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研究

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研究

黄萌[1]2012年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研究》文中认为自国务院于2010年9月6日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来,如何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注重点。研究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相关问题,理论上有助于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体系建设,加强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指导;实践上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深化企业改革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作用。因此,研究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与市场化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市场化改革与资本市场企业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市场化改革对于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功能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系统性阐述,得出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与政策建议等相关启示,并且针对市场化改革中我国政府与企业、并购重组企业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博弈分析与总结;最后从政府的宏观角度与资本市场企业的角度,提出我国资本市场企业的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思路。

姜岳洋[2]2017年在《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本配置效率是研究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过程与经济的发展情况有着密切联系。企业并购作为存量资本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发现企业并购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开展企业并购,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Wurgler(2000)资本配置效率弹性模型的原理,给出了资本配置效率的定义,并对其测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梳理,重点探讨了企业并购与资本配置效率两者间的必然逻辑关系。实证部分,本文首先从全国、省份、区域叁个层面测算了我国2010-2014年间总体及历年的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全国层面总体水平为0.5361,较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并就其趋势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省份层面,浙江、天津、北京、上海居前四位,资本配置效率唯一为负的省份为黑龙江;区域层面,资本配置效率按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北顺序依次递减,其中东北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为负,即资本配置无效率。然后就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并购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企业并购对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并购能够使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行业或地区)向高效率的部门(行业或地区)转移,从而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2)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并购会对资本配置效率造成损失,我国当前金融发展水平下的企业并购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着,有待进一步验证;(3)政府干预与资本配置效率呈显着负相关,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本配置效率呈显着正相关,国有经济占比与资本配置效率呈显着正相关,对外开放与资本配置效率显着负相关,人力资本对资本配置效率有积极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资本配置与企业并购间的关系,验证了企业并购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着重发挥企业并购对存量资本的再配置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投资效率,进而优化增量资本的配置过程,用好企业并购这项资本利器。

董颖[3]2017年在《企业并购类型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企业也不能避免,并购活动对企业产生剧烈冲击。现实的需求催动理论界对企业并购进行积极研究,其中关于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的研究尤为突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自出现以来就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日益增多。并购活动从外部冲击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由内部发挥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而现有研究在这方面存有缺漏。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企业并购行为对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的影响进行动态地、整体地分析,探明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而着重对并购类型对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丰富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了解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机理、改善企业并购决策,确保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指导企业在不同的多元化程度下对不同并购类型的选择,做出合理决策。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课题,继而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首先,从并购动因、并购过程和并购整合叁方面着手分析企业并购行为对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的影响,发现企业并购行为对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的影响是双向性的。通过设置并购组和配对组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进行并购能够提高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其次,将并购类型分为相关并购和非相关并购,探讨其与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继而从资源配置效率与投资机会、信息掌握与交易成本、市场势力等方面对两种并购类型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得出结论:不同并购类型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有不同影响,相关并购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优于非相关并购。对并购组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也与理论分析结论相符合。最后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建议企业进行并购决策时应关注企业并购行为及并购类型与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的影响,在并购过程中控制多元化程度的变化,在并购整合阶段应妥善处理目标企业控制权重置以及对新分部与其他分部的关系、总部与各分部的新关系的管理。

朱玉柱[4]2017年在《矿业企业并购模式经济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政府对外提出“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对内采取“供给侧改革”等举措,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试图从矿业企业并购的对策入手,对上述政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矿业企业并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对企业并购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博弈论的论述,运用经济学方法对矿业企业并购的对策进行研究,推导出矿业企业实施并购过程中的不同模式,进行效率分析,得出矿业企业应当采取的策略。通过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论述了企业并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认为在并购理论传统分类的基础上,从实务操作视角,应当把股权性并购和债权性并购作为并购的基本种类。股权性并购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进行并购,包括参股、控股等方式;债权性并购通过购买资产或权利的方式进行并购,包括购买目标公司产权和购买目标公司的合同权利等。股权并购和债权并购各有利弊,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或因时制宜进行选择。(2)对博弈论进行论述,运用博弈论对各种并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敌意并购双方博弈过程和可能的结果。(3)对中国矿业企业国外并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分析,认为矿业企业国外并购应首先选择参股性并购和本地化并购,并配合其他措施,以防范和化解国外并购所面临的风险和障碍,保障国外并购顺利实施。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将矿业企业并购划分为股权性并购和债权性并购两大基本类型。(2)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业公司并购模式的效率分析,认为小型矿业公司应当立足心国内,采取参股性并购方式;中型矿业应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以参股或债权性并购为主;大型矿业公司应积极主动进行海外并购,参与国际矿业并购的竞争。(3)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业公司国外并购模式的效率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矿业公司海外并购应优先考虑铁矿及贵金属矿种,优先选择本地化策略,优先选择参股性并购。

王倩[5]2013年在《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与欧盟经济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或下滑,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中国并购数量和总额有所下降,但跨国并购与2011年同期相比在数量上上升1.8%,金额同比上升6.1%。调研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企业的跨国收购自2008年年末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经出现复苏,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的收购目标。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寻求发展机会,但从现实角度看,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跨国并购活动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在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等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无论是在并购实践还是并购理论的研究都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跨国并购方面,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挖掘影响跨国并购效应的关键因素,建立并购过程的科学评估体系,减少并购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帮助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能够高效完成交易,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在对国内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并购绩效理论文献综述与评价的基础上,从并购绩效的概念出发,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并购绩效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变迁与研究前沿的发展。基于并购绩效的视角,深入研究企业并购活动中涉及的企业本身、交易本身与外部环境等各类因素,探讨并购绩效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理论剖析、并购机理与现实特点为主要脉络,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构建了并购企业并购行为、企业特征、外部环境叁个方面的理论逻辑框架。实证部分以77篇实证研究的文献为原始数据对象,通过元分析的统计方法从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对象叁个角度对并购的整体效应进行观察,进而从企业特征、交易特征、并购范围、并购地区四个方面对并购效应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了潜在变量下并购活动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采取何种研究方式时,并购对企业产生的整体效应是正面的。在检验各潜在调节变量的影响时发现,并购经验、并购相关性、并购范围、并购地区对并购效应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异质性,而并购方式和交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并购效应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差异。虽然国内外学者以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为对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仍无法达成一致的结论。学术界对并购的绩效问题一直存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上的争论,尤其是在各影响因素下产生的不同结果更是未能获得共识。因此,本文结合已有文献的统计分析,揭示出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内部因素的运行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作用路径,并根据获得的实证结果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叁个层面对企业并购活动尤其是跨国并购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方向。

陶魄[6]2007年在《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中国钢铁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其发展中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结合国内外钢铁业发展中并购成为重要手段的客观实践,探讨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可能性,并阐述了研究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理论价值。在评述和总结了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交易费用、价值低估、市场势力和多样化经营战略等理论及近期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动因和特殊性,籍此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的战略模型,包括目标企业选择和钢铁企业并购方法。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研究,本文详细分析我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成功案例对我国钢铁企业并购实践的启示,通过南钢战略扩张和并购实践介绍,使我们认识到并购发展思路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和政府在钢铁业并购大潮中的策略选择和角色定位。同时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是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的基本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通过我国钢铁业现状分析,以及国际钢铁业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选题和研究意义。二、叁章主要是企业并购理论介绍以及行为分析和历史回顾。其中,第二章是企业并购理论及动因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相关的七大理论,介绍了企业并购动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理论,为钢铁企业并购研究做铺垫。第叁章是企业并购行为影响及并购发展历史,研究了企业并购行为的演变,回顾了企业并购发展的历程。四、五章是建立并购目标企业评价模型以及钢铁业存在问题。其中第四章是企业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选择研究,通过钢铁企业并购思路分析,建立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战略模型,提出或改进钢铁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评估模型,设计钢铁企业并购方法。第五章是中国钢铁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钢铁业产能和需求变化,预测钢铁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六、七两章主要是论证了并购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典型案例介绍。其中,第六章是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介绍了国际钢铁业并购风潮和具体并购战略,证明了解决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根本措施就是重组并购,为并购战略必然性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引用了麦肯锡公司在研究钢铁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研究结论,说明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可行性。第七章是钢铁业并购案例分析对我国钢铁业的启示,通过对了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在重组并购中借鉴,提出了对钢铁业并购发展的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八、九两章是南钢发展介绍及企业并购对策研究。其中,第八章是南钢扩张战略与并购发展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运用并购策略发展的可能性,并从中认识到并购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是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并购对策研究及发展趋势,设计了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在并购浪潮中的对策,提出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展望中国钢铁工业将在重组并购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天不再遥远。第十章是结语。研究结论是我国钢铁行业呈现出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文研究的结论和贡献主要在于:(1)从理论上分析了钢铁业实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实施并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揭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并购发展新时期的客观规律。(2)分析了钢铁工业并购选择模式,描述了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目标企业的选择,丰富了带有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特征的SWOT战略模型,首次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钢铁类目标企业筛选评价模型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实用的工具。(3)文章分析论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提高集中度的最有效方法在于企业的重组并购,从而推论出钢铁业将呈现出重组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4)本文详析了国内外精典并购案例,以南钢重组并购发展为实例。同时,借鉴国内外钢铁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对各类钢铁企业提出了十多项策略和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以创新的手笔提出了一套针对钢铁行业并购的评价模型组合;设计了适用性强的目标企业评价模型—GREE模型和EER模型,同时创造性地将钢铁企业内部效益模型和钢铁企业物流评价模型用于钢铁行业并购分析,不仅评估了钢铁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也为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方法。

逄晓丽[7]2017年在《并购能否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文中指出企业并购浪潮开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活动日趋繁荣,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企业经过不断地企业间并购,完成了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的目标,也由此涌现了很多巨型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健全,中国企业并购有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同时出于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以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国内企业并购案例也快速增加。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具有活力的一部分,也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并购活动中。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现实中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等问题,导致外部资金的使用成本更高,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国企为主导,融资政策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劣势,使得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尤为严重。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热点,并购也是企业投资行为之一。学术界关于并购活动能否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国内对并购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十分丰富,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少。本文在继承融资约束与投资关系理论及模型的基础上,以民营上市公司这一特殊的融资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分析、固定效应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了 2010年至2015年民营上市融资的并购数据,探讨了并购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通过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并购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发生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并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程度。(2)并购活动完成之后,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3)并购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大于国有上市公司。(4)并购后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受到高融资约束的民营上市公司比低融资约束的民营上市公司得到的缓解程度要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将民营上市公司这一特殊的融资主体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探讨了并购活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情况。二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只研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本文研究对象包括除金融行业以外的全部行业的民营上市公司,研究结论更加具有普遍性。叁是在研究过程中,将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融资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叁强[8]2016年在《美国企业并购研究》文中指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获取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通过并购,企业得以提升竞争力,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更好的盈利能力,并且也能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并购规模、并购模式、并购区域上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问题也很突出,企业开展并购时往往不能主要从行业及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并购模式时不能遵循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行政体系对于并购的干预也比较多,尤其是地方政府出于种种目的导致行业内并购重组难以展开,而围绕并购的外围环境方面,如监管法规、资本市场的培育等等,都还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企业并购历史长达百年,期间共发生了6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同时企业并购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演变,资本市场也得到了非常全面且深入的发展,对并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围绕并购活动的监管体系也得以建立且逐步完善,并购活动对于行业的集中度、企业治理结构、绩效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当然,并购活动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单边效应,但总体上美国企业并购的影响是积极的,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并购模式、并购效应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在并购中的作用,揭示美国企业并购新特点和新变化,总结美国企业并购更具普适性的成功经验,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共由8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是从中国开始活跃在国际并购舞台上这一现象,以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美国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并购相关理论综述。介绍了有关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即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范围经济,以及马克思的资本集中理论,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与并购的结合点等也做了阐述。第3章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介绍了美国企业并购6次浪潮的基本情况,如背景、内容、特点、效应等,并从并购浪潮与宏观经济周期、与货币金融领域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技术变迁等这几方面的关系角度,对6次浪潮进行了归纳梳理,为后续各章的展开提供支撑基础。第4章美国企业并购模式分析。本章按照历史顺序,研究了从横向并购,到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分拆与敌意并购、战略型并购、跨国并购这六种并购模式,分析每种并购模式背后的理论成因,不同模式之间的关系,最终总结出是规模经济在背后推动着并购模式的演变,并从企业竞争深化、企业组织能力进化等多维度反映出并购活动的客观经济规律。第5章美国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中作用分析。本章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理,之后对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金融工具等这几部分在美国企业并购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对美国并购活动所起到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第6章美国企业并购监管分析。首先介绍了美国企业并购监管体系的构成,之后重点分析了美国企业并购监管的实践,并针对其中的反垄断实践做了专门的剖析,尤其是通过第一次并购浪潮期间的反垄断所涉及到的法规与实践的冲突问题,详细分析了美国并购监管体系为何如此演进的缘由,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美国并购活动的总体影响。第7章美国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本章主要研究美国企业并购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中观层面主要是对产业集中度、对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微观层面主要是对并购如何影响了公司治理的逐步演变进行了研究。最后本章还研究了并购所带来的如单边效应这样的负面影响。第8章美国企业并购对中国的启示。先是总结了美国企业并购的经验与教训,之后简要回顾了中国企业并购所走过的历程,以及所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美国企业并购的经验教训,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并购体现为市场化行为、法规体系的完善、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给出了启示。最后简单展望了全球及中国并购的一些新趋势。

孔略[9]2017年在《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跨国并购现象席卷全球,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也纷纷开始通过跨国并购进入海外市场。然而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资金相对缺乏,外部融资渠道也并不通畅,在不完美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并购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学术界对于企业并购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有的文献研究显示,并购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使资金在并购双方企业得到充分配置,但是企业并购是否会影响融资约束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国外学者普遍采用Fazzari、Hubbard、Petersen(1988)的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理论和Almeida et al.(2004)的现金持有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理论研究企业并购对融资约束的影响问题,然而在国内,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缺乏用数据来验证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否在国内适用。因此本文通过经验研究法,利用回归分析等实证工具,尝试探讨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是否会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并购通过怎么样的渠道影响公司融资约束程度,这是本文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发生在2006-2014年进行跨国并购交易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依托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现金持有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发生跨国并购的民营企业存在显着的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即样本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跨国并购完成后企业的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下降,融资约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跨国并购,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有形资产的总量和比例均大幅增长,抵押物增多会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完善制度建设、尽快解决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范围与目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阐述公司并购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包括介绍公司并购和融资约束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目前公司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综述;第叁章是公司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问题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假说的提出、研究模型的选取、变量的解释和样本的筛选问题;第四章为公司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分析,依托的是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理论和现金持有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理论;第五章为本文研究总结和政策建议的提出。

宋明瑞[10]2017年在《上市公司成长压力对其并购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企业成长是企业永恒不变的追求,并购成长是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近年来,并购异常活跃,巨头公司合并和借壳上市两种并购方式成为新趋势。阿里巴巴、腾讯、万达等企业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在频繁的并购,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交易金额达到1.04万亿元。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并购活动也得到更规范的法律支持和制度支持。关于企业成长与并购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企业并购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和企业成长不同周期选择的并购模式两个方向分析。关于企业成长压力的研究目前较少,企业成长压力与并购的关系的研究文献更少。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区域制度环境两个因素,分析企业成长压力对企业并购与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假设,探讨我国不同资本市场上和不同区域制度环境的上市公司企业成长压力与并购行为的关系,同时研究并购绩效,丰富企业成长压力与并购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章节探讨:第1章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介绍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章对国内外关于企业成长压力对企业并购行为与绩效的研究结论进行回顾,并对以往研究做出评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主要分析企业成长压力与并购行为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阐释各变量的选择和具体测量方式,交代本文的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然后进行实证检验;第4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企业成长压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第5章,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对企业以后并购的启示,并提出本文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可能的改进之处。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之前四年发生过至少一次并购的非有机成长企业,企业自身成长压力和相对行业成长压力与并购行为正相关,企业成长越慢越偏好并购。2、对于非有机成长企业,资本市场对企业自身成长成长压力和相对行业成长压力与并购行为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自身成长压力和相对行业成长压力与并购行为的关系均不具有调节作用。3、对于有机成长企业和非有机成长企业,自身成长速度和相对行业成长速度与并购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成长速度越快并购绩效越好,企业成长速度越慢并购绩效越差。4、对于有机成长企业和非有机成长企业,资本市场对企业成长速度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自身成长速度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具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 黄萌. 合肥工业大学. 2012

[2]. 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 姜岳洋. 山东大学. 2017

[3]. 企业并购类型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D]. 董颖. 东南大学. 2017

[4]. 矿业企业并购模式经济分析[D]. 朱玉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5]. 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倩.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6]. 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 陶魄.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7]. 并购能否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D]. 逄晓丽. 山东大学. 2017

[8]. 美国企业并购研究[D]. 吴叁强. 吉林大学. 2016

[9].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D]. 孔略. 浙江财经大学. 2017

[10]. 上市公司成长压力对其并购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研究[D]. 宋明瑞.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