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汤臣之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八年前,一个懵懂的台湾少年被父亲汤君年带到当时百废待兴的浦东,父亲指着一大片荒地对他说:“这里会是未来的高尚住宅区。”在少年眼里,这更像是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汤君年的预言多年后变成了现实。不过,他却在自己倾力打造的汤臣一品正式亮相的2004年去世,这幢当时的内地第一豪宅还因10万元的单价备受争议,在此后的四年中仅售出4套单位。
那个少年——汤子嘉,在2008年成为汤臣集团的接班人。他尝试掀开“楼王”曾经厚重的神秘面纱,却似乎就此找到了汤臣一品的症结,也让处于低谷的家业止住颓势。
2009年走出上海布局天津,他似乎找到了父亲当年进驻浦东时的豪情。他相信汤臣正在面临全新的起步,并酝酿大干一场。不过,面对愈发复杂的内地市场,这个29岁的年轻人和他的家族无疑还面临着重重挑战。
一代楼王扭势
记者:过去两年,汤臣一品的销售状况如何?
汤子嘉:汤臣一品项目总共220个单位,产品定位一直以来都相当明确,四幢楼中,两幢持有,两幢销售。现在出租部分的出租率已经达到7成,销售部分完成的比例也差不多,现在还剩下30来套。
不过,内地的房产政策变化速度实在太快,不排除我们今后会在销售和持有部分之间做一些比例调整。
记者:市场上有一个观点,房地产项目尤其是住宅,一开始卖得不好,后面就很难卖得动了。你2008年接手汤臣一品后,做了哪些调整?
汤子嘉:我开始接手这个项目,当时刚好是调控政策出来的时候,从公司的层面来讲,是很有压力的。汤臣一品是集团的核心资产,其销售情况对公司业绩影响巨大。
我接手以来在公司层面做了很多研究和调研。以前对这个项目,一些人是戴着有色眼镜把它妖魔化,神秘化。一神秘,往往负面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验资这个门槛取消,让大家来参观,感觉它就是正常的房子。
接下来,我们把位置、面积、景观上不是最好的那一幢拿出来卖。前几年卖的是590平方米的户型,后来卖的是420平方米的户型,单价来说也相应下降了一些,而这两年,汤臣一品不仅仅拥有很好的景观,生活配套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大家接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记者:汤臣一品当初是如何定价的?
汤子嘉:实际上,这个价格,就是1万元港币1尺。香港当时最一线的项目,不止这个价格。我们觉得,从中国的状况看,十几亿人口中金融或者核心服务行业的顶尖人才,实际上都集中在北上广几个城市里,按照消费力来讲,这些人其实是具备条件去买这个价格的房子的。
项目开盘的那年,父亲过世,整个公司的确也比较乱,管理上、决策上都有很多问题。但还有很多事情,的确是超越了商业的范围。有些电话打到我们客户那里去,质问为什么要买汤臣一品。
当时卖10万这个价格,的确把很大部分客人挡走,还是有相当一大批人愿意去买的。只是说,当时可能在一些声音的牵引下,有意愿的客户被吓退了。
记者:现在不仅是成交量有了,听说价格也很可观,是否意味着这个项目又复活了?
汤子嘉:可能大部分人都过分地关注它的价格。实际上,我们今天把(汤臣)一品的局势扭转过来,对汤臣集团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过去几年汤臣都活在一品的阴霾下,公司管理团队、员工没有士气,没有动力,大家都死气沉沉地过日子。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成长了很多新的房地产公司,比如龙湖、富力、合生等等。可是汤臣是没在动的,停留在原地,甚至是在退步。
我们通过汤臣一品局势的扭转,达到很好的销售成绩,从而恢复了整个公司的动力和员工的士气,这个意义,比它卖了多少钱,多少套,更重要。我们正在处于一个重新出发的阶段。
汤臣二次起步
记者:2010年汤臣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布局天津。
汤子嘉:天津津湾广场是汤臣第一个不是由父亲亲自操作的,也是第一个走出上海的房地产项目,在汤臣内部受到非常高的重视。
过去几年汤臣考察很多城市,成都、重庆包括北京。对天津这个地方的了解,我开始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是它这些年的增长非常快。2009年10月份,我路过天津,结果没想到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在那里,我感觉做事情的效率非常高,很多项目都有高规格定位,很像2000年左右的浦东,那时候,我决定在天津找项目来做。
记者:为什么是津湾广场?
汤子嘉:这是天津市的名片工程、一把手工程,项目的整体定位是以高端商务商业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主要是剧院、会所、餐饮,主要是政府在开发,二期50万平方米,业态包括写字楼、居住型公寓、酒店和百货商场等业态,主要是我们在开发。政府也有意向,把一期项目交给我们托管。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历史上的租界区,项目步行到京津高铁站只要五分钟,地段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记者:这里面很大部分是商业地产,这对一直做纯住宅的汤臣,是个挑战。
汤子嘉:没错。高端住宅是汤臣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个项目对汤臣而言是一个挑战和创新,它不仅是跨越城市,还是跨越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现在住宅领域政府管制比较严格,所以如果要长期从事房地产行业,就必须从局部开始转变,积累商业房地产经验。
另外还有一个考验,汤臣以前在上海做房地产,最高峰的时期可以六七个项目同时进行,管理上也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跨城市管理,汤臣也在做相应的调整。天津公司,我们很多主要的主管还是上海派过去的,也引进了一些当地和北京的人才。
记者:这算是汤臣布局全国的开始吗?
汤子嘉:一旦有了这次的经验,特别是在商业地产领域的积累,待运作顺畅之后,不排除在上海、天津以外的区域发展。
目前而言,天津和上海对我们而言都重要。近两三年需要这两驾马车同时跑起来,围绕这两个核心城市做周边的扩张。
记者:现在政策下,国内住宅产品中,面对刚需的中端产品更有市场,那么汤臣住宅的市场定位会不会有调整?
汤子嘉:汤臣一直以来以高端的住宅为主,这是我们的核心。当然也不排除提供一些中低端产品的可能。其实我们另外一个上市公司川河集团,做的张江豪园等项目,是面向大众的房子。
实际上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策略制定者的思路,我最近的一个感觉,当前国内很大部分房地产都得快做快卖。
淡化家族色彩
记者:从当年你父亲的助理,到现在作为长子接过担子,相信对如何经营企业你应该有很多思考。
汤子嘉:是,我父亲的过世,不仅仅是我失去了父亲,也是公司失去创始人。我从一个助理变成公司的领导者,中间有很大的改变。比如,以前我做事情,可能不会影响到公司长远的生存发展,现在几乎我对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跟公司关系密切。在公司内历练之外,我自己也去念EMBA,加强商业管理知识的学习。
记者:你和父亲在管理企业中有何差别?
汤子嘉:我父亲那一代人,作为公司的创办人,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公司就属于我,我就是领导人。我相信大部分的家族企业,家族氛围越强,管理重心就越依赖家族成员。
而我作为第二代,希望未来把汤臣塑造成这样一个氛围:公司不是我个人的,我是一份子,团队每个人都是公司灵魂的一部分。我想,通过未来两三年更多的制度化建设,让公司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比如即便我半年不在公司,它也可以正常运作。
记者:这个想法在其他的家族成员也有共识吗?
汤子嘉: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最大的作用并不是说完全取代家族成员的位置,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公司的运营运作管理更加流畅。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家族成员把集中力放在公司的定位、长远发展的问题上。
记者:最近关于家族企业大家谈论很多的问题是新鸿基的纷争,你的家族成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汤子嘉:新鸿基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个人认为,家族企业其中成员作为公司的核心股东,代表公司的形象。一家人要有商有量,重大决策一定要大家共同参与,分工上要合理,每个人做自己合适做的事情。
记者:你们是怎样分工的?外界似乎有多种版本。
汤子嘉:其实汤臣分工很简单,像重大决策都是母亲、我和弟弟三个人共同参与。母亲当然是最大的掌门人,而香港部分负责日常上市公司工作,包括股权买卖由弟弟负责。内地房产项目的看地、拿地、施工、经营,主要是我在负责。这些工作当然也通过科学的评估调研后决策。
其实就很单纯,可能大家想太多。就像我弟弟跟汪小菲前女友传出的绯闻,当然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