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文英

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 贵州 独山 558200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采取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对照组采取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量表评分(38.79±7.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8±8.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促进其改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状态;护理干预;体会

[中图分类号] R971+.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421-01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原名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1]。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长期性,使得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选取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情志护理对患者抑郁状态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29±3.18)岁,病程5~8年,平均病程(4.32±2.13)年。入选标准:所有患者认知程度较好,能够良好地表达个人情绪;意识清楚,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糖尿病病史均>5年;住院时间均>15d;无其他相关急慢性并发症;经宗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程度为中度及重度。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可比性较高(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DS量表主要包括20个评价指标,采取1~4分的分级计算标准,粗分为各个项目得分之和,标准分的计算为粗分×1.25,结果取整数。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其血糖、尿糖、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饮食疗法的认知水平,严格控制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取量。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指导,引导其加强对运动、饮食治疗的重视,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持规律生活,戒烟酒;观察组在前者基础实施积极地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疏通开导:通过向患者充分详细地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疾病知识使其提高对疾病危害的认知程度,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②解答疑惑:围绕不同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困扰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指导,结合糖尿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的心理、情绪方面问题的临床资料等帮助患者更清楚地认识到抑郁状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向患者耐心解释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长期性特点,随着病情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心理造成负担和压力,但应保持积极正确的心态进行治疗,树立治愈信心;③加强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意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康复锻炼,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同时,也通过锻炼转移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对疾病的高度注意力,良好的情绪对控制血糖具有积极作用,促使积极参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进而提高疾病预后效果。④加强心理护理:以患者的情志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患者在治疗中产生的各种情绪进行调理,如情绪过于愤怒的患者及时提醒其事情已经过去,不应太过在意,应以治疗为主[2]。⑤加强音乐和非语言护理,根据患者喜好,让患者懂得欣赏不同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且通过音乐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使用非语言护理,尤其是通过肢体语言方面,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提高面对疾病的信心,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

采取SDS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量表评分(38.79±7.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8±8.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方面的疾病,目前临床在疾病初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患者在长期服药过程中,面对疾病的折磨,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患者如果出现这些不良的情绪,将直接降低预后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应该针对该抑郁状态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3]。

随着现代医学临床护理理论及模式的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已经成为多种护理模式的重要原则,重视从患者精神方面进行护理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十分重视,认为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患者SDS量表评价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进而把握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抑郁情绪的根本原因,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努力。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思想活动、心绪变化进行深入了解,明确情绪需求,进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方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量表评分(38.79±7.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8±8.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促进其改善抑郁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宝慧.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11):805-807.

[2]葛燕燕.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糖代谢及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1):963-964.

[3]吴金仙,郑菊仙.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41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5-36.

论文作者:杨文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文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