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孝德学校 绵竹 618000)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美术教师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的本质出发,着眼于小学生的兴趣观念、兴趣偏好等方面,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兴趣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示范教学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肯定。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愈加重视的一环。尤其是美育教育被列入新的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美术教师更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小学美术教育,更是对学生兴趣的发展起着莫大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塑造了学生初见世界时对美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成长成一个‘大写的人’是教育者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本质及意义
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美学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和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绘画是教学手段,而感知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目的。美术绘画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美学素养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具现化的一种方式,是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给其他人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传达出来不同学生的内心动态、内心想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教学,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自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兴趣点要、兴趣观念、兴趣偏好出发,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课程设计、导入到示范教学,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对小学美术教学尽绵薄之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匹配
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小学学生还处于心智发展的上升时期,如何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提供更好更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开展美术教学的首要问题。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离不开充分而又完善的课程设计。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课堂需要教什么,教师在其中充当的角色是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教具,营造怎样的教学环境,都需要前期的设计。
美术课程不仅要求美术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生活化,而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课程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学科更应该将其上的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具备本学科的艺术特点和特色。每节课的导入过程犹如一场盛大的演出一样,只有将内容通过一定的具备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点。使课堂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产生共鸣。恰当的导课同时也能带给孩子们欢快的情感体验,寓教于乐,在心情欢快的时候学习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样的一节课程,使用单一导入方法或者直接进入正题,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一节课程在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让学生感到排斥的话,那么这节课多半很难收到预想的成效,长久下去是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实施。根据学生得兴趣,选择新颖有趣且丰富多样的导入方式,让美术课堂从‘听’课转变为‘画’课,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长久之路。
美术教学既依赖于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中一些涉及技法性的绘画课程,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远远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材料进行示范与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通过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开展良好新颖的美术课堂示范教学,不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示范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有效掌握和运用教学理论,用理论来指导示范实践。第二,一节美术课时间有限,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到有效示范,关键在于示范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上。
示范教学不是万能药,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起到最佳效果。把握示范的时机就是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出手示范,提高示范效率,使示范恰到好处。示范教学不一定要成为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固定或者特定环节,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切不可盲目死板示范。一般来说,当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困难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是教师示范的最佳时机。
学生实际绘画阶段时,美术教师应在教室内巡回观察和辅导,可以针对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再进行统一示范,也可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示范,示范时教师既要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当针对个人进行示范时,教师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在学生的作品上进行修改,直接在学生作品上的修改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对之后的教学和学生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可另选一纸张或者在学生作品的边缘处进行简单示范,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学习到教师传授的技术,更是提升和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时刻。
四、结语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美术课程中有所收获,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保存那份童真和无邪,大多都非常喜欢绘画,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他人的认同,所以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是往往是分外积极和兴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他们的快速成长阶段,各个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孩子能够有一个完美人生的基础,所以美术教师在绘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拥有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成长时期的小学生至关重要,小学美术课虽只是教学课程中的一种,但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美术教学有着其他的学科起不到的特殊作用,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 何敏宜.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4)
[2] 徐莉萍. 中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对比、思考及实践[J]. 江苏教育. 2012(34)
[3] 吕轶敏. 创新评价机制,点亮美术课堂——对小学美术课堂评价的思考[J]. 才智. 2012(19)
[4] 王福生. 论课堂示范在教学中的必要性[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2)
[5] 刘婷. 小学美术教学示范有效性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16)
论文作者:马真权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课堂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