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思想
商金璐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完善的过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和时代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运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并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建设的必要性、民主内容以及实现民主的途径,全面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思想,这对解决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建设问题、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民主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一方面坚持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良法;另一方面也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使这一理论更加成熟和系统。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但党对国家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仍然没有松懈。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全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长期探索出来的结果,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把它看成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导师,曾提出民主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实行的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正确区分这两者的不同。这就告诫我们,在民主问题上,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时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真正的民主。任何将社会主义同民主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民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曾经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已经阻碍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一体是经济上进行改革。1986年,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了政治改革对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如果不改革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改革难以进行,并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巩固和扩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民主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
邓小平发展民主思想的起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尊重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他们的民主政治权益。他一直认为,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它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针对我国民主“太少”的历史教训,邓小平认为,应给予基层更多的经营管理自由权利;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邓小平大力支持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在南巡讲话中就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成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取得和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渐进(1964—1978年):率先完成“四类分子”摘帽的经验。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同时转发公安部蹲点枫桥形成的《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同年2月,第13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在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中国的民主,只能是建立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社会民主的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是一个整体的相反面。一方面,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对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权利。但另一方面,必须对敌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不对他们专政,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也就不能捍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了。邓小平认为,国家专政职能的取消是无稽之谈,不可能让常备军、公安机关等暴力机关消亡。它们的存在同社会主义民主化并不冲突,它们正确有效的工作不是妨碍而是保障社会主义的民主化。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
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多次强调这二者是不可分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都需要加强。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力保障。邓小平强调,如果不用法律的武器对敌人实行专政,就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越发扬,社会主义法制越完善;而社会主义法制越进步,社会主义民主越发展。他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揭示了民主和法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施工工作面应符合图纸要求,上平台、下平台及坡面应平整,若整坡不平,将严重影响模袋护坡外观,甚至混凝土在模袋布内不能很好流淌,导致灌不饱或顶破模袋布而引起质量事故,以及造成模袋缩率过大等。如有淤泥应予清除,以免影响模袋铺设及充灌成形后的下沉。模袋混凝土护坡的坡比要符合设计要求,整坡后,坡基坡比容许偏差±5%,渠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整坡工序结束后,应由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二)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国家,人民的民主意识比较薄弱,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尊重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邓小平认为,搞形式主义民主,不仅
(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大自然家居新总部大楼以“N大楼”命名,这一名字源于“大自然”的英文“Nature”的首字母,寓意大自然家居始终秉承“取于自然、还于自然、成于自然”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担环保责任,普健康生活,做健康家居”的企业使命,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环保的家居产品。
三、民主的实现途径
改革开放时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时期。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在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充分展示了其创造性思维。在立足中国改革实践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思想。
(一)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邓小平对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第一,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条件和保障。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思想禁锢在假马克思主义框框内,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处于僵化半僵化的状态。对此,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与思想解放有内在关系。一方面,发扬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集中是对解放思想的必要指导和制约。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邓小平富有时代特色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得益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思考,特别是“文革”时期的深刻教训,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被破坏的教训。第三,决策中的民主与集中的统一。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领导工作中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现形式。要加强集体领导,就必须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决策民主化,就是重大问题必须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不搞家长制和个人专断。
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无益,反而会导致负面影响。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的,但是受现实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建成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指日可待。
(二)有条不紊的推进社会民主建设
由于民主的发展受到历史因素、经济结构、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民主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绝不是匆忙瞎搞。同时,只有以经济为基础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邓小平指出,中国正处于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只能是民主和经济都没能发展。因此,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注重民主的实现形式,不搞形式主义,而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鄂北岗地是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比较适合发展小麦生产,是湖北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区域,也是湖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近年来,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结合农业农村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试验示范了小麦规范化播种、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病虫害统防统治集成高产栽培技术[3]等,提高了小麦生产水平,先后小面积创造了7 705.50、7 957.95 和 8 143.50 kg/hm2的湖北省小麦高产新记录,揭示了该地区小麦生产的产量潜力[4]。
四、结语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专政缺一不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民主改革的重要时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对我们之后的民主建设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保证人民的权利的同时加强对敌人的专政,进而落实保障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主权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中共中央宣传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10-0271-02
作者简介 :商金璐(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标签:民主建设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论文;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