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普通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
近年来,社会发展对高中毕业生的英语素养(特别是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多样化的要求,其中包括升学要求、就业要求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高考对英语能力要求也再不断提高。而对于那些面临就业的高中毕业生,很多行业也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增多,这一新的形势不仅对公民的外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高中英语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有的高中英语教育理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忽视外语课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外语学习只是强调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只是语言课程的目标之一。语言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语言对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语言课程,特别是外语课程,对发展学生正确、积极、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一门学科都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课程也不例外。
现有的高中英语课程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课程目标单一,课程设计缺乏多样性、选择性。现有课程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甚至使用同样的教材,因而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另外,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和评价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知识为本,不太重视真正的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和评价;不能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全面、综合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能力。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反映英语难学。实际上,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要求学生去记忆、背诵,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不是通过背诵就能解决的。现有的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评价,比如现在还有孤立地考察某一知识点、某一语音项目和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辨别语音这种试题,而忽视了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作用,忽视了评价的其它功能,特别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现有高中英语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因为现在强调终生学习,而终生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近些年来,各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高中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研制的。
二、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
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对课程的性质没有一个全面、正确、清晰的认识,那么就不能正确把握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和教学方法。《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两个“再认识”,即对语言及外语的价值的再认识和对外语课程的功能的再认识。
1.对语言及外语的价值的再认识
过去很多人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使用外语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很多人学了外语但是不一定真正能用到外语。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回答:语言及外语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外语?
根据近几十年的研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这是关于语言价值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对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语言息息相关。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如果不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社会属性的人。发展语言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而学习外语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了解世界各国文化以及各种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人们的社会属性就更丰富。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同时,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培养出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的人才市场也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其中的外语任务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解决。
2.对外语课程的价值的再认识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英语是国际通用语种,掌握这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事实上,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又要使学生为就业做必要的准备。
三、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
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过去一直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应该具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尽管大家都知道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技能,但实际教学中还是以知识为本。第二,不少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是狭隘的。因此,《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
根据《标准》,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培养开放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应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应有利于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应在保证学生发展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提供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显然,以上这些任务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区别的。应该说,《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的描述比以往的教学大纲的描述要宽泛得多。
四、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高中各学科的课程都要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这三个特点。英语课程也不例外。
基础性有两个含义:第一,它指高中毕业生为了升学或就业必备的最基本的英语素养。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完成的共同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第二,它指绝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够达到的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中的英语l一英语5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设计的。学生学完这些模块的课程以后,基本上能够达到七级目标要求。
时代性是指英语课程的内容应符合和反映时代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加深,英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同时,英语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的英语课程也要具有时代性。英语课程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特别是教材的编写。为了便于教材内容的更新,《标准》没有规定教学的具体内容,而是规定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具体能力,比如“描述事物区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无论英语语言如何发展变化,仍然需要掌握这种能力。模块式课程设计也是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因为模块短,容易调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从而使学校和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内容。而且,如果某学科领域、某种知识发生变化时,就可以通过调整一个模块来调整课程,而不需要做整体上的调整。
高中英语课程的选择性包括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课程结构不仅有必修模块,而且有按顺序选修的选修课系列Ⅰ和任意选修的选修课系列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学习途径。这种设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教材内容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灵活操作。
2.级别目标的设计思路
《标准》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4个级别(六、七、八、九),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至五级相衔接。第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八、九级为较高要求,供有潜力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采用等级制来描述英语课程目标有多方面的优点。语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语言能力由低到高逐渐发展,因此采用等级制衡量比较合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差别较大,外语教学水平不平衡,灵活的等级制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在大标准的指导下选择某个级别,制定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根据级别对学生进行分流,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也可以在每个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描述,以便学生在下一阶段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起点。这种设计思路还有助于解决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英语课程不衔接的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级别的考试,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去选择选修课程,提前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某些课程。
五、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是过去基础教育体系不太重视的一个领域。课程结构过于统一,而且长时间不变化。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在高中阶段尤其重要。所以,“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根据这一精神,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学分制和证书制相结合的课程管理体制。必修课程指基础英语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达到七级水平。选修课贯穿高一至高三年级。高中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方可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
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基础设计课程以及实行学分制是本次高中课改的最重要举措。这一新的课程结构对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很多教师不能充分理解为什么要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为什么要按照模块来设计课程。我们认为,这种新的课程结构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新的课程结构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防止各学科的教学陷入学科本位(彼此割裂,各自为阵)。
2.新的课程结构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各个科目之间以及同一科目之内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反映了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围绕一定的专题或话题展开教学,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4.新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和设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地发展创造条件。
5.新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读计划。
就高中英语课程而言,新的课程结构使过去单一的“英语课”变得灵活、多样。除了英语1—英语5这五个必修模块以外,还有两个系列的选修课程。特别是系列Ⅱ的选修课程,充分体现模块式课程的优点,为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选课创造了条件。
六、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
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必然有对应的新的课程内容。所谓课程内容就是实施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的发展需求”(见《标准》第9页)。应该说,这段话对高中阶段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的语言技能做出了精辟的概括。
1.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学生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所谓得体地使用语言,就是根据交际的场合和交际对象的身份等具体情况,选择和使用适当的语言,比如根据交际场合选择正式或非正式语言,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选择较为直接或委婉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得体性方面存在差异。在汉语中比较得体的表达法如果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可能有些不得体。反之亦然。
2.高中英语教学无论是在选择语言素材方面,还是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面,都要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也就是说,所有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要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他们尚不具有的信息,而且还要使学生获得信息之后以某种方式进行处理和传递。如果两个学生做对话练习时,已经知道彼此要说的话,那么这个活动就不涉及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也就没有实际的交际意义(表演短剧等活动除外)。如果给学生一篇短文,让他们改写短文并把其中的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那么这个活动也没有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我们并不是说,不涉及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教学活动都是无意义的活动。但是,高中阶段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语言实践机会。
3.高中英语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发展批评性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尽管不同的语言存在某些共性,但也存在很多差异。学习不同的语言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些概念或思想在汉语里很难找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在英语里可能有现成的表达法。反之亦然。其实,这就是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约束思维的一个例子。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开拓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验、思想观点、自然或社会现象等进行分析和判断,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高中阶段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不能简单地说“继续培养听说能力、侧重培养读写能力”。首先,尽管有些微技能可以单独训练,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并不是孤立的。在多数情况下,两种或多种技能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交际。其次,不同的学习活动对四种技能的要求不同。有些活动(如协商、讨论)对听说技能的要求高一些,有些活动(如查找信息、报告结果)对读写技能的要求高一些。第三,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优先或侧重发展某些技能。不能过分追求各种技能的平衡发展。
七、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
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课改要求,《标准》特别强调,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向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转变。因此,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具体地讲,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
2.多数时间里,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3.教师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4.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5.学生不是整齐划一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有的教师问,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其实,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任何一成不变的模式都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与方法应给学生留有空间,应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分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应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3.应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
4.教学方式与方法应能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5.要给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完成类似或接近现实生活的各种任务。
八、关于高中英语教材与评价
教材问题和评价问题是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两个关键问题。很多教师对新的教材感到不适应,对未来的评价和考试感到担忧。
实施新课程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新教材。事实上,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能够推广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材。那么新教材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纲要》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我国将逐步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并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目前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材。
外语教学一贯强调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盲目崇拜教材、死守教材、机械地使用教材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材,没有完全适用的教材。任何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有取舍和调整的余地。有些教师也意识到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但由于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规定,教师不敢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从而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此,《标准》专门安排了“教材使用建议”一节,强调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新课程也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基础教育一直片面理解评价的目的,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作用和选拔作用,忽视了评价对促进学习的激励作用和反馈作用。因此,《纲要》指出,本次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为了体现《纲要》的精神,《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应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除了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以外,还要实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纸、笔方式的考试,还要采用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发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评价的主体上,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积极有效的评价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和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注:本文是根据作者于2004年7-8月间在山东省和广东省所做的高中英语新课程培训报告整理而成的。部分内容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修》中已经使用过。感谢外研社基础英语教育事业部的编辑同志为本文所做的文字整理工作。
标签:英语论文; 课程结构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高中英语论文; 学科英语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普通高中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