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高水平人才短缺的原因,探索利用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从增强学生能力,促进留学深造,提高就业质量三个方面探究国际合作背景下财经类院校IT人才发展优势。
【关键词】 国际合作;财经;计算机;人才优势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国际合作办学三维整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GH15028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GL090);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07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21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218);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6D9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10-02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大。高校以及非高校类培训机构虽然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但现状是企业所需求的基础人才过剩而高层次多元复合型计算机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原因是由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陈旧,高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社需求不匹配等多种复杂因素构成。本文从丰富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探究财经类院校IT人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求缓解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财经类院校计算机高层次多元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
二、财经院校IT人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工科院校的计算机,更注重计算机专业与财经类优势学科的融合发展,相比计算机专业工科院校的培养难度系数有所下降,这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发展优劣势是并存的。例如吉林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金融、会计等领域基础知识,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特色为金融信息化,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方法、金融知识的融合,着力培养符合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信息化复合应用型人才。
但在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偏文科的环境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在实践方面较为薄弱,仅仅依靠课程体系中财经相关课程的学习不能完全达到经济管理学科高层次人才的标准。为体现金融信息化,选修课程中设置近一半左右的与金融信息处理相关的课程,虽然拓宽了学生知识广度,但削弱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深度,很难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财经院校IT人才培养需要创新人才模式,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成为必然。
三、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下IT人才发展优势
吉林财经大学作为国内数十所地方财经类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已十年有余。2013年,我校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签订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内容涵盖对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即在读本科生短期互换、本科毕业生在美方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攻读中美双硕士学位,以此达到整合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深层次培养的目标,学生在个人综合发展、留学深造和就业三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增强了IT人才的综合发展能力
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下的IT人才增强了个人综合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民族合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等方面。
陈国明和Starosta(1999)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能够成功超越双方的文化身份,有效而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际化人才不仅在语言交流能力上有显著提高,而且更加深入了解异国文化,因此提高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将有利于留学生未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更容易为社会创造价值。
跨民族合作能力是体现在交流基础上的友好合作。团结合作能力是团体能力的重要部分,国际化人才会更多面临跨民族合作能力的挑战。留学生活接触来自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信仰的老师和同学,会面临生活和学业上的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具备跨民族合作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隶属于专业能力。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较强、发展较快的学科,国外的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科研竞争力,使之从单一的技术性人才发展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促进IT人才的留学深造
国际合作是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院实现学科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平台。目前学院与两所国外院校取得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学生留学深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短期交换项目
短期交换生项目针对我校全体本科生,学生在每年的秋季或春季进入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学习与国内同年级的课程。在本学期结束后,获得美方成绩单及项目认证书,并将所修学分与吉林财经大学本学期课程学分相匹配。
2、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3.5+2"合作模式
该项目要求学生在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习三年半课程,满足特拉华州立大学注册要求后赴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学习两年。学生修满美方计算机信息科学硕士课程要求学分,并通过学位达标必需环节的相关测试,在项目第五年将由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在第四学年后由吉林财经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3、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2+2"双学位合作模式
该项目要求申请学生在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两年课程后,雅思成绩总分达到6.5分(且单项不低于6分),学分绩点不低于2.5的情况下,赴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两年。学生修满麦考瑞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的学分,由合作双方分别授予学士学位。
美澳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培养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使学生和学院达到双赢。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国外的教育和文化理念,为IT人才的留学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院引进了外籍教师,实施了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进修计划,促进了科学研究国际化、学术交流国际化;并定期聘请外籍学者为师生做学术报告;聘任国外高校客座教授,进行双方科研项目合作、论文批改指导;筹建科学研究基地,进一步挖掘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无论是与美国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还是与澳大利亚高校的合作项目,对于学生在就业上的优势都不容忽视。
第一、就业范围更广。国际化培养将学生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成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让IT学子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带给留学生更多就业选择。
第二、就业平台更大。了解国外文化、经历留学生涯,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荣获国外高校学历证书,都为留学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提供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在更大就业平台发挥价值。
四、总结
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将IT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国际化背景,在实践中对专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同时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增强专业入口的吸引力、拓宽专业出口的竞争力,确保专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敏霞.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学校与社会;2016年20期
[2] 杨晓楠.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梳理与探索--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院校改革与发展(2015年01期)
[3] 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财政类院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博士论文2015
[4] 刘扬.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培训(2013年12期)
[5]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博士论文2012
论文作者:沐光雨 徐青 冯由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特拉华论文; 人才论文; 能力论文; 国际合作论文; 吉林论文; 院校论文; 专业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