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论文_王真真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论文_王真真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251800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应跟上教学的新要求,认真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积极探索实践任务型教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使任务型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作用。我通过自己对《英语课程标准》和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就任务型教学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能够做某事”,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用中学,学中用”的“任务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第五册Unit 5 《My new room》Part B为例来逐一阐述任务型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on,under,behind,near;(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s the…? It’s…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 front of是个难点。

3.课前准备:课件、词卡、图片、镜子、纸盒、铅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品。

4.教学过程:

(1)Step 1:Warm-up:①日常对话。②齐唱:My small bedroom.

(2)Step 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完成和实施任务的步骤)。①教师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事先放有一面镜子。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问:“What’s in my box?”,并引导学生使用there is/are句式进行回答。②猜完后,教师拿着mirror放进盒子,问:“Where is the mirror?”引导学生回答:“It’s in the box.”,然后把mirror放在盒子上面和下面,再问,再答,复习学过的方位词:on、under。③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说:Look ! It’s near the box.让学生仿说。④教师利用文具呈现near的位置关系,并提问:Where is the ……?引导学生用It’s near……来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over, behind, in front of。教学时注意on与over,near与behind、in front of的比较。⑥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图,教师根据图中物品的位置关系提问,如:“Where is the trash bin?”让学生回答。

(3)Step3: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Task1: 学生同桌把学习用品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如:“Where is the……? It’s……”,可先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齐答,后让学生同桌练习。Task2: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相应动作。Task3: 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Let’s find out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物品摆放的不当之处,并用there be结构作简单表述。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时间够的话,可让学生说说应该放在哪。Task4: 四人小组取出信封里有关家具图片和白纸,将图片贴在白纸上,设计自己的卧室。

(4)Step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各小组派一代表将小组的设计图纸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自己的卧室:Look, This is my room . There is a trash bin in front of the closet. There is ……各小组介绍完后,由全体学生评选出设计“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三名。

二、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真实生活任务源自真实生活,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选材应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活动。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2.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在任务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物理学家玻尔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朝着既定的训练目标,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对教学进行评价和调控,再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自我评价和调节。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习能力,仔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任务范围要广泛,活动要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机会自主选择,决定学习的最佳时机、内容以及学习方式。

3.活动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教师应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并根据其努力程度给予适当的鼓励。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论文作者:王真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论文_王真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