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营——企业经营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经营论文,新境界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企业经营,已由以前的产品生产、商品经营进入目前的资本经营。资本经营相对产品生产、商品经营而言,是一种进步,它对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和方式,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资本经营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它本身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不能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而,资本经营还不是一种理想的经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这就是文化经营。
文化经营是相对于商品经营、资本经营而言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一般表现为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可以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进行分析、运作和管理。以实物形态为核心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称之为商品经营;以价值形态为核心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称之为资本经营。商品经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重在产品营销管理和市场开拓;资本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重在资本运营管理和资本扩张。传统的管理重视对“物”的管理,而现代管理则重视和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认为企业实物形态的商品和价值形态的资本都是由人创造的,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要搞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以企业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中心来全面系统地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称之为文化经营。文化经营突出企业经营的底蕴和中心,不是对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否定。文化经营强调全面系统经营,恰恰是对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涵盖和升华。可以说物、资、人的配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是文化经营的本质内涵。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经营的转变是企业经营的“第一次飞跃”,目前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是“第二次飞跃”的话,那么,文化经营就将成为企业的“第三次飞跃”。并且这次飞跃必将把企业经营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凡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应认识到文化经营的深远意义和无穷魅力,并把文化经营作为企业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实施文化经营,应重点作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树立文化制胜新观念。思想观念是一切事业的开端,没有观念的突破就没有事业的突破。进入80年代,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关键。正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奥图所断言:未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文化,而不是经济改革”。为此,文化经营就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主导思路。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塑造符合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内在人文力量的企业,才是最有发展前途、保持长盛不衰的企业。这已被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造就企业一代新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这才是文化的真谛。企业的主体是人,文化经营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以人为本在于强调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人本管理在于帮助人们实现其价值。现代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生产一流的产品,也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正如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所言:松下电器公司是生产电器产品的,也是生产人的,但首先是生产人才的。因此,企业既要重视产品、利润、市场开拓、资本扩张,更要重视文化氛围营造,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要把人培养成为能工作和业务技术高超的职业人,而且还要把人培养成为道德情操高尚的社会人。
再次,明确价值取向,凝炼企业精神。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凝炼和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予以指导,以高度凝炼的企业精神予以表现。优秀的企业都很清楚自己主张什么,并依此建立和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从而指导、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发展。
最后,运用CI战略,塑造企业形象。企业着眼于文化经营,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差异日渐缩小,企业竞争也由产品竞争转为整体形象的竞争。这一转变表明了企业文化已由企业内部向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它是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发展。企业再也不能仅靠抓好内部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良产品而高枕无忧了,必须同时向社会展示自己优异而鲜明的企业形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CI战略,即企业形象战略,正是适应企业这一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新战略。它通过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MI)、行为规范(BI)和视觉识别(VI)深刻认识、刻意创造,使之具有鲜明性和独特性,借助各种媒体集中统一传递给外界,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因此,运用CI战略,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