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速迈向世界大国步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大国论文,步伐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印度正在加速自己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在国际舞台展开全方位外交;在国内力求以高科技突破为先导,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扩充军备,以核武器为后盾确立世界核大国地位。当然,印度的大国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大国外交空前活跃
近年来印度的外交战略取向。在考虑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持续保持对巴基斯坦的综合优势,继续坐大南亚,同时戒备中国,力争在军事和部分高科技等领域内赶超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大国、强国;展开大国平衡外交,在美国、俄罗斯、欧州、日本等世界诸强以及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色列、伊拉克、越南甚至土耳其等广大中小国家中间寻求军事、技术和外交支持,同时注意保持外交均衡,避免过于倚重哪一方而受制于人。全方位外交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与美国搞好关系。1998年印度核武器试验后,美国很快接受了印度已是核大国的既成事实,注意拉拢印度。1999年印巴冲突期间,美国明显偏袒印度。印度事实上从诸多方面也是有求于美的,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它进一步渴望得到美国的先进科技、雄厚投资甚至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渴望得到美国的外交支持以提高国际地位。今年两国首脑互访反映并加强了这种关系。今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开始了以访问印度为主的南亚之行,这是22年来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印度。2000年9月印度以书面形式承诺暂停核试炸。今年9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依回访美国,克林顿以就任8年来最大的国宴招待欢迎。当然,印美关系中也有不和谐声音。美国今年6月对印度试射短程地对地“大地”型导弹表示遗憾。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则在7月说,印度对美国的反弹道导弹试验感到忧虑。
印俄关系有新发展。印俄近年来不断在诸多领域加强合作,军事合作自不待言,经济上两国也互有所求,俄在钢铁、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以及民用核能等领域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大力缓解印度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不足等矛盾。今年7月,俄主张让印度参加“上海五国”机制,这一提议意味深长。10月初,俄总统普京访问印度。这是继1993年叶利钦之后又一位俄总统访印。两国宣布在主权、平等、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俄支持印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普京认为,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增加常任理事国,印度是最现实的竞争国。
与欧盟以及重要欧盟国家关系有飞跃发展。今年6月印度与欧盟在葡萄牙举行了首次旨在加强双边经贸关系的会议。印度总理瓦杰帕依与欧盟当月轮值国主席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以及欧盟主席普罗迪进行了会晤。欧盟主席发言人表示,这次会谈是双方关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法印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纳拉亚南此行是对希拉克1998年初访印的回访。1998年5月,在各国纷纷谴责印巴“核竞赛”的时候,法国并没有批评印度。1998年秋以来,法印进行过4次高级别的“战略对话”。双方都共同追求世界多极化目标,双方在商业利益上也互有所求,法国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德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2000年4月,印度和德国举行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略对话”,两国还同意在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方面协调行动。两国间这种战略对话今后将每年举行两次。
谋求与日本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问印度,称日本和印度建立全球性伙伴关系,并表示日印建立伙伴关系符合地区、国际和双边利益。双方同意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适当的时候恢复由于印度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而中断的安全对话。辛格宣布,应森喜朗的邀请,瓦杰帕依将于明年初访问日本。
注重发展同一般中小国家的关系。今年9月,由印度外长率领的商业代表团对伊拉克进行为期3天的官方访问。印度还积极参与中东国家以色列和土耳其的三角战略关系。土印两国开始放弃历来互相对立的姿态。土把印度看成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和新的大市场,印度则把土看成是通往中亚的桥梁和使巴基斯坦失去与土一直保持深厚战略关系的重要途径。以色列外长利维今年7月与来访的印度外长辛格宣布,以印两国决定今后在安全、联合打击恐怖活动、高科技和电脑软件开发等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印还与越南签订国防合作协议。
注意保持大国平衡外交。印度认识到,要想充分利用自身平衡实现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在世界大国间真正保持平衡,而不能指望依仗某个大国。新的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声明特别指出,印俄战略伙伴关系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两国也无意建立军事政治联盟。
信息产业促成经济生机
印度很可能将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印度将成为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在过去的5年中,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已经达到7%左右。预计在2001年3月结束的本财政年度,它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5%,或者更高一些。政府和非官方分析家预言,在今后4-5年的时间里,这种快速的发展步伐将继续下去。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信息产业的崛起密切相关。
印度近年来一跃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世界软件业年均增长率是20%。印度1999年度(1999年4月到今年3月)的计算机软件产业产值为59亿美元,出口额为39亿美元。该国在世界软件开发和特种软件市场的份额几乎达到20%。依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等认证的高技术国际技术标准,在获得最高水平5级的世界59家企业中,印度企业占了29家。今年,印度的软件产品的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63亿美元。据估计,8年后,印度的软件业产值增加到87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达到500亿美元。
印度政府大力扶持发展软件产业。印度深知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曾被国人称为“计算机总理”。90年代初拉奥总理继续支持计算机产业。1998年3月,瓦杰帕依总理在其施政纲领中称“使印度在十年内成为一个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并专门成立了特别工作组。瓦杰帕依在1999年10月份获得连任。政府新设信息技术部,并相继提出了振兴措施,比如培养软件技术人员,创设风险资本,简化外国企业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手续。政府正在逐步取消硬件和软件税,也放宽了网络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政府改组了电信管理机构,打破了国家对电信事业的垄断。在制定发展战略上注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在著名印裔美国企业家建议下,外国证券投资商将获准拥有印度公司40%的股份(原先只能拥有30%的股份)。地方政治家们也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卡纳克塔克邦(拥有班加罗尔)和安得拉邦(拥有海得拉巴)走在前列。
国外需求对印度人才成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与“淬火”作用。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软件工程师一直缺乏,全世界对电气工程和各种软件的需求急剧增长。美国硅谷中38%的人才来自印度。印度6所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仍是国际上最抢手的。印度培养的信息技术工程师每年新增7.5万人,而且其中多数是为美国培养的。近几年来,印度人在美国不断取得成功,美国硅谷里的2000个企业中,40%的企业是印度人领导的。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由于从硅谷归来的科技人员的努力,印度在计算机芯片、电脑设备和无线电话方面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硅谷中印度人去年的收入总计达600亿美元,其中不少人把赚来的钱用于投资印度。
印度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会说英语的科技人才库和先进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劳动力成本低、素质高。许多公司与印度一流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印度有200所培养技术人员的大学,每年培养出约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这个数字将来有可能达到近100万,如把理工专科学校和该国的3000所计算机培训学校都包括在内的话,仅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有10多万人。印度软件公司还非常注意质量控制标准和培养自主开发能力。
当然,印度发展软件产业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经合组织认为,西方媒体夸大了印度的“高科技”奇迹。高科技只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稍多一些。农业和传统工业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还多。另外,高额防务预算严重地影响着印度的经济。初级教育水平低下,印度被认为是“全世界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国家”。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100名印度人中只有两部电话,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大规模扩军与高质量建军相结合
军费持续攀升。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后,印度进一步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计划斥资250亿美元为三军引进先进的常规武器,使印军装备建设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期。2000年印度年国防预算比1999年猛增28.2%,折合139.4亿美元,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使其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3%增加到2.5%。
在军队建设上,与先进国家展开军事合作,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海陆空三军,超前更新军事战略思想。印度新任总参谋长帕德马纳班2000年10月1日说,印度军队将秣马厉兵,准备打一场核战争,重点将放在武器、战术和军事演习上。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评估,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7位,但其军队规模却位居全球第四,其海军舰艇数量及总吨位也已进入世界前十强。
大力发展海军尤其是远洋海军力量。印海军目前是印度洋上最具实力的海上作战力量,现有兵力5.5万人,居世界第七位。其主要装备有各种舰艇近100艘,其中潜艇10余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20余艘。80年代以来,印度大力发展包括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海上军事力量。1996年,航母“维克兰特”号退役,现只剩“维兰特”号一艘航母。目前印正积极准备购进俄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印度正计划8至10年内,耗资3亿美元自行建造一般航母。印度正与法、俄协商在印本国建造法国的“鱿鱼”级和俄罗斯的“阿穆尔”级潜艇。印度发展远洋海军的目标所向不仅是印度洋海域,今年4月,印度宣布与越南和日本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印度海军计划在今年10月派遣一支特混舰队赴南中国海进行远航训练,并计划同新加坡、越南、日本和韩国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着力加强空军建设,发挥空军排头兵作用。印度空军实力现列世界第四位。到1998年,已达17万人,装备各型飞机1370架、防空导弹1400余枚。上述飞机可携带核武器。此外,印度已耗资3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10架苏一30K型战机,双方正履行40架号称世界最先进的苏一30MKI型歼击机的合同。9月19日,印度又耗资3.78亿欧元订购10架幻影2000H型战机。印度空军司令2000年10月表示印度空军也正在考虑购买俄罗斯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和高级预警与控制飞机。在军事技术上,以俄罗斯技术为骨干,建设硬件体系;以自身技术为主,引进为辅建构空军软件体系。在空军军事战略上,印度重视提高防空预警及对敌进行大纵深精确打击能力,强调依靠高技术兵器取胜,强调夺取制信息权与制空权相结合,“先发制人”、“空中遮断”、“海空一体战”等。这些理论突出了印空军的进攻性、战略性和全程使用性。
加强陆军建设,陆军建设着眼于多种作战能力的提高,提高陆军突击能力、火力压制能力并加强对山地战法的研究。印度拥有现役部队114.5万人,准军事部队70万人,总兵力居世界第四位。其陆军总兵力为110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主战坦克3500辆,装甲步战车1500辆,火炮4180门,多管火箭炮150门,高射炮2400门,地空导弹1800枚。规模在南亚次大陆无与匹敌。
印度长期以来投入巨资研制战略导弹。目前已建成地地、地空、空空、空地、舰载等多种导弹体系。2000年9月,印度导弹计划设计师卡拉姆说,印度可以迅速发展和设计洲际弹道导弹。从印度西北部的沙漠发射,可以射到莫斯科、北京、朝鲜半岛、印尼、开罗、布达佩斯、华沙和赫尔辛基。9月19日印度再次试射该国先进的“蓝天”地对空导弹,该种导弹同时追踪64个目标。在印度的导弹库中,首推“阿格尼”(烈火)地对地导弹。其有效负载为1吨,能携带核弹头。该型导弹的最大射程达2500公里。印度正努力发展“海洋”洲际弹道导弹,专家指出,“海洋”导弹射程将超过10000公里,一旦该导弹研制成功,印度将具备覆盖全球主要目标的核打击能力。印度还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印度计划在2005年前,发射无人驾驶太空飞船往月球。
印度长期以来坚信,只有手握核盾牌才真正获得大国身份。发展核计划成为印度历届政府的共同政策。1974年5月,印度爆炸了其首枚核装置。到了1998年5月,上台不久的印度人民党政府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据推测,印度目前拥有60枚以上核弹头。1998年8月出台“核原则”草案,明确提出要建成基于海陆空三位一体导弹发射方式的核武装体系。
引进先进武器装备,同时注意外购武器多元化和先进武器生产本土化。今年10月印俄签署军购协议,总额达30亿美元。俄将向印提供40架米—17直升机,第一批直升机将于10月19日由运输机运往印度,全部40架直升机将在2001年底交付。俄目前已经开始为海军生产首批4架“卡—31”机载预警/电子战直升机,定于2001年底交付。印认识到过分依赖一个国家武器将带来严重后果,近年来不断扩大武器进口渠道,印空军从美国引进了F—15战斗机生产线和大批F—16战斗机,从英国购买了66架“隼”式教练机,从乌克兰购买了“伊尔”—76和“萨姆”系列防空导弹。印度还拟从以色列购进两套“法尔肯”预警雷达系统,印度还与以色列索尔塔姆公司签订M—46式火炮改进合同。印度同时拟与越南和波兰联合生产军事装备。
印度大规模扩军带有戒备中国的一面。今年8月,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说,中国利用核武器攻击印度以及印巴卷入第五次战争,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印度人必须睁大眼睛看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费在1998年曾因妄言中国是印度的最大敌人而引起外交危机。今年9月印报也鼓吹印度是抗衡中国的战略支点。
当然,应当看到,印度军事实力的崛起也不平坦。例如印度军队中兵员存在诸多复杂矛盾,如官兵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种姓矛盾;国防科技研制与生产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协调性差,新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和LCA轻型战斗机质量不尽人意,没能完成预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