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论文

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
——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

范 莉

摘 要: 基于对来自我国24 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273 位高校外语教师的调查结果,本文讨论了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实现教研联动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做?”“做得如何?”“怎么做?”,探讨行动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实施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利用行动研究不断提升一线教师“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的能动力、“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科研力、“教师参与、团队合作”的突破力、“批判反思、变化改进”的提升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力,从而实现科研联动,适应外语教学的新时代、新形势与新任务。

关键词: 行动研究;高校外语教学;教师发展

一、行动研究的发展与引介

行动研究始于19 世纪初科学教育运动(The Science in Education Movement),源于Dewey(1910)、Lewin(1946)等的思想,它提倡教师要承担起对其教学行为进行改善的责任(Clark,1987)。自持续发展于20 世纪70 年代教育领域的“教师研究者运动”(Teacher-as-Researcher Movement)以来,它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Hustler,Cassidy & Cuff,1986;Nunan,1990;

Ramsden & Moses,1992;Crookes,1993/2005;Zeichner,1993;Brew & Boud,1995;Hattie & Marsh,1996;Wallace,1998;Edge,2001),并于20世纪80 年代后期在二语教育中得以逐渐推广(Burns,2005/2009/2011)。

行动研究自20 世纪80 年代引介进入我国教育界。笔者以“行动研究”为篇名检索词在CNKI 期刊中文文献库(1994—2018)中查询,获得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共计257 篇。选取其中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相关的论文70 篇,按研究选题进行分类,缕析出文献涉及的主要课题,包括行动研究的文献回顾、方法研讨、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团队建设、高校管理等。文献分析反映,在课堂科研化过程中,跨学科视角、理论建设、课题拓展、课程亮点、方法提升、团队建设等方面均需加强,而这些方面的提升都必须基于对一线教师教研现状的认识,以确定靶心,解决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首先就一线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压力与教研联动情况进行摸底,针对来源区域、教龄情况、授课类型、职务职称等情况,从地理区域、高校性质与职称类别来考察被调查教师对学校要求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教研状况的评价。之后,分别就被调查教师是否具有行动研究的核心素养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的能动力、“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科研力、“教师参与、团队合作”的突破力、“批判反思、变化改进”的提升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力。通过调查与讨论,本研究力图为在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的能动模式提供启示与建议。

二、行动研究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践行

1. 受调查教师的背景信息

表1 受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

笔者共收回有效问卷273 份,其中涉及来自24 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男性教师48 名(占总人数的17.58%),女性教师225 名(占总人数的82.42%);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师92 人(占总人数的33.70%),大学外语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教师111 人(占总人数的40.66%),兼任这两类课程的教师70 人(占总人数的25.64%);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80 人(占总人数的29.30%),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193 人(占总人数的70.70%)。从被调查者的来源区域、教龄、授课类型、职务职称等情况来看(详见表1),他们主要是来自非双一流/211/985 高校、不担任研究生导师、行政职务的中青年教师,职称多为讲师或副教授,最后学位主要为硕士学位,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铝土矿中w(SiO2)≥10%,换算得到w(Si)≥4.67%,试液中的硅主要以石英态和可溶性硅酸盐形式存在,石英态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硅在盐酸溶解过程中不参与反应,而以可溶性硅酸盐形式存在的硅会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的硅酸钙,在溶解过滤过程中可被有效地去除,因此硅不会干扰硫酸根的测定。

下文从地理区域、高校性质与职称类别来考察高校外语教师对学校要求的压力感知以及对自己教研状况的评价。

(1)区域差别与教研压力

根据卡方检验,不同区域的外语教师对学校教学与科研要求的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① 本研究中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卡方检验,以下不再赘述。 本研究重点选取样本量最多的北京、福建与湖北三省(市)的受调查教师为分析对象。调查结果反映:三地教师对所属高校的教学科研要求的感知呈显著性差异(p <0.05),大城市教师感知到的教学科研压力偏高。在教学要求方面,北京教师的感知评价主要集中在“很高”,而福建与湖北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高”;在科研要求方面,北京教师的感知评价主要集中在“高”和“不太高”,而福建和湖北高校教师主要集中在要求“很高”和“非常高”。详见表2。

表2 不同区域高校外语教师对所属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要求的评价情况

(2)高校类型与教研压力

在苹果树生长的每个时期,都应该对树枝进行适当的修剪。不同生长时期对苹果树修剪的次数,方法都不相同。其中一种方法是截放修剪法,这种方法应用在果树的扩冠期,种植者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形势采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果树的直立枝的生长的目的。另一种是拉枝、扭稍等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在苹果树生长期的最开始和即将结束的时候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花芽的生长。但并不是苹果生长的所有阶段都需要修剪,在苹果树结果的初期与盛果阶段和果树休眠的时期,就应该减少修剪的次数,用以达到提升果实的质量的目的。同时,在果树生长期可以使用一些生长激素,比如乙烯利和多效唑,可以有效地促进花芽的萌发生长。

11月30日,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运营,意图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二手车业务发展。该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

高校性质与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存在相关性,平台高低与教学要求大小成正比(p <0.05),平台越高的学校,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就越高。详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高校的外语教师对所属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要求的评价情况

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对自己教学状况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对自己科研状况的评价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无论所属高校为何种类型,教师们普遍反映对自身科研状况“不太满意”或“不满意”。详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高校的外语教师对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评价情况

(3)职称类别与教研压力

具有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所属高校教学与科研要求的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教授感知到的教学压力最大;讲师与副教授感知到的科研压力最大。这符合当前高校的一些现实情况:教师在获评教授职称后多呈现科研“走走停停”的状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而讲师与副教授都处于寻找“立足点”的阶段,科研打拼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详见表5。

表5 不同职称类型外语教师对所属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要求的评价情况

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进步阻碍原因存在明显差异(p <0.05)。教学繁忙、家庭原因、能力不足是阻碍教师科研进步的主要原因。不同职称教师提升科研积极性的最大动力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主要表现为科研志向、职位提升、物质鼓励。详见表11。

在材料、生物、环境等科学领域,构效关系研究在宏观、介观及微观层面展开,本文讨论的是分子尺度的化合物构效关系。

表6 不同职称类型外语教师对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评价情况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得出受调查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现状如下: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对所属高校对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要求的感知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城市、平台高的教师感知的压力最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外语教师对自己教学状况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自己科研状况的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广大外语教师普遍对自己科研状况不满意;②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所属高校对教学与科研要求的感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讲师、副教授感知学校给予的科研压力最大;不同职称的教师对自己教学与科研现状的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副教授或讲师群体对自己科研状况的不满意程度通常高于教学状况。这种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的情况有助于教研联动的行动研究大显身手。

张继恩(1967-)为本文通讯作者,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物医药毒理学,jienzhang@163.com

2. 行动研究的实践调查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触发变化的动因是:因地制宜,凸显个性,以局部改良带动整体提升。在受调查的教师中,不赞同或不太赞同 “普通教师上好自己的课就可以了,整体的教学规划应由管理人员负责”这一观点的有222 人(占总人数的81.32%)。认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新与思考不可能或不太可能影响学校或地区整体大纲设计、教学政策等完善的教师有112 人(占总人数的41.03%)。这表明,当前普通高校教师有主动建设集体的意识,但受到客观因素所限,在个体意见发挥效用方面持比较否定的态度;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更有机会与动力向院系提出改进建议,且建议更易被采纳(p <0.05),详见表7 和表8。

表7 外语教师参与集体发展的主动性与影响力的情况

表8 外语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状况及其就教学与管理等事项提出建议的情况

多数教师认为所属高校对教学与科研要求之间成正比关系:对教学水平要求高的高校对科研水平要求也高。详见表9。

(2)基于课堂,高于课堂

表9 不同高校外语教师对教学与科研水平所做要求的评价情况

表10 外语教师对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评价情况

(4)矿井间接充水水源。汪家寨组及飞仙关组第一段的基岩裂隙水,为矿井间接充水水源,一般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外语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状况自我评价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选择“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率很小。在对自己教学状况非常满意和很满意的教师中,对自己科研状况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比例相对较少;对自己教学状况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中,大部分对自己的科研状况也不太满意或不满意。详见表10。

对职称类别与教学和科研现状自我评价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对自己教学与科研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职称处于副教授或讲师的教师群体对自己科研状况的不满意程度高于教学状况(p <0.05)。详见表6。

表11 不同职称类型外语教师对科研阻力与动力的认知情况

在科研选题时,针对“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是科研”的观点,109位教师(占总数的39.93%)表示不赞同,128 位教师(占总数的46.89%)表示不太赞同,这反映出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化的认可与重视。教学与科研联动的可能性与实践性也得到受调查教师的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会在科研工作中主动联系教学实践。不过,教研联动仍有不少的提升空间,例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认为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总是相关的受调查教师只有38 人(占总数的13.92%),基本相关的有86 人(占总数的31.50%)。统计结果表明,教师越认为研究与教学相关,就会越将自己的研究与课堂相联系,二者彼此不独立(p <0.05)。详见表12。

表12 外语教师科研与教学相关性的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11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了硬膜外麻醉,对118例患者进行了全麻,从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72.31±1.53)s,清醒时间为(12.54±1.54)min,拔管时间为(8.65±1.25)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79.54±1.94)s,清醒时间为(19.35±1.66)min,拔管时间为(14.29±1.16)min。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稳定。说明,腹腔镜胆囊手术切除治疗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突出,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比较小,安全可靠。

(3)教师参与,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有助于提升行动研究的研究水平。在受调查的教师中,有64 位(占总数的23.44%)认为团队合作的作用非常大,另有121 位(占总数的44.32%)认为团队合作的作用比较大。但是,在实践中,依靠团队力量、聚力攻坚的空间还很大。统计分析显示,教师越认同团队作用就越积极参与团队实践,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p <0.05)。详见表13。

表13 外语教师参与团队合作的情况

(4)批判反思,变化改进

针对Nugent et al(2018)“一个教书匠与一名伟大教师的区别在于反思”的观点,调查结果表明,有238 位教师(占总数的87.18%)非常赞同、比较赞同或赞同此观点,并且在实践中有241 位教师(占总数的88.28%)即使讲授同一个教学内容也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步骤。

(1)因地制宜,自下而上

具备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的能力是开始改进的起点。受调查的教师在教学中越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越会就此进行纠偏改进(p <0.05)。详见表14。

表14 外语教师对改进教学不足意识的情况

研究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利器。在与我国多所院校中青年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研究方法是阻碍他们充分运用课堂信息开展科研的障碍。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调查中,有103 位教师(占总数的37.73%)在研究方法方面很少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训练。

三、总结与建议

本研究结合文献调研,基于调查分析,对如何在我国外语教学背景下开展行动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Arrhenius方程将lnk对T-1作图,得到图8直线。由图8直线方程可求得溶出活化能:E=7.23 kJ·mol-1,溶出动力学方程:1-(1-x)2/3=0.208 5 exp(-7 234/RT)t。由此结果可以看出,熟料中铁的溶出活化能较低,在外扩散控制的活化能范围之内,因此溶出过程较容易,所需的溶出温度亦不高。

(1)重视因地制宜、由下而上,提倡上层激励、个体能动、凸显个性、职业提升。行动的核心动力是对个性的重视(Calzoni,2002),Kemmis & McTaggart(1988)将其概括为:由实践者执行的、协作的、旨在改变事物的研究。我们需要提倡整体规划,将教师教研与职业发展相连,更能激活一线普通教师能动性,将“要我干”转换为“我要干”“我能干”。应疏通献策献计通道,缓解当前普通教师有意愿发出声音、但是声音有时不被听到的状况,激励教师发挥研究者、监督者、决策者、改革推动者的意识。合理解决由于教学繁忙、家庭原因等因素带来的科研阻力,特别是要为处在职业上升与职称晋升的角力关键期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受训机会、科研平台与施展空间。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志向,合理设置奖励机制,由下到上形成良性循环。

(2)强调基于课堂、高于课堂,主张反思教学、开展科研、尝试创新、反哺教学。注重跨学科研究,鼓励相关学科理论与先进方法的引入,重视理论框架的建立,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用得其所。加强重点建设,扩大学科合作,抓好示范项目,提升科研成果的水平、用途与收益。

研究表明,海口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典型病原体的阳性率、病原体构成、高发季节等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多不同点,特别是MP的阳性率、MP感染病例所占阳性病例份额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数据,临床医生应该参考本地区的病原体阳性率和构成相关数据,对就诊患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及治疗。

(3)提倡教师参与、团队合作、善用网络、拓宽平台、先进引领、聚力攻坚。行动研究赋予教师多重角色,教师由教室里的技术员转变为“决策者、顾问、课程开发者、分析师、活动家和学校领导者”(Cochran-Smith & Lytle,2009:17),是研究者、决策者和变革推动者(Arias,1995;Burns,1995;Mertler,2006)。教师应参与课堂决策和课程理论建设,关注理论与实践(Sarac-Suzer,2018;Manfra,2009)。加强教学科研联动思维,改变单打独斗的传统研究模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运用网络消除信息、教学、科研的物理屏障,促进跨区域合作、大项目研究、多学科融合以产生高水平的成果。

(4)鼓励批判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化改进。批判性思维是行动研究的核心动力(Carr & Kemmis,1986),反思是自我主导型教师的关键特征之一(Nunan,1990)。行动研究帮助教师洞察课程问题并期待获取解决方法(Dutertre,2000;McKernan,2008),发出教师自己声音(Chamot,1995)。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教不出独立思考、务实求真的学生,外语教师要注重训练批判性思维,身先力行,开展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对领着“温和”薪资、愁着房贷、拼着学历、苦着科研、挣着经费、愁着职称的广大教师来说,教学是良心活、育心活,也是费心活、苦心活,体制之内,常年科研颗粒无收还是“很难活、没法活”。行动研究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了突破瓶颈、科研联动、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的高效且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Arias R. 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Action research revisited[J]. College ESL ,1995,5(1):62~76.

[2]Brew A & Boud D. Teaching and research:Establishing the vital link with learning[J]. Higher Education ,1995,29(3):261~273.

[3]Burns A. Teacher researchers:Perspectives on teacher action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renewal[C]//Burns A & Hood S. Teachers Voices :Exploring Course Design in A Changing Curriculum . Sydney,Australia: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Macquarie University,1995:3~29.

[4]Burns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Burns A. Action research[C]//Hinkel E.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Mahwah,NJ:Erlbaum,2005:241~256.

[6]Burns A. Acti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Burns A & Richards J C. The Cambridge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289~297.

[7]Burns A. Ac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Hinkel E.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l. II ). New York:Routledge,2011:237~253.

[8]Calzoni D. Action research & teacher development:How to make homework more motivating if we take care of the learners’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J].Perspectives ,A Journal of TESOL -Italy ,2002(29):99~108.

[9]Carr W & Kemmis S.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M]. London,England:The Falmer Press,1986.

[10]Chamot A U. The teacher’s voice:Action research in your classroom[J]. ERIC /CLNews Bulletin ,1995,18(2):5~8.

[11]Clark J L. Curriculum Renewal in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Cochran-Smith M & Lytle S L. Inquiry as Stance :Practitioner Research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9.

[13]Crookes G. Action research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Going beyond teacher research[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2):130~144.

[14]Crookes G. Resources for incorporating action research as critique into applied linguistics graduate education[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89(3):467~475.

[15]Dewey J. How We Think [M]. Lexington,MA:D. C. Heath and Company,1910.

[16]Dutertre A. A teacher’s investigation of her own teaching[J]. 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 ,2000,11(1):99~122.

[17]Edge J. Attittude and access:Building a new teaching/learning community in TESOL[M]//Edge J. Case Research Studies in Action . Alexandria,VA:TESOL,2001:1~12.

[18]Hattie J & Marsh H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A metaanaly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6,66(4):507~542.

[19]Hustler D,Cassidy T & Cuff E. 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M]. London:Allen & Unwin,1986.

[20]Kemmis S & McTaggart R.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M]. 3rd ed. Victoria,Canad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8.

[21]Lewin K.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46,2(4):34~46.

[22]Manfra M M. Action research: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divide between practical and critical approaches[J].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JoCI ),2009,3(1):32~46.

[23]McKernan J. Curriculum and Imagination :Process Theory ,Pedagogy and Action Research [M]. London:Taylor & Francis,2008.

[24]Mertler C A. Action Research :Teachers as Researchers in the Classroom [M]. Thousand Oaks,CA:SAGE,2006.

[25]Nugent G,Malik S & Hollingsworth S. A Practical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 for Literacy Educators [M/OL]. https://www.literacyworldwide.org/docs/defaultsource/resource-documents/a-practical-guide-to-action-research-for-literacy-educators.pdf?sfvrsn=abbeaf8e_4,2018-07-15.

[26]Nunan 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Richards J C &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62~81.

[27]Ramsden P & Moses I.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1992,23(3):273~295.

[28]Sarac-Suzer H S. Action research [NB/OL]. http://www3.telus.net/linguisticsissues/actionresearch,2018-07-15.

[29]Wallace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0]Wells G & Chang-Wells G L. Constructing Knowledge Together :Classrooms as Centers of Inquiry and Literacy [M]. Portsmouth,NH: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92.

[31]Zeichner K M. Action research:Personal renewal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J].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1993,1(2):199~219.

How to Achieve Research-guided Teaching and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A Survey of the Practice of Action Research i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an Li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n the intera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related research, conducted among 273 language teachers from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24 cities/provinces in China, the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problems language teachers face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solutions they can work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ction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language teachers, especially the young teachers working in big cities and highly-rated universities, are heavily loaded with teaching tasks and are simultaneously facing much pressure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s. Two serious problems troubling a large number of teachers are how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n be integrated well and how classroom-related studies can be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 The study hence proposes the approach of “researchguided teaching and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which enables teachers to have more initiativ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as a result to actively seek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 Moreover, through efficient team cooperation, teachers can successful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ir research in classroom teaching. Wh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n nurture each other soundly, teachers can have more access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action researc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eachers’ profersion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H319

DOI: 10.12002/j.bisu.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39(2019)04-0104-12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动词论元结构的儿童习得研究”(项目编号:13BYY0 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ZCQ-WY-0 1)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8-09-17

作者信息: 范莉,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100081,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语言习得、 语言教学。电子邮箱:fansong_cn@yahoo.com

标签:;  ;  ;  ;  

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