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鹿寨县黄冕镇中心校 广西 柳州 545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039-01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其指明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层次和教学深度,是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立足于教学活动,特对教学目标制定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
一、前言
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前行的方向,教学目标清晰,可以为教学有效性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反之,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这一教学活动深入研究。作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相似度很高,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得知,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生搬硬套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自身独特见解,以教材为模板,以至于教学目标制定流于形式,此外,一些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目标内容上,过于注重某一细节,缺乏专业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意识,,当然,这种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者感触良多,特立足于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小学教学目标制定有效性贡献一己之力。
二、小学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1.适度性和明确性原则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灵活制定教学目标,遵循新课标要求,秉承由浅及深,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彰显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不要随意改变。针对小学教学内容逐步深入,第一阶段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第二阶段提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三阶段逐步提高学习难度,这些都是由浅及深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随之改变。
2.具体性原则
通过深入研究一些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发现,这些教学目标整体性较强,一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缺少具体性,而有的教师以不同视角制定教学目标,这写教学目标的制定很难做到具体和有效,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制定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体到各个教学环节汇总,但不能独立设计,立足于学生整合素质提高。
3.体现学科特点
新课标在实施和建议中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课程标准要求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师应当经常考虑这样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带来那些进步?这离不开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在获取知识基础上还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高效学习。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最好的诠释。比如,在讲解一些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以期又快又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下,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层次性
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制定也要具有层次性,比如,对于后进生要着重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实现由兴趣到学习能力的过度,教学目标只有具备层次性,才能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整体目标。
三、小学教学目标制定的措施
1.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应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视角出发,精准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将这些因素融于目标制定中,凸显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比如,小学生综合能力较低,假如教学目标过于复杂和难度较高,他们很难按时完成。为此,小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小学生身心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有意识有步骤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2.以需求为引领
我国教育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形成厌倦和恐惧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眼光要长远,着重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适应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小学教学目标制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制定要贴近素质教育内在要求
伴随着素质教育纵深开展,现在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差异较大,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以此为前提。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和学生和教师自身情况下相符合。
比如,学校缺乏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现代化教学,这就显得脱离实际。为此,教学目标制定要立足于学校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制定要立足于学生差异水平,不能统一化
不同层次学生差异较大,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在基础知识、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假如教师制定的目标统一化,这多于那些后进生而言是有失公平的。有鉴于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提高,而不至于戳伤学生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姿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目标制定要体现重点
每节课堂都会有重点,教师应根据重点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无论是分组还是合作,最终目标都是突破重点,以期提高教学针对性,为教学有效性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五、小结
小学教师需要深入认识教学目标内涵和相互关系,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和善于反思,以期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制定的优势,为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罗金菊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