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呈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不具有明显差异;细菌组和病毒组比较,白细胞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做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间的鉴别,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94-02
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通过开展血常规检验,能够掌握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分类,这样可以在临床诊治和疾病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血常规是医院开展门诊发热,急性感染和儿科疾病诊治的一项诊断方式,也是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着一项检验方法。小儿出现感染是临床治疗中一项常见的儿科疾病,感染主要是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这两种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在实际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应该需要对此进行关注和分析。为此,应该提高检验的阳性诊断率,缩短诊断的具体时间,以此提升对小儿开展细菌感染此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感染儿童进行研究,分析血常规在此疾病治疗中的诊断价值,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细菌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感染儿童经过诊断确定患有感染性疾病,所有儿童肝肾功能良好,未患有先天性疾病,均是资源或者是家属同意参加此次实验。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其中,细菌组白细胞的计数要高于正常值,使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为6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为(5.36±1.32)岁,患儿符合细菌感染的实际诊断,呈现明显临床症状。病毒组通过对患儿血样进行检测发现,分类是以淋巴细胞为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不具有明显的效果;有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6例,年龄为5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为(6.15±1.19)岁,患儿符合病毒感染的实际诊断,呈现明显临床症状。对照组有男性儿童12例,女性儿童7例,平均年龄为4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为(4.93±1.09)岁,改组儿童没有出现感染症状。三组儿童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可以开展比较。
1.2 方法
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为:以负压抗凝方式采取儿童2毫升的静脉血,混匀之后进行血常规的测定,分析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分类。检验试剂为临床检验所使用的试剂,检验仪器为Sysmex 多项自动计数装置pocH-100i[1]。通过检验得到所有儿童的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依据国际医学的诊断依据,将儿童体内白细胞的计数正常值设定为5×109/L至12×109/L之间。白细胞的计数和最终的分类是对炎症指标的一种反应,感染引发的炎症以及非感染引发的疾病均能引起内体白细胞数量的变化[2]。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进行分析,能够掌握疾病的感染类别,以便能够对患儿开展及时,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提升患儿的身体健康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3]。t检验、χ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检验最终发现,细菌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为20.2±8.4×109/L,病毒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为7.6±3.4×109/L,对照组儿童的白细胞计数为8±1.3×109/L,具体数据见表1。
本次研究依据国际医学的诊断依据,将儿童体内白细胞的计数正常值设定为5×109/L至12×109/L之间。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知,细菌感染组(20.2±8.4×109/L)和对照组(8±1.3×109/L)相比,白细胞计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20.2±8.4×109/L)和病毒感染组(7.6±3.4×109/L)相比,白细胞计数较高,两组比较呈现统计差异。
3.讨论
血常规是一项使用频率较高的临床诊断,通过开展血常规检验,能够掌握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分类,这样可以在临床诊治和疾病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小儿出现感染是临床治疗中一项常见的儿科疾病,感染主要是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4]。这两种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在实际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分离这两种手段进行,但是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消耗的时间比较长。此外,检验结果呈现一定的假阴性性率,容易出现诊断被延误的问题,影响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小儿出现细菌感染的疾病主要体现为胃肠感染,呼吸道等感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细菌感染出现的并发症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对患儿进行早期的诊断,就不能对其开展及时,针对性的和治疗,制约患儿身体的健康程度。相反,如果在感染早期就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就能避免因为病情诊断不准确导致的抗生素乱用问题。血常规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对感染情况进行排除,通过对白细胞的计数和最终的分类进行观察,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细菌感染。可以缩短诊断的具体时间,以此提升对小儿开展细菌感染此疾病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更好的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5]。最终比较发现,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相比,白细胞计数比较高,两组比较呈现统计差异。为此,在小儿细菌感染临床治疗中,运用血常规对其进行诊断,能够对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进行区别,进行提升疾病诊治的精准性。同时,能够在一定层面减少儿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治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苗伟.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17):75-76.
[2]胡云霞.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7):38.
[3]陈学坤.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6):143-144.
[4]邹绯.应用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53-54.
[5]张慧敏.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905-2906.
论文作者:王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细菌论文; 白细胞论文; 儿童论文; 血常规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