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候_两党制论文

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候_两党制论文

美国两党制形成于何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党制论文,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标志是到内战后才完全呈现出来:一、居垄断地位的两个政党是内战后确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二、作为两党制形成的组织基础的各级政党机构是内战后健全的;三、内战后确立了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

美国两党制形成于何时,在我国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多种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另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世纪晚期。对于这种不同的见解分歧,我们不应简单地看作是个时间问题,因为作为一种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其他政治制度的演进等更为复杂的各种因素。因此,探讨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间,对深入认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的发展是有裨益的。

黄柯可的《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以下简称《形成》引文不再加注)一文〔1〕,着重论述了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条件、 主要标志及历史特点,可以说是前一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其主要依据是,两党制形成的主要标志在这一时期全部呈现出来了。一,在若干政党中,出现了两个在政治上居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政党,辉格党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民主党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派——南方种植园主。二,“民主党和辉格党的组织机构适应竞选活动和轮流执政的需要而逐步健全”,政党组织的“保证作用体现在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对选民资格限制的局部废除以及各级政党机构的设置三个方面”。

笔者站在后一种观点立场上对此不敢苟同,认为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标志不是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完全呈现出来的,而是到内战后才完全呈现出来的。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点,有必要首先澄清两党制形成的三个标志问题。1.在美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总有两个政党居垄断地位,那么是哪两个政党完全具有资产阶级属性?是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民主党与辉格党,还是内战后的共和党与民主党?这既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一大标志特征,也是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的前提,因为两党中有一个政党不具有资产阶级属性,就谈不上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形成。2.作为资为阶级两党制形成的组织基础的各级政党机构何时健全的。健全的政党组织机构是两党长期进行政治竞争、轮流执政的组织保证。缺乏健全的政党组织机构的两党斗争,还不能视其为一种制度。3.为保障资产阶级两党制的有序运转,相应的有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因为没有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两大政党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有规律的运转,甚至很容易地遭到破坏,也就不能成其为制度。那么,这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又是何时确立的?下面我们逐一展开讨论。

辨明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不仅要看其阶级构成,还要看其政策走向,即它的政策主张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形成》一文之所以把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民主党看作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认为民主党的阶级基础南方种植园主是资产阶级的一派。之所以把南方种植园主归属于资产阶级,是因为认定种植园经济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一种经济形式。这样看来,种植园经济是否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就成为民主党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关键所在。然而,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美国内战前的种植园经济都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经济,或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诚然说过,美国南方种植园“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为了世界市场而生产,这里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种植园主“是把自己的经济建立在黑人奴隶劳动上的资本家”〔2〕。但是, 马克思的本意不是说明种植园经济的性质,而是说明其生产的目的及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因为马克思同时还明确指出,“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虽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因为黑人奴隶制排除了自由雇佣劳动,即排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本身”〔3〕。 马克思在其他著作中还指出,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制是“有史以来最卑鄙、最无耻的奴役人类的形式”〔4〕。在这些地方, 马克思已经十分清楚地指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奴隶制性质。从实践上看,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也是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对立的。仅举对美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一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到19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在北方进入完成阶段,而在南方,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奴隶制经济。工业总产量仅占美国的8%,工厂总数仅占15%,雇佣劳动仅占8.5%,工业总投资仅占9.5%〔5〕。如果说南方种植园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话,它应当与工业革命并行不悖,像美国西部资本主义农业那样。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的进军。

为进一步说明种植园经济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不妨再做一次横向比较,因为这种前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联系的历史现象,并非为美国所独有。东欧地区的“再版农奴制”即是一例。众所周知,农奴制经济是欧洲中世纪典型的封建经济,到十三四世纪基本上瓦解了。但是,到18世纪这种已经消亡了的封建经济又在东欧地区复活了。复活的原因是东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西欧,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结果,粮食供不应求,粮价大幅度上涨。东欧地广人稀,粮食过剩,向西欧出口粮食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于是贵族地主纷纷建立劳役庄园,利用廉价的农民劳动,生产粮食向西欧出口。为保障粮食生产,贵族地主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劳役庄园里,昔日自由的农民又沦为人身依附于贵族的农奴。恩格斯把这种生产方式的倒退现象,称之为“再版农奴制”〔6〕。再版农奴制与第一版农奴制的性质一样, 都是封建经济制度。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主要是生产的目的不同。前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特别是为了供应西欧资本主义市场而生产粮食;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主和农奴本身的需要。同样的道理,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古代奴隶制生产方式一样,都是奴隶制经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特别是为了供应欧洲和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市场而生产,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和奴隶本身的需要。

区别两种生产方式的性质并不困难,判定的主要标准是看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目的等其他别的什么。奴隶制经济是使用强迫劳动,即奴隶的人身被奴隶主完全占有,这是奴隶制经济的主要特征,而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使用雇佣劳动。这样,就不至于把资本主义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其他制度混同起来。因此,内战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性质是奴隶制,种植园主要是奴隶主阶级,这都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内战前民主党的阶级属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它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所以它是一个奴隶主阶级的政党,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尤为如此。

由于民主党和辉格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所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两党的政策主张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如在有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问题上,象保护关税、改善交通,辉格党支持,民主党反对;而对待新领地奴隶制问题上,辉格党反对、民主党则支持。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以及它们存在着的原则性分歧,不是资产阶级两党制的标志特征。两党阶级属性的一致以及它们间不存在原则性分歧,体现在内战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身上。内战以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性质都发生根本性变化。内战彻底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度,经过重建,资本主义在奴隶制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旧奴隶主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主或工厂主。由于民主党在南方具有传统的影响,以及战争给奴隶主造成的创伤,所以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都趋附于民主党。这样,民主党由内战前的奴隶主阶级的政党演变为资产阶级政党。同时,共和党这个内战前由各阶层组成的反奴隶的革命联盟,也完全演变为一个纯粹的资产阶级政党。共和党在格兰特和海斯任总统期间,因为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因循守旧以及1876年开始对宿敌实行妥协,引起党内广大农民、工人和黑人的不满而纷纷退出。继续拥护共和党的主要是北部和中西部工商界的豪门富贾。经过蜕变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原则问题上已没有什么区别。“两党都致力于维护现存的政府制度,都反对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制度,都赞成我们美国的信仰制度。因此,一个党的政纲和候选人总是与另一个党的政纲和候选人非常相似。”〔7〕实际上, 两党已演变成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代理人。这时期的两大政党,才具备了资产阶级属性一致这一两党制的基本特征。

澄清两党的组织机构何时健全,应首先弄清楚两党有哪些组织机构,然后再弄清楚它们何时建立及有何职能。《形成》一文认为,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和辉格党的组织机构都逐步健全,并进一步指出其健全体现为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选民资格的局部废除以及各级政党机构的设置。笔者认为,除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一时期确立之外,各级政党机构在这一时期的设置不符合事实,而选民资格的局部废除不属于组织机构范围,应属于选举制度,本文将其放到第三个问题中讨论。

两党健全的组织机构应包括:全国代表大会,州代表大会,常设的全国委员会,州委员会,因为分权,还应包括国会里的两党组织,主要是参众两院的竞选委员会。1832年民主党仿效当时的一个小党反共济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推举总统候选人,随后辉格党亦仿行,到1836年成为通行的制度。其职能主要是推举总统候选人,后来又逐渐利用它制定竞选纲领。除此之外,无其他权力。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有限,它不能真正体现政党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真正体现政党组织健全的是常设的各级委员会,因为各级委员会是两党的权力机构,是它们维持了两党的正常组织活动和政治竞争。但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两党的各级委员会设置的不但晚,而且也散乱不全。民主党迟至1848年才设置全国委员会,由其负责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筹集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经费,组织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工作等。州和地方委员会建立的更晚,美国学者认为是到内战时期才建立起来,“州政党,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是在内战时期的创作中出现的”〔8〕。 而辉格党则始终没有建立健全的各级委员会,它主要是利用本党在各级议会的议员建立临时机构负责竞选工作。辉格党的组织软弱,也是它最终无力与民主党竞争而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两党在国会这一重要场所也都没有建立常设机构来组织领导本党的议会党团和负责议员的竞选。

内战前两党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原因是,(一)两党继续利用各级议会作为党的活动基地。各级议会都有两党议员,这样各级议会相当于政党的全国性组织。同时,利用议会可节省经费,因为议员可以免费邮寄宣传品。(二)政党活动经费不足。当时,政党经费主要依靠征收本党政府雇员的党费,这种方式不能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而且对非执政党更为不利,因为非执政党不能像执政党那样,利用任免权提拨大批本党支持者出任公职。经费的缺乏,不能维持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

健全的政党组织机构是内战后建立起来的。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时,就效仿民主党建立全国代表大会制度,1856年又设置全国委员会,内战期间又设置州和地方党组织。为加强对国会党团的领导,共和党于1866年在国会两院设置了竞选委员会。国会竞选委员会是共和党在国会里最重要的组织,它的权力很大,除领导本党国会党团外,还帮助本党议员候选人参加竞选。1882年民主党也效仿共和党在国会两院里设置了竞选委员会。到这时,从全国到地方,两党才都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

内战后两党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的原因是,(一)政党规模不断扩大,政党活动增多,需要专职机构处理日常事务。(二)经费来源充足,能够保障政党组织的正常运转。1867年国会通过法律,禁止政党从政府雇员的年薪中征收经费。这一法律迫使两党在经费问题上转向富人,争取他们的资助。富人也乐意解囊,因为他们的捐助能够换取政党的回报,如政府的订货合同或实行对自己有利的政策。两党经费的逐渐增多,可从两党总统的竞选支出窥见一斑。1860年,两党总统竞选支出共为15万美元,1880年增至145万美元〔9〕。(三)两党组织的发展也与政党获得法律承认有密切关系。内战前,尽管政党已在政治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法律上未得到认可。那时,人们把政党“看作非公司性的,非赢利性的社团”,认为有关政党的一切问题不属于法律范围,而属于政治范围〔10〕。所以,各级立法机构对政党及其活动不予干预。而内战后,执政党的腐败和政党领袖们的专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级立法机构才开始制定法律,对政党的组织及其活动实施管理。先从经费入手,然后扩及到政党候选人的提名、选举等各个方面。美国涉及政党的法律有4类:国会立法和州宪法, 这两类法律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政党的合法地位;州议会立法,这是管理政党活动的主要法律;法院判例,包括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涉及政党的案例、判决,对政党组织及其活动也有法律效力。由于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政党组织可以依法顺利地建立起来并合法地开展各种政治活动。所以,到19世纪晚期,“不仅从政治意义上说,而且也从法律意义上说,政党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1〕。

《形成》一文没有提及选举制度,仅涉及到选民资格的局部废除,仅这一点不能有力地说明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因为笔者认为,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也是两党制形成的重要的标志特征,它包括:普选权、公正的投票制度及和平的竞选和交接政权。

公民的选举权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不断扩大,到1860年除少数地方政府仍把财产作为竞选公职的首要条件外,各州都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实现了白人成年男子的普选权〔12〕。选举权的扩大推动了两党制的形成,因为两党为争取广大选民的支持,都积极地建立和扩大自己的组织。选举权的扩大只是为选举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完善的选举制度还需要以下步骤,(一)实行选民注册登记和秘密投票。当时,美国并非没有选民登记法,早在19世纪初,美国政府就已颁布了选民登记法,但到选举时却又不严格要求选民依法登记。原因是在美国早期,选民较少而且居住相对集中,政党投票监督员很容易识别,所以就沿袭了殖民地时期不登记的旧习。到内战前,选民大量增加,投票监督员不可能识别每位选民。于是,一些职业政客就乘机大搞舞弊,从别处拉人到本选区参加投票。另外,公开投票也易于受政客操纵,他们利用贿赂或威胁手段,迫使选民投某一政党的票。带有舞弊行为的选举,不能说是正常的投票选举。内战后,选举制度才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为杜绝投票时的舞弊行为,各级政府开始认真执行选民登记法,选民登记才普及起来〔13〕。19世纪晚期,又开始采用秘密投票制度〔14〕。(二)和平竞选与和平交接权力。内战前两党的政治竞争还没有发展到有规律地运转的阶段。1860年民主党在竞选总统失败后,非但不接受共和党获胜的现实,反而企图用暴力手段改变选举结果。他们在南方发动叛乱,建立了由民主党一党操纵的“美利坚邦联国”。直到内战结束后,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已无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必要采取暴力手段解决两党间的矛盾,和平竞选,和平交接政权才成为两党认可的原则。此后,两党才作为一个政治有机体;有规律地运转起来。

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国两党制形成的三个主要标志大约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全呈现出来的。与此同时,两党的政治对峙局面也出现了新的开端。1878年民主党赢得内战后国会选举的首次胜利,成为国会两院的多数党。1884年,民主党克利夫兰又问鼎白宫,取代了盘踞总统宝座24年之久的共和党。这一新的开端正是与两党性质的嬗变、组织机构的健全、选举制度的正常运转相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两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说明作为美国政治制度基础的两党制此时已成熟了。从此以后,两党互相竞争,轮流执政,长期垄断着国家政权。因此,把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定为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间标志,是比较恰当的。

注释:

〔1〕黄柯可:《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 《世界历史》1988年第1期。

〔2〕〔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39—340页; 第35卷,第124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44页。

〔5〕詹宁斯:《美国经济进步史》纽约1926年英文版,第274页。

〔7〕〔10〕兰尼和肯德尔:《民主与美国政党制度》, 纽约1956年英文版,第491、218页。

〔8〕〔13〕赫克肖恩:《美国政党》,贝尔蒙特1984年英文版, 第75、198页。

〔9〕〔12〕菲格特和康韦:《美国政党和政治》,波士顿1976 年英文版,第266、79页。

〔11〕〔14〕莱文和康韦尔:《美国政府导论》,纽约1979年英文版,第110、110页。

标签:;  ;  ;  ;  ;  ;  ;  ;  ;  ;  ;  

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候_两党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