历次公布的资料,台湾2000年注册在案的工厂倒闭5017家,平均每天关掉13.75家,比前年增加25%;因关厂歇业而失业的人数达10万人。2001年上半年超过3100家工厂关闭,比2000年同期增长55.3%。台当局预估2001年全年关厂歇业厂家将达6788家左右,比2000年全年将增加35.5%。2001年私人企业即使没有关闭,也出现裁员的现象。因此,2001年以来台湾失业率不断攀升,月月创新高:5月份失业率为4.22%;6月份为4.51;7月份为4.92,8月份升至5.17%,9月份升至5.26%,加进隐性失业者则达7.2%。累计1至8月平均失业率4.22%,成了亚洲四小龙的“失业龙头”。失业人口超过50万人。台湾“主计处”预估2002年全年的失业率将超过5.5%。这波失业潮的特点是中年劳工失业,因此与这些失业者相关的人口就比较多,因为他们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失业率的上升,说明台湾目前因经济不景气而形成劳工供过于求,由此而引起的减薪风潮正在席卷台湾全岛。近九成的在职人员生怕自己是下一波紧缩业务的牺牲品,对所在公司的信心、稳定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不确定感。
(五)金融财政状况恶化
(1)金融产品质逐步转坏。台湾当局虽然也意识到台湾金融业存在着危机,采取了如建制金融六法、推动金融机构合并、对基层金融机构清理整顿等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①银行逾放比节节上升。据台湾“财政部”8月20日公布,金融机构平均逾放比第二季度达7.44%,比第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逾放金额1.0633万亿元。如加计“央行”公布的银行各项长期分期协议还款及长期纾困贷款达列报逾放标准而准免列报的放款4938亿元,则不良资产突破1.7亿元。过去银行逾放问题多源于企业,现在则是民众失业增加,一般房贷户也加入逾放行列,因此逾放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
②基层金融机构劣质、黑金问题严重。2001年6月底其逾放比增至18.5%。
③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根据台湾“财政部”的统计,台湾银行业的税前盈利,1997年至2000年每年分别为1324.1、1244.2、1040.6、967.8亿元,分别下降6.1%、16.4%、7.00%。2001年上半年每月税前盈利分别为121.1、107、121.7、92.9、102.9、39.6亿元,从总趋势看也在下降。
(2)财政继续恶化
①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入一向以税收为主。由于台湾经济不景气,税收大受影响。2001年第一季度税收总数较2000年同期减少16.5%,地方税收总数更减少高达32.9%。累计2001年前7个月,税收实征净额8922亿元,比2000年同期减少607亿元,减幅为6.4%。
②财政赤字扩大。从过去10年的财政收支数来看,“政府”支出占GNP的比率平均约为26%,而税收占GNP的比率逐年下降至约为12%,两者缺口越来越大。据2001年6月5日台湾《中央日报》报道,2001年度总预算与特别预算赤字2425亿元,加上债务还本1557亿元,共3982亿元;2002年度赤字2586亿元,加上债务还本2513亿元,共赤字5099亿元。
陈水扁在竞选时所许的愿大都因财政困难而难以兑现,其“以武拒统”的意识形态而扩大军费支出,使扩大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有限,也使财政更加困难。
(六)经济增长率下滑。以上情况综合反映在经济增长方面是:不但增长放慢,而且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台湾经济增长率,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都是亚洲“四小龙”中名列前茅的。在20世纪60年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可以算为高速增长时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可以算为中速增长时期。自陈水扁上台以来,2000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200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1.06%,衰退了3.5%;第二季度下滑至第三季度-4.52%;由于美国"911"事件,第四季度复苏已无望,台湾当局预测全年经济增长率为负0.37%。这还可能是高估的数据。即使是负增长0.37%,也是战后台湾经济增长最差的一年。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时期的1973年,经济增长率还达1.2%正增长,1974年很快恢复至4.4%。
二
2001年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原因,朝野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距。台湾新当局一方面认为主因是国际经济不景气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怪罪于在野政党的处处刁难不配合。在野政党则认为,国际经济不景气固然是对台湾经济有负面影响,但主因是台湾新当局只会竞选,不会搞经济,经济政策摇摆不定和不当才使台湾民众失去投资信心,经济不断滑落至崩溃的边缘。
客观地分析2001年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经济环境因素。
台湾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出口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国际经济的兴衰直接影响台湾经济的荣枯,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是台湾主要出口对象国。美、日占台湾出口市场的40%。美国经济从2001年初开始增长放慢。尽管美国政府采取多次降息以刺激经济,期望第三季可能复苏,但已成泡影。由于"911"事件,小布什宣布对恐怖主义进行持久战争,美国旅游业、航空业、银行业进一步大衰退,到2001年9月,已连续经济衰退而没有复苏的迹象,2002年是否会复苏很难说。而日本已10年的不景气,虽然首相小泉要进行经济改革,但目前没有改善的迹象,恐怕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复苏。这就必然影响台湾经济的增长,影响台湾厂商的投资意愿和民间的消费意愿。
第二、台湾内部投资软硬环境更加恶化。
台湾经济是生产事业起家,最早是从日本转移过来的劳力密集产业。那时世界发达国家正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劳力密集产业往外移,台湾产业界接手这些产业,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产品再回销到这些国家,从而积累了庞大的财富。资本积累起来以后,台湾并没有马上着手产业技术升级,而是买土地。早年台湾房屋市场供不应求,加上土地价格持续上扬,很多人就投资房地产,另外一些则买股票和炒股票,因此台湾股价、房价连续上涨。在这过程中,某些具有政治背景的人,可以向银行借到巨额资金来炒作房地产。当然,这些生意人也必须金援某些特定政客,于是形成了政商勾结的架构。另外,许多生产事业陆续上市,凡是能赚钱的公司,股价就会大涨,因此能获利。于是,只要资金能够在银行土地股市中转一圈,通常就可以赚到钱。后来有钱人又想自己投资银行、寿险公司,借以掌握更多资金来源进行再投资、聚积更庞大的财富,20年后形成暴发户。但结果却产生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走的是日本已经走过的路。
在此同时,劳工工资也大幅度提高,土地价格飚涨又不易取得,劳力密集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反而不如后来发展起来的东南亚国家和祖国大陆,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劳力密集产业的投资环境恶化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另方面是搞技术升级,发展技术密集产业,出口值从1996年400亿美元升至2000年的148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值大幅度地快速增加,显示了产业升级取得相当成效。
但是,自陈水扁上台以后,台湾的投资软环境快速恶化。由于台湾新当局经贸政策不明,摇摆不定,政治意识形态挂帅,欠缺专业素养,使得台湾经济一直未见起色。在政治上,少数“政府”面对着在野党居“立法院”多数的强大制约;对具有强烈争议的核四的处理,一意孤行,引起朝野的不断恶斗;处理两岸关系上,拒不承认有九二共识,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不表白自己也是中国人,使两岸关系僵局无法突破,引起民众不满。在经济上,在李登辉执政的最后3年,财政已赤字严重,陈水扁上台以来,经济开始萎缩,财政收入因税源萎缩、又面临竞选时开出的多项福利支票需要兑现,使财政收支更加不平衡。“立法院”又通过缩短劳工工时案,使业者感到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加下降。所有这些,都使在野党认为现在台湾经济严重衰退的主因在于台湾当局的政策不当;也使台湾厂商失去投资信心。
第三、台湾当局的台独意识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增加了台湾经济摆脱衰退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个趋势下,如何因应台湾内部投资环境恶化使台湾厂商经营竞争力下降问题,台湾当局和私人厂商存在立脚点的巨大差异。作为私人资本,必然是想到全世界去寻找机会,而不是在台湾坐困愁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私人资本急剧增加对外投资、特别是对祖国大陆投资,形成一股对祖国投资热潮,这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资本的流动规律的潮流。
但是,台湾当局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却背道而驰。一个是抛出“戒急用忍”政策,一个是口头上承诺“戒急用忍”政策要松绑,但却迟迟不拿出具体实施方案。邱永汉在台湾《财政月刊》9月号的一篇文章中说,由于搞政治的人一离开台湾就没有舞台,可以说是最无法国际化的一群人,因此他们通常只会批评台湾企业家没有良心,不管台湾失业问题,自顾自地离开台湾;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只要台湾人能够在海外成功,肯定也会对台湾带来好处。新旧台湾当局,都以安全、避免台湾产业空洞化为藉口,违背经济运动规律,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阻止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和两岸实现三通。
实际上,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和贸易,给台湾带来了巨大利益。据台湾《工商时报》2001年5月20日刊载台湾“经济部”和“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从1991年至2000年台商对祖国大陆的实际投资金额合计为264.21亿美元,对大陆享有的贸易顺差达1372.4亿美元,实际资本净流入为1108.09亿美元。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显示其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特别是在2001年,国际经济处于增长减缓和衰退时期,唯独祖国大陆仍然有7%以上的增长率,国际资本纷纷流入。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即使台湾当局仍在人为限制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台资还是采取各种方式流入祖国大陆,特别是属于高科技的电子资讯行业,占台资流入的比例迅速增加。如今美国经济成长碰上瓶颈,加上台湾科技的电子产业对美国依赖甚深,在美国厂商不断压低台湾产品价格的情况下,台湾厂商如果要保持以往的获利水准,势必要到成本便宜的地方设厂生产。因此,台湾电子产业来到祖国大陆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台湾当局如果让两岸经贸正常发展,台湾经济不致于出现严重衰退的局面。
综上所述,2001年台湾经济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的衰退局面,国际经济衰退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台湾当局主导的岛内政经纷乱和动荡使投资环境更加恶化,以及由其台独情结使海峡两岸关系僵局无法解开、两岸经贸不能更顺畅开展所造成的。
三
预测台湾经济2002年的走势,就得根据上述影响台湾经济衰退的因素在2002年会有多大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说,对于2002年国际经济走势的预测,学者、业者和亚太各国政府的看法不尽相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连续多次降息都没使美国经济复苏及"911"突发事件的影响,认为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只能1-2%。而这次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表示愿意加强合作,采取必要措施,克服当前困难,重建市场信心,共同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但并未判断明年亚太地区经济就一定能恢复和增长。亚太经合经织成员占世界经济和贸易一半以上,其经济贸易能否恢复和增长,对世界经贸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世界第一、二经济体——美国和日本,都是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2001年经济衰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其经贸是否恢复和增长,对世界经济影响甚大。但是,从这两个国家的情况看,特别是"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难以估计,2002年能否恢复和增长,还未见到“曙光”。因此可以说,2002年国际经济对台湾经济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还未明朗,对此不能期望过高。国际知名的沃顿计量经济学预报研究所日前发布经济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仅有1.4%,较2000年4.7%衰退不少,同时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大约只能维持在2%,比2001年也好不了多少。
就台湾岛内的投资环境来说,要带动经济增长,一方面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以带动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刺激民间消费需求带动生产的发展。从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初步匡定的2002年度预算看,岁入1.2531万亿元(新台币,下同),较上年度负成长9.2%;岁出1.5353万亿元,较上年度负成长2.6%。相抵后赤字2822亿元,除了压低经常支出外,没法再找到增加收入,说明下年度“中央”财政困顿情势的严重。而地方税收因经济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使地税严重短收,要求台湾“财政部”将“特别统筹分配税款”释出加以补助,因此地方“政府”的公众投资也极有限;至于私人民用投资,由于台湾当局政策摇摆不定,上下矛盾,朝野政争不断,使政经出现混乱和不安定,厂商必然丧失投资信心,大型私人投资案大大减少,外来投资也减少。因此,期望增加私人投资带动需求也不太可能。在民间消费方面,陈水扁上台以来,股价从9000点左右跌至4500点以下,股民财富缩水五成以上;又逢"921"大地震后再遭飓风暴雨的袭击,民众财富又受到巨大损失;外加失业率不断攀升、减薪潮的出现,民众只能缩衣节食,那能增加消费。
综上所述,2002年台湾内部要用增加投资和消费来复苏经济不容乐观,与2001年相比较,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
台湾当局眼看2001年经济景气不断滑落,在野政党嘲骂其只会搞选举不会搞经济,民众不满情绪增加,不得不装扮要“拼经济”的样子,召开“经发会”,陈水扁重申“三个决心、一个贯彻”,强调“经发会”共识就是他的结论与全民共识,行政部门没有最后否决权,一定会全力落实。在国际和台湾内部经济不济、唯独中国大陆还在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国际资本都在看好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在资本加速流向中国大陆之际,台湾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商机也在大陆。台湾当局处理好两岸关系,是落实“经发会”达成共识的最重要条件。但是,台湾当局一贯以台独意识来处理政经问题,最近埋藏在两岸关系上,为了选举,更加后退。陈水扁在10月21日说,无法接受“九二共识”,并且说在野党要求他接受“九二共识”,就是要“一国两制”。在国民党主政时期大陆政策主要执行者的苏起认为,民进党主政一年多来,看不出有任何接受“九二共识”的迹象,主要是因为如果接受“九二共识”,会牵涉到“一中各表”。而民进党对“一个中国”的字眼特别敏感,民进党始终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当局的这种台独意识,会把“经发会”所达成的共识沦为空话,从而使陈水扁自己所说的“拚经济”也成为空话。
据台湾《经济日报》2001年10月20日报道,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对2002年台湾经济作了预测,预测认为:如果①美阿战事快速落幕;②岛内年底“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皆大欢喜政通人和;③两岸关系和平进展,则2002年台湾省经济增长率趋于零增长,只有0.03%。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3个前提条件。关于美阿战事问题,阿富汗是一个弱小穷国,美国却以反恐怖主义为名动用庞大的海陆空军发动战事,主要采用空中打击,在阿富汗内陆地面战争并未真正展开,又面临冬季高山雪地战事能否尽快结束值得怀疑。而台湾年底选举的形势,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台湾内部2002年睡争仍然动荡不定,政通人和局面不可能出现。至于两岸关系能否和平进展,2001年秋上海APEC领袖非正式会议,陈水扁不按惯例派出人选,使两岸关系更加恶化。陈水扁此举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展望中心主任王俪容在10月19日说,“虽然我们不希望经济太过依赖大陆,但不容否认的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日深,而且别人都还很羡慕我们今明两年有大陆可以依靠”。因为"911"事件后各国研究机构纷纷大幅向下修正各国经济成长率。唯独对大陆,今明两年预估维持7%左右的高成长。2001年1-9月,台对香港累计出超达181亿美元,占台出超的2倍,而一般对大陆出口是要透过香港,因此2002年大陆市场将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支柱。搞僵两岸关系,等于堵死台湾经济的活路。综上3个影响今年台湾经济走势的因素,要正面促进台湾经济复苏和增长都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