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很大比重,所以我国十分注重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加大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力度,而且十分注重农村的环境建设,这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求,而且也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提出几点建议,以为政府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实施路径
引言: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已经步入正轨,我国的多个省市都在着手探索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以“美丽乡村”为口号的农村建设收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资源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美丽乡村的建设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实施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美丽乡村的建设。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实际上,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进一步拉大了这种差距,而又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总数较多,所以农村的建设问题成为我国目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党和各级政府积极建设农村地区的经济模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农村的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建设美丽乡村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近些年城市污染加剧,全球气候也出现了一些包括冰川融化等在内的问题,我国作为工业大国,有责任为保护人类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防”,所以对污染现象比较少的农村地区进行环境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环保效果。
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乡村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为美丽农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比如说,新兴旅游产业在安徽、广西等农村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只要当地能够吸引足够的游客来旅游观光,体验田园生活,旅游产业就还可以带动周边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而且,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实现经济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
我国政府的各级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程度各不相同,究其原因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对于美丽乡村的解读是不同的,具体来讲,政府下级机关和部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指示,和促进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企业协助当地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而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农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诉求就更为直接和纯粹,即获得更多的收益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得到改善,所以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当地的企业还是农民,都没能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特别是作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政府,更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农村的建设。
2、重建设轻规划现象突出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在哪一个阶段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化,又该在哪一个阶段发展农业现代化,这些都不是盲目开展的,必须要经过科学的分析才能一步步的实现。然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部分乡村试点的工作人员往往并没有意识到科学规划的重要性,过分的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某些项目在建成之后的使用率十分的有限。而且,这种建设方式,使得乡村的建设缺乏自身特色,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3、软、硬件建设范畴狭小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它不是简单的做一下乡村环境绿化,做形象工程就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的,它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惠民工程,美丽乡村不仅要让人看到乡村的外在美,还需要人们看到乡村的内在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眼界比较窄,还停留在做好外在形象建设的思想认识之上,使得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只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的落实到其他方面的建设上。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及实施路径
1、发挥政府的部门主导作用
首先需要通过各种的媒体向农民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当地的农民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能够造福于每一个人,积极的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乡村建设工程出一份力。这样的话,人们的思想认识一致了,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需要牺牲某一个农民的利益而造福其他多数人的利益这种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工作。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更好的调动资源,引进资金,帮规划、建机制、搞服务,探索建立政府牵头、专家参与、村民做主、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促进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民,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乡村建得美丽不美丽,老乡说了算。他们在农村生活多年,对于村子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熟悉,内心深处十分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家园。所以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必须要想办法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使其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发展的意义,真正让村民思想上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工程监理、资金使用监督等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的点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全面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3、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愁”,关键要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一是突出一个“土”字,美丽乡村是新与旧的统一,要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尽可能还原农村的“土”色,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二是突出一个“新”字,把建设美丽乡村与提升新农村内涵相结合。对于已由“危旧”房向新农村转型的新建型村庄,要勇于打破千篇一律的村庄建设格局,更多融入原有本地特色及延平文化元素,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4、“软件”配套与“硬件”建设的关系
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简单的整治村庄环境和建设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优美环境的保持、村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为此,要把长效保障机制这一“软件”与基础设施这一“硬件”扭在一起抓。首先,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自我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依法保障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权、监督权;制定村规民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主体地位的有效实现。其次,要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民基本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健身、农资供应等服务场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着各级政府认识度不够、农村规划不够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大经济投入发展因地制宜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这样才能为建设世界绿色生态家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青,陈齐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0-32.
[2]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11(5):113-116.
[3]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5):5-11.
论文作者:李明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村论文; 村民论文; 政府论文; 路径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