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气象局,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选取阜新地区阜新观测站1951-2015年逐日自记风记录资料,分析阜新地区大风天气特征,揭示大风规律:阜新地区大风年变化,2006-2015年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变化趋势;大风天气最多是春季,然后是冬季、秋季,夏季最少;西南风是阜新地区大风主要风向;9-16时大风多发,14时大风最易发,大风白天多于夜间。大风分为高压后部偏南型、冷锋后部偏北型、低压发展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型,为今后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风;时空分布;环流形势
引言
大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影响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及农业、交通、通讯、军事等行业。大风出现不但伴随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还会引发其它灾害,如助长火灾发生发展等。近年来,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利用等对本地大风气候资源认识也逐步得到重视,因此认识和分析阜新地区大风气候事实很有意义。
1 资料和分析方法
选取阜新地区阜新观测站1951-2015年逐日自记风记录资料(极大风速)及相关地面图。应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所提供统计工具,详细分析阜新市60多年月、季、年大风日数及风向风速,大风日变化情况;用Micaps3.2软件分析大风特点。大风日定义:日最大10分钟极大风速达到6级(10.8m/s)以上,定义一个大风日[1]。
2 大风气候变化特征
2.1年变化
1951-2015年阜新地区大风日数1749天,年平均大风27.8日,1963年最多,为148天,1982年和1989年最少,仅2天。从大风日数年变化折线图(图1a)中可看出,1963年、1965年出现2次峰值,分别为148天、124天。1951-1962年趋势平稳,大多数年份低于平均值;1963-1966年急剧增多,年大风日数分别为148天、84天、124天和112天,为平均值3-5倍;1967-1991年有明显波动;1992-2005年大风日数先缓慢增加,到1999年达50天,是这一阶段第一个峰值,2000年大幅减小,为36天,2011年又大幅增加,为51天,是这一阶段第二个峰值,然后减小,2004、2005年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6天、7天;2006-2015年呈逐年减少趋势,2015年为11天,是这一阶段最低值。
2.2月变化
阜新地区一年12个月都会出现大风,1951-2015年月平均大风145.8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大风日数月变化(图1b),大风在3-5月处于高峰期,分别为279天、419天和290天,远高于平均水平;6-8月处在低谷区,大风逐渐减少;9-11月大风趋于增加,9月33天,10、11月大风都大于100天;12-2月仅2月高于平均值;整体看,2-5月大风日数高于平均值,其他月份都低于平均值,以4月最多,8月最少,春季最多,其次是冬季,秋季略少于冬季,夏季最少。
2.3日分布特征
阜新地区大风日数最多在14时,大风最少是3时,0时开始减少,3时达最低,4时逐渐增加,9时比8时多很多,说明阜新地区大风9时后频发,14时达峰值,15时开始减少,15-16时仍维持一个较高数值,19时出现反弹,然后又减少,一直到23时59分,说明9-16时大风多发,白天比夜间多,14时前后最易出现,夜间多出现在19时附近(图2)。
2.4风向变化
通过对大风风向统计,SW为最多风向,占31.8%,其次为N占26.5%,NW占22.1%,NE占9.1%,S占6.9%,E、SE、W占比较少,共3.6%,表明西南大风和偏北大风是阜新地区大风主要风向。
2.5风速等级
6级大风占总大风日数75.8%,7级大风占17.9%,8级大风占3.8%,9级及以上大风占2.5%,其中10级大风出现过11次,11级出现过5次,12级出现过2次(1963年)。
3阜新大气环流特征
3.1高压后部偏南型
高压后部偏南型大风多在春季。春季大陆回暖快,东移变性冷高压进入日本海或黄海后失去热量得到加强;当高压西部有东北低压生成时,地面气压场出现东高西低或南高西低形势时,大风以SW为主。东高西低出现在春季,4月最多,3月和5月次多。春季暖空气活跃,辽宁地区有暖温度脊发展,地面贝加尔湖、蒙古气旋发展东移,气旋东部高压东移入海后失去热量加强,形成东高西低气压场,蒙古气旋东移加强为东北低压,气压梯度增大,易形成偏南大风[2]。
3.2冷锋后部偏北型
强冷空气堆积产生强气压梯度风,地面迅速加压产生强变压风,冷空气下沉动量下传,是产生这类大风主要原因。气旋冷锋大风多发生在蒙古气旋冷锋和东北低压冷锋最为活跃的春季,其次为冬季。蒙古冷高压强度并不大,在高压东部或南部有东北低压或倒槽、江淮气旋等系统配合时,地面气压场出现西高东低或西高南低形势时,其间气压梯度加大也会造成NW或N大风[3]。
3.3低压发展型
低压包括东北低压、黄河气旋、江淮气旋、渤海低压。低压加深发展,气压梯度加大是产生大风天气主要原因[4]。
3.4中小尺度型
中小尺度型占大风日数比重较少,主要在夏季,风向多为SW。中小尺度型大风是由强雷暴引起的夏季暴流或阵风锋引起,常伴随强雷暴和中尺度切变线暴雨强降水天气,此类型大风局地性、持续时段、瞬时风力大等,具有较强破坏力。2016年5月3日阜新出现强对流天气,全区出现暴雨,伴有雷电、冰雹和大风,最大风速达7级,瞬时风速8级,部分公路上树被吹折,造成很大损失。
4.结论
①1963年大风日数最多,1982年和1989年最少;大风天气最多是春季,然后是冬季、秋季,夏季最少,以4月最多,8月最少;6级大风日数最多,占总大风日数75.8%,其次是7级大风,占17.9%,还出现过11级以上大风;西南大风是阜新地区大风主要风向;阜新地区9-16时大风多发,14时大风最易发,白天多于夜间。
②影响阜新大风分别是高压后部偏南型、冷锋后部偏北型、低压发展型和中小尺度型。
参考文献
[1]高松影,刘天伟.丹东地区大风气候事实分析[J].气象,2007(8).
[2]吴春英,孙桂双,张昱,等.1986—2005年抚顺大风特征分析及预报[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5).
[3]王焕毅,崔曜鹏,魏海宁,等.本溪地区大风天气气候统计分析及概念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
[4]杨桂娟,鄢志宇.锦州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
论文作者:越 赵振宇 万楠楠 魏泽楷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大风论文; 阜新论文; 日数论文; 最多论文; 地区论文; 气旋论文; 低压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