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经济繁荣尼沟镇农民钱袋_蘑菇论文

“双模式”经济繁荣尼沟镇农民钱袋_蘑菇论文

“双模”经济鼓起泥沟镇农民的钱袋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钱论文,袋子论文,鼓起论文,双模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积极培育西部蘑菇栽培、东部来料加工两大经济模块,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有效加快了高效农业和来料加工业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农民富余向就业增收的双转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预计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800元,同比可增长8%。

“绿色蘑菇”富西部。泥沟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蘑菇栽培列为优先发展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来抓,通过技术培训、优惠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合作社栽培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以枣台路两侧及西部为主大力发展蘑菇栽培,培育起了前程、新河庄等10多个蘑菇栽培专业村,涌现出了王庆锋、王焕刚等一大批蘑菇栽培大户,使全镇蘑菇栽培大棚快速发展到5000多个,所产的“仙芝”牌蘑菇被省农业部门评定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成为了全省十大蘑菇栽培基地之一。

为解决菇农的销售难题,泥沟镇构建起了合肥、连云港、临沂、河北等地销售网,使菇农不出村蘑菇就被经纪人集中收购销往外地。同时,泥沟镇还先后实施了枣庄市双十双百工程项目、蘑菇基地提升工程、山东省生态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推动蘑菇栽培发展的项目,确保了菇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栽培,提高了蘑菇品质,增强了市场信誉度。随着今年蘑菇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年产将达到6万吨,平均亩产值在5万元以上,菇农人均纯收入将达1万元以上。

来料加工兴东部。泥沟镇结合红东、姚庄等东部村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优势,充分发挥驻义乌联络组的桥梁作用,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创建,积极构建“大项目、大规模、大效益”发展格局,先后引进了项链、中国结等来料加工项目,该镇现已发展起中国结编织专业村14个,首饰加工专业村10个,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

泥沟镇在来料加工专业村创建工作中,明确了镇党委书记、镇长、副书记、副镇长等5名主抓领导的具体职责,人人分配了引进2个来料加工项目的任务;还采取全员发动的形式加大对来料加工项目信息的搜集,建起了村支书、机关干部、农村能人、外商互通的来料加工信息网;还按照机关干部选一批、村干部选一批、农村能人选一批的培养思路,分层次选拔培养农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并多次组织镇党政领导、机关干部、村干部到义乌、即墨、临沂等地进行项目招商,现已洽谈成功假发加工、窗帘加工等来料加工项目;泥沟镇还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在鲍楼、郭庄等村大力发展玩具、宝宝椅等特色来料加工项目,在红东等村大力发展中国结编织,在冯湖等村大力发展首饰加工,争取村村有特色。

联系电话:0451-82620349

标签:;  ;  ;  ;  ;  

“双模式”经济繁荣尼沟镇农民钱袋_蘑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