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还是“瘦身”?企业如何实施聘任设计_市场营销论文

“增重”还是“瘦身”?企业如何实施聘任设计_市场营销论文

“增肥”还是“瘦身”?——企业如何进行岗位定员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瘦身论文,增肥论文,岗位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岗位定员是企业组织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定员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与岗位设置的匹配程度,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引进和成本,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岗位定员要想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同时,结合对公司历史资料和行业有关资料的研究,既立足于企业的现状,又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工作分析首当其冲

工作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和岗位体系的梳理,对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通过工作分析形成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

通过对访谈、调查问卷和《工作日志》等调研资料的分析,探寻并研究企业岗位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岗位职责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根据岗位的核心工作设定,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企业自身的需要。同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岗位职责都会有所变化。岗位职责定位是否合理,要看其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此如:与仓库保管员对帐的职责属于会计岗位,但有的企业却增设了仓库管理员岗位,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造成流程的不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2.职责是否存在交叉。职责交叉将造成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项目回款在销售业务员的职责中有,负责实施的项目经理的职责中也有,直接的后果是回款不力,而责任谁来承担却无从界定,回款工作的协调当然也就无从进行。

3.职责的协同是否兼顾。企业中的不少工作目标是通过岗位之间的协同实现的。工作流程中的上下游之间有协同,横向岗位之间有协同。协同职责不明确,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影响整个工作形成闭环。比如:车间主任要保证交货的及时性,首先材料的供应要及时,而要想材料供应及时,生产计划必须及时;同样,生产计划要及时,销售计划就必须及时,销售计划能否及时,又取决于销售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的反馈是否及时,等等。

4.工作是否存在空白。岗位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置的,工作分析时应找出工作中的空白点,使空白点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上。

5.工作量是否饱满。工作量不饱满,要考虑相近工作的兼职。

通过工作分析解决以上问题,做到每个岗位的职责定位比较清晰,工作任务的划分比较合理,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企业的岗位定员工作才具有良好的基础。

企业历史数据分析

企业历史数据是企业业绩的反映,典型数据应选取企业业绩、员工素质、市场形势均处于较好状态的年度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假设前提,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分析数据包括:

企业的经营指标: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人均业务额、利润等指标。通过对比,确定企业的营运状况。比值大于1,说明营运状况处于良好的上升趋势。

企业的人员规模和人均人工成本。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规模的扩大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正常现象,需要分析的是在绝对成本上升的同时,其相对成本是升还是降。企业的发展趋势绝对成本可以上升,但相对成本应持平或下降,即企业应实现价值的增值。

人均人工成本与人均销售收入的比值:自身数据的比较反映了企业的增长趋势。比如:一家企业,2001年的投入产出比为1:41.52;2002年为1:21.42。从两年的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投入与产出的比是下降的。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中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直接的原因,此外创业的激情不如以前、新市场的开拓增长量很小等都决定了投入产出比的下降。同时,外部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成本的普遍增加等,也影响了投入产出比。

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若不如以往,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行业数据分析

投入产出比应该在与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相比较的基础上,再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对比行业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以前面假设的企业为例: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其投入产出是下降的,但如果整个行业的水平也是下降的,那么在行业比较中,该企业盈利状况也许是良好的。

这样就可参考行业的定员情况进行企业的定员。若低于行业水平,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企业内外资源分析

通过与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的比较,企业对自身的产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但这些只能作为定员的参考。企业定员时,在进行纵向(与历史数据相比)及横向(与行业数据相比)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影响定员的内外部资源进行分析。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是影响企业定员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状况

管理人员的因素: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到定员的数量,管理人员能力强、整体素质较高,则所需的管理人员就少。

员工因素:下属员工的能力水平如果较强,且素质好,则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和相应岗位的定员都将会减少。反之亦然。

员工接受培训的状况:如果员工受过良好的培训,则企业中的定员也可减少,反之亦然。

第二,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或相似程度。标准化程度或相似性越高,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

工作的复杂程度。越复杂,不确定性越高,越需经常向上级请示,则需要管理人员的数目也越多。

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协调量越大,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多。

第三,技术与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技术水平高,人员的需求相对少;技术水平低,则相反。

设备的先进程度:设备工艺水平先进,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人员数量则相对较少。

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水平: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完备,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效率高,信息传递人员的需求量因而减少,其它管理人员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

后续工作

定员后的工作是人员的配置。人员的配置应首先满足重点工作岗位上的用人需要,再按照工作进度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配备。

定员工作应进行动态的管理。定员方案修订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根据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的改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定。

定员标准一般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一年进行一次修订,并与劳动定额的修订相结合。

当工作岗位或某种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局部生产任务调整时,应作个别修订或部分修订;生产技术或组织条件发生临时性变化时,可以进行一次性修订。

标签:;  ;  

“增重”还是“瘦身”?企业如何实施聘任设计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