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十分迅速,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来说,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重点内容,对助力乡村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分析了美丽乡村规划,总结了规划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
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一直是中国城镇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城乡一体化统筹下,将乡村规划融入城乡规划法支撑的法定规划范围内,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性筹划和部署,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助推剂和稳压器。将乡村建设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期铺垫。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想“三农”工作无缝对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面,切实解决长期以来“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唯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乡村振兴成为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呈现新面貌的一面总旗帜,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1.2乡村振兴属于战略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属于建设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互补的协调关系。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出台具体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措施,这些举动将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丰富乡村建设的内涵,加快乡村建设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的产业升级,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为广大农民创造环境优美、经济发达、配套设施良好的安居和谐家园。
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成为短板,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小康,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让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苦落后地区农村的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目标。正如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所指出的,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
2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阐述
2.1乡村贫富差距明显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愿景,但由于城乡在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土地集约开发等多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中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短板地带——乡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省区贫富差距显著拉大的现象。
2.2乡村建设欠缺规划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积淀,使得长期以来注重城市规划,而轻视乡村规划的思想在一定时段内难以彻底消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国家从2008年将乡、镇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法约束的范围之内,随之而来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在全国规划界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由于我国乡村基数大,很难将规划编制工作短时间内普及到各个自然村,导致除了少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之外的绝大多数乡村的规划工作还相当欠缺,基本处于居民自设、自建的状态。
2.3乡村文化流失严重
在城镇化的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没能经受住城市文化的吞噬,使得乡村建设盲目吸收城市建筑文化符号,原有传统风貌没能有序演化,出现千篇一律、特色缺失、杂乱突兀等不伦不类现象,对乡村深厚的历史肌理、文化底蕴造成创伤性的破坏。乡村特色的消失,带走的是乡村传统文化精神的灵魂,留下的只是模版化的新材质、新技术性建筑。
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
3.1发展产业,夯实物质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等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注重延伸农产品的产业加工链条,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种类,引导一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农村,打破农村变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固有格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村镇。支持鼓励外出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发展新型服务业,适当的给予金融政策的倾斜,鼓励地方设立就业创业积金。在创业方向上,引导其向观光农业、养生旅游、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2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的课题。在进行村镇规划时,要从环境保护入手不断充实环保内容,贯彻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方针。乡村规划建设必须要坚持持续化理念,做好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保持,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村镇规划以及决策时,必须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做好新建项目的严格论证,确保企业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
3.3三治结合,夯实组织基础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社会基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在自治上,不断健全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格局。在法治上,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服务,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在德治上,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3.4规划先行,夯实政策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把当地的地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人文情况、村级组织建设等现状了解清楚,同时,充分考虑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再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和方案,确保制定的规划符合实际,目标合理可行。
3.5乡风文明,夯实文化基础
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邻里乡亲的监督约束作用,广泛宣传政策法规知识,弘扬新风正气。借助“农民讲习所”、乡村大舞台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实施乡村舞台、村级文化广场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壮大民间曲艺传习所、文艺协会等机构,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结合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纵使道路再长,险阻太多,在广大农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美丽乡村建设将给万千村民带来发展的红利,让广大的农村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邓生菊,陈炜.乡村振兴与甘肃美丽乡村建设[J].开发研究,2018,198(5):104-109.
[2]梁爱文.乡村振兴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新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166(5):54-61.
[3]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
论文作者:邹永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村论文; 战略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