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改革的深入,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图书档案工作对新形式下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目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许多弊端,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图书档案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图书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现状,还有国外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创新建议。
关键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档案管理是图书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获取资源的重要保障,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图书发展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电子档案等新技术逐渐运用到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推动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也只有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图书建设服务。
1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之所以进行档案管理,是因为档案具有历史性、参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所谓历史性是指档案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记录了每个时代的重要信息,对过去的历史发展具有研究意义,而且档案资料能够反映图书的发展历程。其次,档案管理具有参考性,因为图书档案记录了图书的发展现状,每年图书人员的流动情况以及工作状况,对图书内部整个业务状况、经营成果、经验教训都有详细的记录,对图书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再次,图书档案管理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档案资料是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图书档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将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有助于提高图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
2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 多头管理影响图书档案的完整性
由于图书在多个单位流动,致使图书档案的多头管理跟不上图书移动的节奏,这样就容易造成记录收集的不完整,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未随着图书的流动而跟进记录,影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造成了管理工作的遗漏,比如“丢档”“断档”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图书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2.2 管理档案工作的人员紧张
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专业性、机密性等特点。需要专人去保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图书管理人员编制不够充足,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也不是太重视,很少培养专业人员去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培养专业人才,只需要利用兼职人员去看管这些资料就可以了,大多数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工作层面、即“你送我装”“你借我调”,毫无一丝技术含量可言。即使购买了图书档案管理软件,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没有充分地发挥大数据知识的应用,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
2.3 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性不高
已经取得一定进步的数字化图书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图书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其在拥有存储空间显著缩小以及便捷性明显增加等优势的同时也拥有致命的缺陷,即信息安全隐患重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图书管理方在管理平台的选择或开发中难以实现绝对安全与稳定性,网络黑客攻击等原因导致的图书档案信息泄露将严重阻碍图书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图书市场出现失序,给相关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加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3.1 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档案已经成为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将信息化档案管理理念运用到现代化档案管理当中,通过档案信息系统直接进行档案的入档、查档等工作,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另外,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通过不断学习转变管理理念,将知识和技术、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的创新。
3.2 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
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充分结合,通过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工作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档案的查阅和整理。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认识到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断优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这也是数字化档案系统发展的现实意义。
3.3 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管理的便捷性与内容丰富性必须不断提高。要发挥图书档案管理的最优化,首先,必须建立高度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各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图书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新科技技术、方法、模式,综合各地区图书档案管理的优势,建立起适合于本院校发展的个性化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注重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提高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计算机应用水平,建立合理而富有趣味性的图书交流平台,接受借阅者建议与投诉。
3.4 积极调研、献计献策、合作共享
图书档案工作者要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要求,有目的地从档案材料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开展编研工作,编制多种检索工具,为科研、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同时,了解和研究档案利用的各种反馈信息,加强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打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各级图书的信息联系,互通档案信息,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5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
1)系统版权界面的设计。系统版权界面设计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界面的设计风格。在系统启动阶段,主要利用的是splash效果,之后弹出信息提示窗口,能够正确显示出软件开发者以及软件版本号等信息;窗体的设置,可以在初始界面顶层开展,此外也可以对图片框、标签,或者计时器进行设计,使界面更加优美,便于相关人员使用。此系统的编写风格,同普通软件较为相似。
2)普通用户使用界面的设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用户不具备权限功能,那么读者只能进行图书的查询,无法进行图书的借阅和还书等内容。所以说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可以针对普通用户使用界面进行设计,将权限有效分开,使图书管理更加高效。
3)图书查询
作为图书管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查询的实现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如果相关人员需要处理数据信息,比如图书查询,可以利用数据访问对象以及SQL语言即可实现。在实际的查询阶段,可以充分与系统需求进行结合,或者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需求,进而选择最为合理的查询方式;可以利用书名、作者、书号,或者出版社等信息,可实现对所借书籍信息的查询工作。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了档案管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然,在挑战面前,档案管理工作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档案管理者不断转变管理理念,优化档案信息系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才能推动现代化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协舟,张玉香.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人才需求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2,02:83-88.
[2] 宋辉.对图书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22:128.
[3] 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5.
论文作者:赵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档案论文; 图书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