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对基础护理过程中合格率较低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执行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前后的效果。结果:我院PDCA循环实施半年,基础护理合格率由66.4%提升至96.4%,患者满意度由69.3%提升至98.6%,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是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循环;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C93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504-01
随着诸多重症护理技术和高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少护理人员愈发重视重症监护和专科护理这一技术性强,难度较大的实践操作,却忽视、简化基础护理。部分基础护理操作竟由护工、陪护甚至家属完成,这导致了基础护理质量出现滑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呈下降趋势。照护关怀是护理行业的精髓和核心[1],基础护理的质量关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但由于护理人员长期配置不足,管理层逐步弱化了对基础护理的监督力度,导致一线护理人员出现了淡化,甚至忽略基础护理蕴含的专业价值。为切实有效落实基础护理的相关工作,促进我院基础护理的持续改进,2014年,我院护理部采用PDCA循环开始逐步强化基础护理的管理质量,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依据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配置,及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编床位1016张,监护床位30张,共设34个护理单位,下属15个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在编护理人员418名,年龄(33.2±5.7)岁,均为女性,职称: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26名,主管护师83名,护师195名,护士271名,助理护士81人;学历:本科278名,专科351名,中专29名。其中管床护士193名,床位:护士=1:0.41。
1.2 PDCA循环管理体系
1.2.1 计划阶段(plan)
现状调查:①对象。2014年4月至7月,从危重较多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和骨外科四大病区随机抽取需一级护理的危重病患140例,其中男87例,女53例,年龄<60岁78例,≥60岁62例,住院时间均超过7d,其中超过30d达86例,床护比例分别为:1:0.42、1:0.45、1:0.41和1:0.38。②依据相关文献[2],自行设计基础护理的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分为病床单位(7项)、饮食护理(5项)、卧位(6项)、生活照护(7项)、导管护理(6项)和诊疗护理(18项)六大类,共计49个小项。由护理部成立质量评估小组现场进行检查评价,经询问若由陪护或家属独自完成无自理能力的患者的基础护理项目均视为不合格,合格率超过90%视为达标。结果显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和骨外科的合格率分别仅有70.0%、61.7%、72.4%、63.6%,均未达标。
原因分析:①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临床若均依据医嘱级别进行基础护理,则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且部分医生制定护理级别时并不准确,未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和病情做及时调整。一级护理患者达60%到80%,病区输液患者达80%到90%,护理人员长期忙于种类繁多的治疗性护理中,举证倒置导致护理文书的书写工作量增大,加之收费、计价等非护理性工作的参杂其中,导致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和精力锐减。医院后期系统薄弱,不少护士忙于领物、医技检查护送等外勤工作中,基础护理的有效时程少。②基础护理意识淡薄。部分护士长及下属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范畴和职能界定不清,家属或陪护进行翻身、尿量记录等基础护理已视为平常,未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在。助理护士岗位设置不合理,许多护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部分经验较少的护士甚至对床单更换、卧床患者洗头等基础护理操作不规范、不熟练。部分高学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对重复性的基础护理操作感到厌倦。③基础护理质量监督力度不足。护士长的日常监督以是否完成质量措施、压疮高危患者防护、管道管理等安全保障方面的质量控制为主,对基础护理操作把关不严,甚至未做要求。基础护理注意以来护士自觉完成,管理被动、无处罚措施、难以计数和量化,并未列入常规工作监督中。
1.2.2 执行阶段(do)
强化基础护理意识:由护理部统筹规划,施行有请疏导,无情制度的原则,组织开展“护理品质与护理价值”的专题讨论,正确引导护士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明确基础护理乃是护理行业中的精髓与核心,是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根本,激发护理人员认真对待并实践基础护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强化基础护理实践操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的强化培训,直接在患者床边进行施教操作,挖掘护理程序,展示基础护理的科学内涵,并引入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综合评价病患的能力和意识,强调基础护理的人性化、个性化、舒适性和灵活性,因人、因地、因时、因病的进行操作,丰富操作细节,淡化操作流程,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刻板、僵化的流水式操作。
建立健全基础护理相关工作制度:①管理制度化、常规化:施行量化管理,对不同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和岗位的护理人员确定需要完成的护理指标,如实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护士长需每月审核工作质量,并给予相应的分数,该分数直接影响年终考核。②护理人员分层上岗,岗位职能需贯穿整个PDCA循环:依据能级原则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职能,责任落实到人,并设置《基础护理卡》、《护嘱单》等记录,便于查找和监督。③落实基础护理,设立工作记录。
科学排班,高效利用人力资源:所有护理人员的出勤均按工时计算,采取化整为零、弹性排班的策略整合护理人力,解决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中午和夜间时段的人力,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制定、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自行设计编撰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繁多的临床基础护理项目中提炼出49条质量控制环节,并施以相对的权重。改进后的质量评价体系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并能针对护理单因素进行分析,清楚反映质量改进的趋势。
1.2.3 检测阶段(check)
由护理部、护士长、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对基础护理进行日、月、季度的常规监控,并将各科室的月、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汇总。评估采用看(患者实际基础护理效果)、查(《基础护理卡》《护嘱单》《护理人员临床教育手册》等记录)、问(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评估过程中需准确把握患者的自理能力,不盲从分级护理医嘱。
1.2.4 处理阶段(action)
每个季度护理部需对全院基础护理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对于普遍、重复发生的不合格项目,认知组织科室讨论原因,并拟定纠正和改进的策略,并自动成为下一轮基础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并由护理部督导小组在日常检查中评价落实情况。
1.3 评价方法
分别比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和骨外科四大病区施行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评价标准详见上文,患者满意度则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4个病区PDCA循环实施半年,基础护理合格率由66.4%提升至96.4%,患者满意度由69.3%提升至98.6%,实施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护士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体现,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服务患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护士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3]。多数治疗性护理无法为患者带来舒适和愉悦,而基础护理则能够为患者提供愉悦感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的床上洗浴、背部护理赞不绝口。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将PDCA循环应用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反映护理工作在患者反馈中的敏感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整理护理观念认为,基础护理不仅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还应满足患者在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注重患者自理能力培养[4]。临床护理的管理者应准确把握基础护理的发展方向,科学监督,完善各环节的管理,促进护士的自我监督和评价,建立良好的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的可信度和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PDCA循环是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11): 48-51.
[2]黄璐, 龚洪玲.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武警医学, 2013 (1): 87-88.
[3]岳利群, 徐蕊, 高永芳, 等. 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009): 1064-1065.
[4]李海波, 吕慧敏, 赵雅荣. PDCA循环管理法在优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 (7): 74-75.
论文作者:郭薇,刘洁,佘云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基础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部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士论文; 质量论文; 合格率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