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论文_苏燕玲

浅谈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论文_苏燕玲

身份证号码:44190019841024XXXX

摘要:高层综合体底部是商业空间设计中为主要的分部,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综合体建模规模越来越大,商业空间设计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将高层综合体的经济价值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已经成为相关设计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对高层综合体底部空间设计的有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设计 商业空间 高层综合体

高层建筑是技术、科学、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开工量越来越大,空间的使用从横向发展为纵向,这也是高层建筑大规模投入建设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生活休闲方式日益多样化,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也日益多样化。因此,设计单位需要根据实现的市场需求对高层建筑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即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结合在一直,使各种不同的建筑使用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即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高层综合体概述

从功能布局分析的角度上来看,高层综合体的特点主要体现 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面的扩展上,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城市用地资源紧缺,建设物不行不向纵向延伸。同时,高层综合体所能够容纳的人较多,为满足建筑物内游客的消费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物自身具有充分的开放性,高层综合体这一概念也由此而产生。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认为,商业综合体即集交通、会议、旅店、办公、商业为一体的城市功能空间组合形式,其根本目标在于建立一种相互助益、相互依存的能动关系,最终形成一个一即复杂、又高效、多功能的综合体。高层综合体根据内部功能的主次可以划分为几下几个不同类型;即超级复合综合体、贸易—办公综合体以及酒店综合体等。

2.高层综合体的基本特征

高层综合体属于多向性、多功能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用地紧张、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它的内容由不同用途、不同性质的社会生活空间所构成,诸如游息、文娱、旅馆以及居住等。高层建筑有如“城中城”,能够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融合在一直,进而形成一座巨大的并且完整的社区,即功能布局紧凑的建筑群体。高层综合体基本特征主要体表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室内外空间形式丰富并且尺度相对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从外形特征上来看,这也是最为基本的高层综合体特征;第二,通过对天桥层、地下夹层以及地下层的合理规划,将地上的公共空间、交通与高层综合体的空间贯穿起来,最终形成一套“通道树型”体系;第三,应用行为与环境理论与现代设计,重点加强针对环境与景观的规划也是最为主的的高层综合体特征之一,即通过照明、植栽、小品以及标志物等手段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与景观进行点缀;第四,高层综合体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追求高端、大气的形象,同时也要能够迎合一般民众的消费与观赏需求,集合高智能、高科技手段,建筑内部还需要设置观光电梯、电动频道以及垂直高速电梯等基础设施。

3.高层综合体功能组成及空间组合与布局原则

3.1功能组成特征

集娱乐、展览、商业、酒店、公寓、写字楼于一身是高层综合体最大的特点之一,具有抗风险能力强、空间紧凑以及功能协同等方面的特点。综合性高层建筑普遍将功能雷同、相近的使用空间如医用护理单元、商务公寓、住宅单元以及旅馆客房等根据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于高层主体内进行重叠布置,进而创造一个竖向形体印象。于离地面较近的地方设置空间单元中开放性较强的地位,使公众能够更加方便地对这些空间进行使用,同时也要将更具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单元设置于高处;将大小不一、功能复杂的空间,诸如服务辅助空间、餐饮空间以及商场等,设置于高层主体底层空间,进而形成富有变化、高低有别的横向体量。

3.2竖向空间区位构成

对高层综合体空间布局与竖向空间区位构成进行研究与分析,其根本目的在于对高层综合体的空间规律与一般特点有一个更加清晰地了解,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垂直方向上的各种功能空间上下重叠,这也是立体化城市空间上下重叠。高层综合体空间需要根据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对布局与组合形式进行选择。首先,由于商业空间与高层综合体底层空间相近,空间气氛热烈并且人流量较大,为了全球招揽顾客与营业,需要重点开发该区域的经济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空间设计体系中设置充分的广场、绿化带等室内外过渡空间。为了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采用高低错层空间以及开拓地下层面等处理方法。

4.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要点

以往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底部空间设计方法相对简单,即街道—门厅—电梯厅的设计方式。这种流线性组织方式也成为了以往高层建筑最为主要的形式特点。而在我国新的发展形势下,这就设计理念则无法满足我国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新形势下的高层综合体设计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底部交通的组织

高层综合体容量大、功能多,能够在较小范围内将各种复杂的活动集中起来,从而使高强度的交通流能够在较小的面积内得以实现。经调查研究发现,若一个综合体建设面积为10万平方米,所该区域只集中五万人次的人流量。同时,而且人流量高峰往往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在交通量较大的情况下,固定时间内的交通量也就相对较大,对于其底部空间的交通运行压力也较大。

这就需要重点从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两个方面加强建设,将其划分为室内、室外两个系统,其中室外系统具体包含上下临时停车处、过街楼与通道等;室内系统包含空中大堂、过厅、大堂以及门厅等。在垂直交通设施方面,高层综合体也需要重点对室内、外两个系统进行设计,其中室外系统包含室外自动扶梯、室外坡道以及室外疏散楼梯等;室内系统包含自动扶梯、载客电梯以及楼梯等。

4.2结合方式

在对结合方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建筑层面的结合。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高层综合体凭借技术上的突破摆脱了空间方面所受到的限制,例如各种新型技术手段,如人工照明、消防技术以及高层功能布局优化等。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高层综合体人流集散与综合体内部交通连接等方面的问题,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出入口的方式。通过地上、地下层和首层上的架空廊道的方式形成网络式的交通系统,进而实现车行、步行互不干扰的效果。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高层综合体大多采用这种交通组织形式,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人员,应紧密结合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平面与剖面形式、空间的节点、交通的流线、生态技术以及商业氛围等方面,加强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空间的效益,在确保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城市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消防设计探讨[J].建筑知识,2015,03(17):112-113

[2]陈凯业.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3,05(24):144-145.

[3]汤洛衡.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3(22):179-180.

[4]李洪刚.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探析[D].重庆大学,2003,08(14):136-137.

论文作者:苏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谈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论文_苏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