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婧[1]2007年在《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研究》文中提出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词类,主要是用来描写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色彩。它历来都是许多领域的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语言学对颜色词也进行过研究和探索。本文选取颜色词中基本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在语义理论和语用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归纳法、例举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进行系统分析。全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进行界定和分类。首先在前人的界定成果基础上,依据柏林、凯关于颜色词的经典理论,界定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为白、黑、红、黄、绿、蓝、紫、灰8个。然后,以这8个基本颜色词为语义场,对基本颜色词的下位词进行层级分类并对基本颜色词的下位词进行构词法分析。第二部分分别分析8个基本颜色词的汉民族文化内涵,并对它们的语义特点和语义来源进行详细论述。第叁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归纳。
杨着清[2]2007年在《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们每天都在生活,都在用双眼看这个多样的世界。然而,在如此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背后,你是否曾想过如此美妙、鲜艳而又丰富的世界究竟是何以勾勒出来的呢?答案其实只有两个字:色彩。色彩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生活文化的反映。色彩,不是单纯的作为色彩而存在的现象,它一定是伴随事物来体现的。因此,色彩的名称也多依托与风景或其它事物。而探讨中国和日本的“色彩”乃至色彩语,也是研究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活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彩语的雏形,最早来源于古代的染织颜料。古代人用植物的花、茎、叶、皮、根或果实,甚至以泥土为原料提炼染色,并从中挑选出特定的东西,以此命名色彩,成为色彩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色彩语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来自大自然的色彩语,显示出所在民族敏感于自然、热爱自然、亲和自然的痕迹。这种细腻的自然观,是每个民族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其文化传统的体现。可见,颜色和颜色词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中日两国作为邻邦,又有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而且共存于亚洲,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影响必不可少。那么对于大自然的体会特别是生活中对颜色词的使用,两国呈现出怎样的姿态呢?各个颜色词对两国人民的生活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基于笔者对该问题的兴趣,本论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鉴于颜色词的数量之多,本文旨在对中日两国基本颜色词进行了考察比较。文章由两国从古至今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变化以及中日各自基本颜色词的各学说入手,分析两国基本颜色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进而对两国当代生活中的基本颜色词的使用情况——包括显性的即纯语言性颜色词的使用及隐性的生活颜色词的利用以及对两国生活的重要性做了相对充分的讨论和比较。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善于抓住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小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再一次唤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更加坚定人们享受生活、珍惜大自然的积极态度。本文采用了对比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举出了相当数量的例句进行说明,旨在使得两国特点更突出,对比更鲜明。在整篇文章中,力求客观、科学地分析和比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发现。
卡玛洛娃·塔基亚娜, 邢欣[3]2017年在《类型学视角下的俄汉颜色词范畴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因为民族、文化、社会甚至个人背景的不同,所以每种语言的词汇和语义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俄汉颜色词也是如此,既有词汇结构上的差异,也有语义上的社会文化异同。文章归纳总结了基本颜色词和非基本颜色词,试图从类型学角度界定俄语和汉语颜色词范畴,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从而探源两者文化之间的内核。
庄丽月, 杨群, 张积家[4]2016年在《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中国台湾宗教信徒为例》文中提出采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中国台湾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和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并做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叁大宗教信徒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共性反映了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宗教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表明,颜色通过意象式传播方式影响信徒的颜色认知,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王洁[5]2010年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渐趋专门化,在众多的研究之中,词汇教学的研究占有一席之地。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汉语颜色词的常用性、复杂性及其丰富性决定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颜色词本身的特性使得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有其特殊性。本论题立足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的双重立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的基本范畴、颜色词的词性、颜色词的义项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将汉语词汇习得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应用于颜色词教学,同时在充分研究颜色词本身特性的基础之上,针对颜色词的特殊性,提出适当的教学策略。本论题旨在能为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提供详实可行的建议,从而科学地指导颜色词的教学,并力求达到以颜色词教学个案研究为基础对整个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的目的。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颜色词的研究现状,本论题的研究思路、意义所在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颜色词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范畴、词性及义项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对外汉语颜色词偏误分析,包括“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的偏误统计以及针对留学生进行的颜色词调查问卷分析,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颜色词偏误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第叁章是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现状的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对颜色词的学习要求,对外汉语教材中颜色词的编排体例,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现状的总结。第四章是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模式探索,包括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材中颜色词编排体例的建议,颜色词课堂教学技巧。最后是结语。
王玮[6]2013年在《汉语含有基本颜色词的成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中,颜色词是非常活跃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也不例外。汉语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民族文化关系密切。颜色词进入成语,使成语变得五彩缤纷、流光溢彩。本文选取了含有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青、绿、蓝、紫的四字格成语进行统计、归纳、比较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的界定、关于颜色词、成语及含有基本颜色词成语的研究综述和研究的思路及意义。第二部分是含有基本颜色词成语的多角度分析,从词汇学、色彩学、文化语言学方面进行考察和梳理。第叁部分选取成语中基本颜色词出现频次较高的白、黄为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中英关于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教学策略和建议。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出汉语中含基本颜色词成语的一些特点,为我们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通过对汉语含基本颜色词成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基本颜色词在成语中出现的不均衡。各个基本颜色词出现的成语数量差别比较大,有的数量众多,有的数量相当之少。如含“白”的成语有105个,含“蓝”的成语仅仅有2个。二是从色彩学角度分析,两个基本颜色词在成语中通过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达到和谐统一。叁是基本颜色词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成语中。只有明白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弄明白成语的含义。四是含基本颜色词成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色彩美,我们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母语的负迁移影响,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其了解汉语含有基本颜色词成语中蕴含的美,进而了解中国文化。
段丽琼[7]2013年在《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审视》文中认为语言,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所属社会的历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所有的文化成果又依赖语言得以记录和流传。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及语义发展具有深厚的民族人文性,可以说,基本颜色词与社会文化具有同构关系,它随着该民族的成长繁衍而被赋予民族情感、时代精神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基层文化因子。本文从基本颜色词着手,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历史文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绿”、“蓝”的文化内涵,试图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理据关系和镜像关系来探索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语义的发展演变,透视隐藏于基本颜色词背后不同的民族文化,包括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意识。论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较为详尽地介绍了Brent Berlin和PaulKay提出的基本颜色词理论,并以此为参照来考察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情况,最终确立了六个民族语言中所共同的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绿”、“蓝”,为后文的论述提供了研究对象。(二)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分别探讨了“黑”、“白”、“红”、“黄”、“绿”、“蓝”六色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具有的文化内涵,清晰地展现了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发展脉络及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的民族在颜色认知上的异同。(叁)基本颜色词与民族社会文化。阐述了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所具有的体现生态环境、影射生产方式、折射思维心理、反映风俗习惯的文化特征,并从宗教信仰、尊卑观念、审美意识叁个方面考察了基本颜色词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红”、“绿”、“黄”叁种颜色在现代社会文化中所赋予的新内涵。本文力图拓宽民族语言中颜色词的研究范围,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对颜色的认知,探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各民族对基本颜色的认知也不会停滞,还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后续的研究。
张鹤[8]2015年在《汉语-布依语颜色词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深深植根于文化。而在语言诸多要素中,词汇又是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颜色词作为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希望通过对汉语和布依语颜色词的构成、句法功能、文化涵义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找寻形成相同或相异之处的深层原因。本文借鉴“基本颜色词理论”,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汉语和布依语中颜色词的词汇、句法特征,透视颜色词背后的文化语义,以及两族人民在历史上的交流、融合对颜色词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汉语布依语基本颜色词界定;第二章分别分析汉语和布依语颜色词的构成及特点,并讨论二者的异同之处;第叁章举例分析汉语和布依语颜色词的句法功能,第四章是在前叁章的基础上,讨论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涵义的异同,并分析形成这种异同的原因。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和布依语基本颜色词的构词形式和句法功能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中心语和修饰语的位置关系上,且与汉语相比,布依语颜色词的句中位置更为稳定,紧随中心语之后。在文化涵义上,两种语言均受到社会生产实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了相异之处。
张积家, 党玉晓, 章玉祉, 王惠萍, 罗观怀[9]2008年在《盲童心中的颜色概念及其组织》文中研究指明以黑、白、红、橙、黄、绿、蓝、紫、棕、灰、粉红11种基本颜色词为材料,运用颜色概念测试和颜色词分类的方法,研究了盲童的颜色概念及其组织。被试是85名盲校学生。结果表明:(1)盲童的颜色概念测试通过的顺序和明眼儿童的颜色命名的顺序既相似,又存在着差异;(2)盲童的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空间中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实物色/背景色"。(3)盲童的颜色概念组织具有主题关联和slot-filler联系的性质,即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强调事物的功能、语境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
姚小平[10]1988年在《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文中指出1969年,美国的两位语言学家伯林(Brent Berlin)和凯(Paul Kay)提出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terms)理论。该理论主张,人类语言具有十一个基本颜色范畴,各种具体语言中表示这些颜色范畴的基本颜色词虽然数量可以不等,但都遵循一种可分为七个阶段的普遍发生顺序。1978年,凯和麦克丹尼尔(Chad K.McDaniel)对该理论作了补充和修正。本文拟对基本颜色词理论作一概评,指出该理论与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事实不相符合之处,并从文化角度对颜色词产生和发展的某些事实作出解释。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研究[D]. 于慧婧.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 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 杨着清. 山西大学. 2007
[3]. 类型学视角下的俄汉颜色词范畴对比研究[J]. 卡玛洛娃·塔基亚娜, 邢欣. 双语教育研究. 2017
[4]. 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中国台湾宗教信徒为例[J]. 庄丽月, 杨群, 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16
[5]. 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研究[D]. 王洁. 西北大学. 2010
[6]. 汉语含有基本颜色词的成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 王玮. 河南大学. 2013
[7]. 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审视[D]. 段丽琼. 中南民族大学. 2013
[8]. 汉语-布依语颜色词对比研究[D]. 张鹤. 中央民族大学. 2015
[9]. 盲童心中的颜色概念及其组织[J]. 张积家, 党玉晓, 章玉祉, 王惠萍, 罗观怀. 心理学报. 2008
[10]. 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 姚小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