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哲学与历史

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

吴建设

〔河南省二程邵雍研究会,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 :二程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标志,是近千年来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渊源关系,有直接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概念的,比如敬业、诚信等,但更多的方面,二程理学思想是从哲学高度、从人的心灵深处来阐发人的价值观的,比如仁爱与爱国、中和与民主、大公与平等等,而这种阐发是更高层次的核心价值,它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

关键词 :二程;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程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标志,是近千年来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思想资源。我们拟就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试作探讨与分析。

一 、民生与富强

实现国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二程从厚民生、顺民心、安而不扰方面给出了答案。

将整个博弈过程表现在二维坐标上,如图2,(0,0)和(1,1)为两个均衡点,是政府与购房者演化博弈的两个稳定策略,达到哪个均衡点取决于博弈的初始条件。当初始条件位于区域1时,此时政府不釆取激励对策,或者激励无效,购房者选择购买普通房,最终博弈达到均衡点(1,1),该博弈处于帕累托劣均衡;当初始条件位于区域3时,此时政府采取了激励政策并且有效,购房者选择购买被动房,最终博弈达到均衡点(0,0),该博弈处于帕累托优均衡。

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1]531“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1]319顺民心,就是执政者的所作所为要顺应民心,符合民意,符合人民的利益。程颢说:“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于顺道,则事无不成。故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1]457“大抵善治俗者,率俗以敦本;善使民者,顺民而不劳;道皆出于优佚,令无勤于绎骚。”[1]463执政者只要做到顺从民意,就不会做出扰乱、干扰民生之事,就能够安民。

基西米河洪水控制工程于1954年启动,该工程不仅为流域上游区域提供防洪保障,而且保证了下游农业开发。但该工程也造成了基西米河运河化,对流域植被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是在个人层面提出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从实质上讲,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二程是最早提出敬是做人和成就事业根本的概念的。不同的是,二程对敬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做人,一是做事。朱熹曾说:“敬者功夫之妙,圣学之成始成终者皆由此。秦汉以来,诸儒皆不识这敬字。直至程子方说得亲切。”

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1]15程颢认为,仁者是将天地万物都视为一体,包括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人类都是自己应爱护的对象,都应平等对待。在程颢这里,平等的范围更广大,体现了他胸怀的广阔。程颢说:“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1]92能做到将恩惠广博地施与天下民众,是仁者享有的至高无上的心灵的快乐。二程将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认为有了爱天地万物境界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世间万物,爱世间一切人。

二 、中和与民主

生产力的乘数效应论析 ………………………………………………………………………………………………… 农华西(3/53)

二程十分推崇《中庸》,尤其重视其中体现的中和思想。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1]61“中者,只是不偏,偏者则不是中。庸只是常,犹言中者是大中也,庸者是定理也。定理者,天下不易之理也,是经也。”[1]160程颢也说:“中和,若只于人分上言之,则喜怒哀乐未发既发之谓也。若致中和,则是达天理,便见得天尊地卑、万物化育之道,只是致知也。”[1]160如何才能达到“中”的境界?二程认为寻求这个“中”的方法就是涵养。程颐说:“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涵养久则喜怒哀乐发自中节。”[1]201这就是说,衡量事物好坏的是非标准在于自己的涵养功夫。有了这个涵养功夫,在表现事物的喜怒哀乐时就会“中节”。何谓中节?中节就是符合社会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就现实生活来说,就是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的主流评价标准。二是理性。做到看问题客观、全面,不以偏概全,不意气用事。三是有理有节,无过激言辞,无过激行为。

如果按照二程所期望,人们在表达诉求的时候,都能既符合社会的评价标准,又能做到有理有节,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将是一个有生机、有秩序的高水平的民主。

要塑造好自身的人格,个体应做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应既能悦纳自己也能为他人悦纳。虽然有时会感觉不顺意,但肯定、积极的自我观念应占大学生个体人格的优势。其次,能面对和接受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踏实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第三,能适度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与重要性,接纳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别,包容他人的错误与缺陷,而且能与别人分享并且不会因此失去自我。

三 、君子与文明

文明,从社会层面来讲,是一种社会状态,是谦恭有礼、内在德行生发的君子之风。程颐在人的修养上提出了人皆可至圣贤的主张,期望人人都能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形成彬彬有礼、文明昌达的社会景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从根本上说是确保人人享有参政议政、对国家大事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力。人们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到合理合情,不偏不倚,这就涉及人的处世哲学和价值取向。正是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二程提出了中和思想,告诫人们在表达意见时,要中和,不偏不倚,既不过又弗不及。

在程颐看来,圣人也是平常的人。程颐说:“圣人,人也,故不能无忧。”程颐特别指出,人要有自信,确信自己能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因为“人之性,一也。而世人皆曰吾何能为圣人,是不自信也”。他还说:“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1]318这种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他们自己拒绝向圣人学习。这种人“虽与圣人居,不能化入也”。即使他们与圣人居住在一起,也不能被圣人所感化。

我扫了一眼皮特和他的死党。德鲁比皮特和莫莉都矮,但他结实粗壮,体型比较圆,背老是驼着,一头橙红色的头发,就像老了的胡萝卜那种颜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即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二程成德成圣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对一般民众来说,能做到孝敬老人,尊重长上,关爱他人,诚实守信,那么这个人就具有了圣贤品格;对领导干部和各级公务员来说,要培养圣贤品格,则需具有“廓然而大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襟;要正心、正志、正气,节制嗜欲,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典范。如果人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心中有大爱,行为彬彬有礼,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那么,达到圣人的标准是什么?二程认为,一是要尽人之道。孝悌是人道之本。程颐说:“孝其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1]318也就是说,只要做到孝敬你所应当孝敬的父母,敬爱你所应该敬爱的兄长,按这样的标准推而广之,善待所有的人,即可达到圣人的境界了。二是要“中正诚”。中、正、诚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程颐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说:“中正而诚则圣矣。”[1]577三是要明理。程颐说:“随事观理,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可以至圣人。”[1]316四是要致公,要有天下为公的胸怀。程颢说:“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1]142圣人致力于公义,心就会符合天地万物之理,使万物都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性 … ………………………………………… 马健永,费聿辉(4.37)

四 、和合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包括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二程理学的和合思想就包括了和谐的思想因素。

“和”主要是讲人的身心和谐。心是什么?在程颐看来,“心犹种焉。其生之德,是为仁也。”也就是说,心好像种子一样,养育出来的是仁心。而要养育出仁心,就要使人气正。程颐说:“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此与‘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只是中心没事也。”[1]31一个人心中如果有片刻的不和乐,那么鄙诈之心就会进入,而要做到和乐,就要做到心中无事,不为外物所累,不为私心所羁绊。程颐从人心之不和乐来说明心正对人身心和谐的关键作用。

如何才能使人达到心定志正?程颐认为要用义理养之。也就是使人明白义理。明白了义理,知道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就心定志正。程颐说:“学莫大于致知,养心莫大于礼义。古人所养处多,若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今人都无,只有个义理之养,人又不知求。”[1]177

9月26日早晨,还没到上班时间,建三江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就围坐在会议室集体学习,专门请在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王伟、彭荣君、牟秀玲3位干部畅谈感想和学习体会。管理局党委书记刘相增结合自己向总书记当面汇报的感受和体会,系统部署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方案,提出了“学习先行一步,宣传抢占高地,贯彻抓住重点,打赢绿色秋收战役”四点要求,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率先在三江大地落地生根。

程颐曾批评那些不注重养心的人不懂得区分孰轻孰重。他举例说:“心至重,鸡犬至轻。鸡犬放则知求之,心放则不知求,岂爱其至轻而忘其至重哉?弗思而已矣。今世之人,乐其所不当乐,不乐其所当乐;慕其所不当慕,不慕其所当慕;皆由不思轻重之分也。”[1]317程颐之所以重视养心,是因为在他看来,“心至重”是颐养之道的根本。他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明确指出:“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1]577只要把心养好了,一个人的身心自然就和谐了。若每个社会成员身心和谐,社会自然就和谐。

五 、心乐与自由

自由从高层次上来说,是人心灵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二程在人的心灵自由上的探讨和论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程认为,人心要活,人心就须自主自由,不为物欲所羁绊牵累。程颢说:“人心常要活,则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1]76程颢还以高飞的鸢、潜游的鱼的自由来比喻人心要“活泼泼地”。心要活,是说心要自由,但却不能放逸,不能迷失。程颢说:“心要在腔子里。”[1]96心要固守在自己的心腔里,不能因为外物的诱惑而走失。程颢十岁的时候曾写过著名的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1]664只要内心志向坚固,就不会受外物的诱惑。程颐说:“学者患心虑纷纷,不能宁静。此则天下公病。学者只要立个心,此上头尽有商量。”[1]147学道的人,只要把心立住,就能克服心神不宁,就可以深入钻研道学。

辣椒提取物辣椒碱、辣椒二氢碱和辣椒红色素等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还可以应用到医药和军事等领域[1-3] 。我国目前对辣椒碱和辣椒二氢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导致辣椒在我国的深加工及市场应用方面一直比较低迷。目前,酶法提取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如酶法提取脂肪酸和黄酮等[4-6]。

如何使心抵制诱惑,保持本真状态?二程认为要养心。“涵养著乐处,养心便到清明高远。”[1]84那么,该如何养心?二程认为,养心最重要的是节制人的非分欲望。程颢说:“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理也。”[1]123程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不欲则不惑。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1]145程颐说:“凡人有欲则不刚。至大至刚之气,在养之可以至焉。”[1]108人有私欲就不会刚正。而刚正之气,可以通过涵养而达到。

反观当今之世,一些人抵挡不了物欲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深渊。他们不仅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也失去了人身的自由。而二程有关“心乐”及养心的论述,可作为那些心灵迷失者的救赎良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平等是一种社会制度。而平等的核心是人的平等。二程从天理思想出发提出的万物一体的思想,就含有人人平等的因素,而实现人人平等的关键,在于为政者要树立大公思想。

六 、大公与平等

关于古代铁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六合程桥曾出土中国最早的生铁器物之一,[注]韩汝玢、柯俊:《中国科学技术史·矿冶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385页。距该地不远,就是著名的冶山国家矿山公园。虽然冶山已被开发成矿山公园,并与周边的金牛湖、冶山—南钢窄轨铁路一并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但是除明确的清代采矿遗存外,学界对冶山古代采矿遗存的调查和研究非常少,早期开采年代、技术等问题至今尚不清楚。除铜铁矿外,南京还有江宁汤山阳山碑材古采石场遗址、溧水秋湖山采石场遗址、六合灵岩山玛瑙涧采石遗址、固城石山采石场遗址等古代非金属矿冶文化遗产。

二程提出的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的为政之道,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激进的变法。在二程看来,王安石变法理财是为了营利,变法措施失当导致民心汹汹,造成对百姓生活的干扰,因而提出了厚民生、顺民心、安而不扰的为政之道。二程的为政之道,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顺民心则治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二程的为政之道,可以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七 、义利与公正

公正,就是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二程的义利观,鲜明地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含义。

只有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才能做到公正。义与利实际上是公与私的关系。有公心的人,往往有公义;有私心的人,处事不会公正。程颐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1]176“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1]312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害自己。而道心同天理一样,无形无踪地存在于人的脑海里。人心都有良知,只有去掉私欲的蒙蔽,天理就会显露出来,人就会明白事理,就会公正处理问题。当然,程颐说灭私欲则天理明,并不是说不要人的正常欲望。他曾说:“富,人之所欲也,苟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1]1144程颐对人的正常欲望,并不反对,相反,只要符合义,即使委屈自己也可去追求,他反对的是见利忘义。

为政者只有己正才能做到公正执法,为社会提供公正的环境。程颐说:“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1]1148“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故以忠恕自治。”[1]1155“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1]1197执政者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使自己身正,己不正不能治人。

八 、德治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的本质含义,在于以法治理,在于德善的引导,而非刑罚的强制。

二程在社会治理上,更多的是强调德治,强调教化,以人的道德提升来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程颢说:“‘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1]371一个人有了良好品德,就不会孤立,必然有人与之为邻。而一个人有了良好品德,众多的善行就会随之而来。程颢还说:“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1]411这就告诫执政者要重视人的道德的培养,有了良好的道德,良好的善行就会出现,良好的社会风俗就会形成。

当然,程颢并不否认刑法的作用,他强调道德和刑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程颢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曰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1]1212虽然程颢强调推崇以德治国,道德教化可以使社会出现善俗,似乎刑罚可以弃置不用,但最后落脚处,仍然强调二者不能偏废,不能因为推行道德教化而弃置刑法。

九 、仁爱与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是对个人层面的要求,就是要每个公民都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从实质上说,爱国就是爱这个国家的主体——人民。爱人民,首先要有仁爱之心,二程从道德哲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程颐划定了爱与仁的界限,把仁上升到道德哲学的高度,进而为爱奠定了更为宽广的哲学基础。程颐说:“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恻隐固是爱也。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1]182他反对以爱释仁,以为爱属情,仁属性,只能说爱自仁出,不能说爱就是仁。在他看来,仁是爱产生的根据,爱是当然,仁是所以然:“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1]153程颐在此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有恻隐之心,就能产生爱,有爱心就会有仁心,有仁心,就能博施济众,爱广大人民。

二程认为,仁是公,是人能博爱的哲学基础;仁是爱的升华,是博大的公。程颢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1]460有了博大的公心,才能爱广大的人民。程颐说:“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1]182有人问程颐:如何是仁?程颐曰:“只是一个公字。学者问仁,则常教他将公字思量。”[1]28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廓然大公的仁爱之心,才能爱人,才能爱国。

十 、恭敬与敬业

厚民生,就是执政者要以民生为本,使人民富裕起来。程颐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他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1]511他还说:“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之道,在爱其力。民力足,则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故为政以民力为重也。”[1]1095在程颐看来,除了足衣食外,还要重民力。重民力,就要爱惜民力,只有爱惜民力,才能使民力足,人们才有力量创造丰富的物产,教化才能施行,风俗才能得到改善。程颢在《论十事劄子》中,则提出厚民生的具体政治措施,即要给民众以恒产,只有这样,才能使厚民生得到根本的保证,切实使民众生活富足安定。他说:“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有口分授田之制,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1]452程颢看到宋代土地制度的弊端,将均田地、制止土地兼并给民众以恒产作为治国之大要。

敬是人事之本。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1]127在程颢看来,敬是人修养道德和成事立业的根本。敬包含了诚恳、诚挚、恭敬、敬业的含义,程颢常将敬与诚联系在一起论述。在人的道德修养上,敬就是要诚恳、诚挚,用诚敬之心来进行道德上的完善。程颢说:“识得此理,用诚敬存之。”人如果懂得了道理,就要用诚敬之心来对待。程颐也说:“涵养须用敬。”[1]188如何做到敬?程颐说:“但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1]149就是说,要做到敬,必须容貌严肃,思虑专一,这样就自然生敬,敬就是要心志专一。

在成事立业上,要有诚恳、诚敬之心,有敬业精神,方能成就事业。程颢说:“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1]80在这里,程颢着眼的是为政者修己以敬,来安定百姓,而实际上提出了成事立业的三个前提,一是要用敬来修己,二是要笃敬,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地做事,三是要上下一致,克尽恭敬。同时,他还说,做到了敬,聪明睿智也就出现了。

十一 、诚意与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诚信,从“诚”在“信”前可以看出,“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

诚是天道。《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2]古人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程颢在继承古代先贤的基础上,明确说:“诚者天之道。”

程颐认为,诚是为人为事之本。他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1]326他还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1]824程颐进一步说:“至诚通圣。”一个至诚的人,具有圣人的思想境界。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一方面对于师长父母这些明显有代沟的群体,他们缺乏交流的意愿,有时只愿意在师长父母面前表现出被动的装饰过的言行,以减少被唠叨甚至关注;另一方面对于同龄人,作为独生子女为多的一代,他们很渴望并重视友情,在朋友同学面前才会完全放松放开自我,呈现真实而全面的性情。于是通过这个互评环节,我们不光认识到了真实的不一样的每个个体,还能知道他们的朋友圈子、人缘情况。

二程有关诚的论述,已化为我们的日常用语,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诚心、诚意、诚实、实诚、诚挚、真诚、诚信、诚恳等,成为中华民族的良好品质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道德滑坡、欺诈、虚假、不诚实泛滥的现实,迫切需要弘扬二程的诚信思想,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打牢诚信、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

十二 、善良与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应分为两部分来看:“友”是友好,是行为要求;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是内心的态度。

排除标准:存在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混合性痴呆患者、存在颅内肿瘤患者、存在脑卒中病患者、不能进行完成认知功能评定患者。

二程认为,善就是内心深处具有的帮助别人的善意。何谓善?程颢说:“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如何理解程颢说的“生就是善”呢?善,本意是吉祥,后引申为善良、善行,是美好品质的象征。程颢在观察世界万物时发现,生是万物的根本属性,在万物生生不息的春天,这种属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天以生为道。程颢由万物天生的本性,联想到善。何为善?善就是使人生长、使人发展、使人生活幸福美满。天以生为道,以生之道来启迪人类自身善待他人、他物,具有善心、善行,这就是程颢给我们的启示。

善靠积累而来,必须久久为功。程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学业之充实,道德之崇高,皆由积累而至。”[1]936“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1]756程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善行一天天积累起来,那么他的福和禄就会日益完满。

在分析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关系时,我们发现,二程理学思想有不少直接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范畴,比如敬业、诚信等,但更多的方面,二程理学思想是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的心灵深处来阐发人的价值观,比如仁爱与爱国、中和与民主、大公与平等等,而且这种阐发是更高层次的核心价值,它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就拿大公与平等来说,二程从天理思想出发提出的万物一体思想,就含有人人平等的因素,而实现人人平等的关键,在于为政者要树立大公思想。

参考文献 :

[1] 程颐,程颢.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四书五经·中庸[M].北京:线装书局,2006:192.

收稿日期 :2019-01-06

作者简介 :吴建设(1956—),男,河南嵩县人,河南省二程邵雍研究会副秘书长。

doi: 10.3969/j.issn.2096-2452.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B2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452(2019)01-0020-05

(责任编辑:张明海)

标签:;  ;  ;  ;  

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