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行为习惯论文,自我教育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过:“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又较弱,如果不及时巩固、加强,已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可能被自我放纵所征服。学生不做作业、顶撞、起哄、闹恶作剧、违反纪律等现象就会经常发生,有的还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离家出走,个别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此,我们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如何帮助初中生实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自我发展呢?我们的做法如下:
抓住教育契机,明确行为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换了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时,总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和愿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扬长避短,重塑自我形象,学生亦如此。新学年初,学生面对新的课程、新的老师与同学,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所收敛。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开学第一天,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利用黑板报宣传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建立评比小组,开展组内成员和小组间常规形成速度比赛。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分别引导学生争做“行为规范人”、“文明礼貌人”、“勤奋好学人”、“自立自强人”。学期初的前两周,我们还深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加强个别指导。行为要求的明确,为学生自我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着力互动评价,寻找行为差距
正常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判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滞后于对他人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他们能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评价却带有偏激性,要么夸大自己的优势,要么夸大自己的劣势。这两种评价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还会阻碍自我教育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首先组织学生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进行自我分析,分别找出自身的优点和有待规范的行为。然后组织召开“向你介绍我自己”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伙伴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缺点。许多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很中肯,既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又提出了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并请求老师和同学们多监督多提醒,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分析中学生学会了自我鼓励。结合自我评价,我们还在班上组织了“我眼中的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清自己,增强发展自我的信心和动力。在一次题为《我发现自己变了》的作文中,有位学生这样写道:“以前我在班上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太好,总觉得老师和同学们嫌弃我。平时,也不愿与人交往,总认为那些成绩比我好的同学瞧不起我,不会与我交朋友,心里压抑得难受,常寻找机会捣乱。自从开了‘我眼中的他’的班会后,同学们对我的评价让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优点。那天回去我想了整整一个晚上:我爱调皮捣蛋,但这不是我的本性,可以改。我学习成绩不好,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是可以提高的。我最大的长处是画画,每次班级黑板报都是由我设计的,我要发展它。最近,在国庆书画作品比赛中,我获得县级一等奖。现在我不再捣乱了,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期中考试被评为‘成绩进步显著个人’,‘差生’这个词对我来说已不复存在。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经过自我和他人的互动评价,学生们都发现了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先进的自我,学会了运用自己脑子里上进的火花推动大脑机器的运转,促进自我发展。
加强自我锻炼,实施行为体验
有了正确认识和自我评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靠个体自身有意识地按道德目标实施,这个实施的过程就是自我锻炼。因为没有自我锻炼的自我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自我锻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真正形成。自我锻炼的内容主要是行为锻炼,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机会。
职务竞选 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于是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我们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这样做,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选中进行一次自我教育和接受他人教育,从而使班级常规管理健康向前发展。
制订规章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我们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要求,让学生自行制订岗位执行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订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不断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能力迅速得以提高,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还引导他们独立解决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不断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自信心。
组织活动 活动能锻炼人,能培养人,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老师、父母、同学、书本、路人、自己等都是自己的老师,渐渐形成谦虚好学、择善而从等良好品质。黑板报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出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把黑板报办得富有个性又具有鲜明特色。教师节前夕,学生把黑板报主题定为《学会激励你的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融洽了师生关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到校园后,引起学生极大的反响,大家抑制不住爱国热情,《振兴中华,做时代强音》成为班报讨论的主题。学生学习受挫、考试失败、情绪低落、内心充满矛盾时,《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等黑板报内容及时指导同学们采取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暗示、自我释放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调节等良好习惯。黑板报成了学生的精神加油站。
学科渗透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愫,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体验进步,认识不足,矫正行为,发展个性。
加强家校沟通,弱化行为限制
初中生处在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与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的渐趋成熟,他们的这种愿望由隐性逐渐向显性方向发展。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什么也不要去做,家务等其它事情自有家长处理。家长的重智轻德教育,使子女“热爱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受到抑制,长期下去,孩子渐渐产生了依赖、自卑、焦虑心理,有的与家长有了敌对情绪,从而削弱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影响了个性发展。对此,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育方法,弱化周围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自我教育的限制作用。每隔一段时间,找家长谈心、交流,通报学生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有时还邀请任课老师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的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寻求解决的办法。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三方会诊”,家长、学生、老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点,让大家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进行心灵沟通,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发展自我。此外,让学生参加家长会,会上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倾吐心中的愿望。言为心声,学生的话语让家长了解到子女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教子女成才得先教他成人”的话题,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心中的孩子”话题,使学生理解家长的苦衷和愿望。家长与孩子的正面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缓解了家长过多限制与孩子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组织自我反思,实践行为矫正
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常出现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坚持写“道德长跑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并召开“两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题班会,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进行行为矫正。在班上还开展了大讨论,分别讨论“假如我的好习惯没有了”、“诱惑挡不住”等产生的后果,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激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觉守纪、真诚合作;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调节等。有时,也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加速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锻造了个性、人格。
曾经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那位化学家回答: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将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运用自己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时时刻刻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
标签:初中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