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错误回答的评价与整合论文_金惠华

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错误回答的评价与整合论文_金惠华

金惠华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知识信息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更注重课堂中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课堂中学生的错误回答是课堂中极具不确定因素的教学资源,教师无法像其他教学资源一样在课前对其进行准备和整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对错误回答这个资源进行评价与整合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对待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试图为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整合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堂;错误回答;评价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04-02

一、错误回答的基本类型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现实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难免有出乎教师意料的错误回答。错误回答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需要教师反馈引导,使其真正成为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进展。当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如何认识错误,采取怎样的方式做出评价决定了错误回答能成为课堂的“羁绊”还是“垫脚石”。

课堂中错误回答的类型。赵月英认为学生在课堂中所出现的错误回答有“情绪型错误”、“能力型错误”和“知识型错误”三种,情绪型错误是由于学生注意力分散所造成的答非所问的现象,能力型错误是学生理解等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错误,知识型错误是指由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错误。孟丽娟、黄伟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对错误的心理准备情况和错误的外显化程度三个纬度对错误资源进行归因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为知识性错误、感知上的错误和思维上的错误;从教师对错误的心理准备情况可分为意料错误、意外错误;从错误的外显程度上可分为外显错误和内隐错误。对错误类型进行归因是对课堂错误回答有正确的认知和采取恰当应对策略的前提。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答

师:“‘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大家觉得丑小鸭丑吗?”

生:“不丑!”

师:“丑小鸭丑吗?”

生:“不丑。”

师:“‘他的毛灰灰的,嘴巴打打我的,身子瘦瘦的’丑小鸭丑不丑?”

生:“不丑……”

师:“……”

这是二年级在上《丑小鸭》这堂语文课上老师和学生的一段问答对话,对话片段中这位语文老师的意图是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对丑小鸭的描述回答出丑小鸭很丑,并以此引导入下一个环节。然而学生们偏偏不如教师所预想的那样,而是认为这样的丑小鸭并不丑,使教学偏离了预设的“轨道”,像这样与教师预设答案所偏离、出于教师心理准备意外的学生回答就属于错误回答中的“意外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按照内容来分主要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的就是理解性错误了。有一篇小学二年级的阅读理解篇名为“妈妈爱吃鱼头”讲的是一位母亲每次吃鱼自己只吃鱼头,让孩子吃鱼肉,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只吃鱼头,妈妈的回答是“妈妈爱吃鱼头”。这样一篇阅读短文当被问及本文的中心思想时,学生会出现“妈妈喜欢吃鱼头”的回答,而不是短文本意想要表达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吃到鱼肉自己吃鱼头的伟大母爱,这就是理解性的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知识性错误则一般只出现在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一般只有在识字教学中才有明确的错与对的问题。

上述的语文课堂中描述的意外错误和理解性问题并非是那种有非常明确答案的,并且答案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问题。比如当中提到的“丑小鸭”的教学片段中出现的意外错误,学生们并不觉得丑小鸭丑,这是人们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教师也无法强迫学生一定要觉得丑小鸭丑,而只能适当地引导他们。只有知识性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但也只出现在低年级的课堂提问中,中高年级段的语文课堂很少问及字词类的问题。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决定语文课堂提问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学生主观体验和感受,而不是严格的错与对的分辨。

三、教师处理错误回答的现状

在对待课堂上的错误回答时,不同教师的具体回复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观念上的错误,他们对待错误回答的方式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一)立刻批评的消极态度

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往往采用一种非黑即白的对立态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回答,认为学生的错误回答时正确的反面,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失败”,甚至害怕学生的错误回答。这一类教师在教学中希望课堂教学能一次性完美完成,学生也不会出现错误回答。因此,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错误回答时,这些教师会采取否定、制止、责备或者批评的消极方式来处理。教师这样对待错误回答的消极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对错误回答也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错误回答,就会感到惭愧、内疚、失望,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而长此以往,学生会害怕回答问题,害怕失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

(二)过度鼓励的积极态度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一些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似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无论学生出现了怎样的错误,教师一律采取鼓励和欣赏的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课堂教学的一般表现是,讲课前教师会反复强调教学中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怎样理解都可以,言者无错,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活动中,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思考和回答,教师不是从客观上进行评定和分析,而是给予同样的关注、欣赏及鼓励,即便学生的回答明显不符合逻辑、事实或人类的基本价值,教师也不会进行制止或纠正,而是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这种不断鼓励学生的过度积极的态度源自于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及赏识教育的片面理解,这样的态度,也会使得学生只会思考,但是却不会去了解自己思考的对与错,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

(三)强迫引导到自己的思路

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通常会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回答,将超出预料的答案拒之门外,将一个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限制在了狭小的范围内,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这种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比例较大,比如在某些作文课上,有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运用自己设定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本来在学生眼中,某件东西可以用很多富有创造力的词语来形容,但教师却偏偏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要用自己设定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来,不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扼杀了,连我们中国孩子最缺乏的创造力也同样被扼杀了。

(四)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会在学生回答错误之后给出一些提示,但是之后不等学生加以思考该提示就说出答案,或者听到学生的回答有可能再次出现错误就马上将其打断,自己说出答案。这两种情况对于学生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是自己探索到一个知识点的答案,往往很难记住该知识点。“教学”不光要教师“教”,更要学生“学”,而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学生的帮助要比教师直接灌输大得多。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也就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没有机会反思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五)直接忽略学生的错误回答

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时,并没有及时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进行反馈,而是直接忽略学生的错误回答。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会婉转地回避学生回答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对该学生其他方面进行鼓励,作为对其回答回避的补偿。教师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的回答一个回应,虽然听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一种反馈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没有针对性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自我认同的困惑和自我效能的偏差。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对儿童的反馈都会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而有些教师直接忽略学生的错误,这不光不利于与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儿童对于知识建构。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与引导,学生也就很难意识到是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到底错在哪里。这就难保学生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会给予教师正确的答案。

四、处理学生错误回答的对策

利用好错误资源是教师有效转换课堂教学过程的途径。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以蔽之,对学生的错误资源不予以重视,导致无法合理地使回答错误的学生知晓错在哪里,也没有意识到要根据科学性质区别处理学生的错误回答,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回答,也使得教师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如何有效、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回答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正是教师在课堂之中的临床能力的一种表现。

(一)区分错误回答的性质

正如前面所说,错误资源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有些时候是学生的认知无法跟上,最近发展区的阶梯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有些时候是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因为一时的紧张不安或是一种定势思维,导致回答的内容与教师的目标不匹配。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之中,应合理地区分错误资源的性质,不要对学生的错误答案给予一种统一模版式的回应。

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资源时应加以引导,首应探寻学生出现错误资源的原因,再者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漏洞加以指正,方能让学生明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出现错误和反省错误是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要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和评价定论,更不要在课堂上对全班其他学生问“谁来纠正他?”“谁来帮助他?”这种让别的学生的正确想法代替这位学生的真实想法的思维替代的问题,而要把错误抛给学生本人,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使其真实思维暴露出来,并在与对方的辩论中碰撞和锻炼思维技能,从而完善认知。

(二)根据学科性质利用错误资源

文科类性质的课程和理科类性质的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别,文科课程往往只要求自圆其说即可,当然有些时候的答案是相似的,过于偏离的答案也自然不符合要求。

语文课堂中出现错误回答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有很多理解性的知识是没有所谓的对与错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出于意料的回答加以分析解释,而不是跟学生说这是错误的,这样才能保持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有开放性答案的,学生的回答其实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更多的是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所以在处理这些回答时,不能给出绝对性的评价,而是在次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发散,激发学生思维。

但当学生在知识性和价值观问题上出现错误回答时,教师不可含糊其辞,给予模棱两可的评价,而应及时果断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让学生汲取正确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有祥.语文学科性质再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6)

[2]王洪宾.有特色才出色——谈语文教师的个性评价语言[J].教师,2009(2):88

[3]王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评价策略初探[J].教育革新,2006,(1):27-28

[4]王辉.课堂中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5]施银燕.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6]孟丽娟,黄伟.课堂上学生错误资源的归因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7):18-21

[7]李允.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误区明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36-42

[8]李允.教学错误资源:理性认识与有效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1(4):40-42

[9]赵晶.教师处理学生错误回答的类型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10):51-52

[10]胡连英.亲近错误:让语文课堂绽放更多精彩[J].课外语文,2013(3):52-56

[11]洪涛.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初讨[J].语数外学习,2012(1):20

论文作者:金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错误回答的评价与整合论文_金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