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大班数学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班论文,数学论文,时间赛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字本,写了26个数字;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经常在自由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自编故事,然后分角色表演。虽然他们的故事想像丰富、情节神奇,可是在故事的结构性和语汇的丰富性方面仍有许多欠缺。组织《我们的故事》小组活动就是要帮助他们在这两方面有所提高。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结构,并能使创编的故事有较完整的结构。
2.能用一个连贯、合理的情节将各类型图片串联成完整的小故事。
3.能和同伴商量、讨论,共同创编及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题库:卡纸做成房子形状,在房子上做若干可以打开的窗户,窗户外标上数字序号(数量比人数稍多),窗户里面是各种语言题。(题目的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原有水平设计。题目的类型:①看图说叠词,例如画面为苹果,可以用叠词形容“红彤彤的苹果”;②看图猜成语,例如画面为雷电,可以说“电闪雷鸣”;③看图讲述,例如画面为一只拟人化的老鼠,要求孩子说说它的打扮、在做什么等。)
2.糖葫芦:三张圆形卡纸串成糖葫芦,上面分别写着“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串葫芦的棍即故事的事件。
3.百宝箱:两个箱子分别装有背景图(例如,背景中有彩虹、太阳、花草、断桥、流水,孩子就可以推断故事的时间是雨后,地点是河边的草地……)及人物、动物的图片。
4.奖励贴纸。
5.竞赛场地:每组一张竞赛台,贴上序号,四张桌围成“八”字形。
活动过程(每次活动以12个幼儿为宜)
1.回忆最近听过的故事,了解故事的结构。
教师提问: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回答后出示“时间葫芦”)
在哪里发生的呢?(回答后出示“地点葫芦”)
故事里都有谁?(回答后出示“人物葫芦”)
是什么事情让小动物们都到一起了呢?(回答后出示小棍串起三个“糖葫芦”)
小结故事的结构,强调故事的情节是串起故事三要素的绳,要与三要素有联系。
(设计意图:将故事的要素比喻为糖葫芦,并将故事情节比喻为串葫芦的棍,可以使孩子比较轻松地理解抽象的故事结构,准确地把握情节与三要素的关系,为创编完整结构的故事做好准备。)
2.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介绍创编任务及游戏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