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死棵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辣椒论文,原因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辣椒死棵近年来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严重,尤其是在连年以辣椒种植为主的地区发生较多,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辣椒生产,使广大菜农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是目前辣椒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其病症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一、症状:辣椒死棵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茎、叶、果都可染病。主要分为疫病、根腐及青枯病三种情况。
疫病占死棵发病率的50%左右,主要症状表现为: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又称苗期猝倒病;
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长出白色霉层,即病源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留在枝上。
茎部染病,分杈处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其中尤以茎基部为害最为严重,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俗称“黑杆”。且主要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某些温室甚至造成绝产。
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根系生长差,主根烂掉或毛细根根尖干瘪,占死棵发病率的40%左右。
青枯病为植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几天后即出现死棵现象,植株死亡时叶片为绿色(即青干),占死棵发病率的10%左右。
二、发病规律:辣椒疫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最高,为主侵染源,此病为土传性病害,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阴雨天后病害易发生流行,发病周期短,土质粘重,田间排水不畅,易积水的地块发病重。浇水过勤,水浇量过大的地块也易发生病害,此外植株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挪苗后及座果后是辣椒死棵的两个发病高峰期。
三、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农业防治措施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田地。
2.选用抗病品种,并在播前采用采用高温闷棚、大水闷灌或用生石灰翻地的方式进行土壤消毒。
3.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通风排湿,注意排水,控制灌水,降低棚内湿度,其中尤以滴灌方式为佳。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追肥或冲施肥时可狮马牌复合肥为主,辅以生物肥及腐植酸等,以利于活化土壤。可喷爱多收600倍液或金回报及生物肥,提高植物抗病力。
(二)化学防治:
(1)播前深翻土壤时,每亩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kg;或每亩施乙膦铝锰锌1~2kg。
(2)种子消毒:52℃温汤浸种30分钟或72.2%普力克水剂浸种12小时。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后容易因肥料在土壤中腐熟而造成烧根引发蔬菜死棵,建议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用成品有机肥如土根丈丸、丸井、再生源及奉天丰泽有机肥等。
(4)定植时要注意穴施药土:在定植时,可用苯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恶霉灵或乙膦铝锰锌加DT(琥胶肥酸铜)等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约1斤药兑10斤土)。
(5)发现病株后,不可立即浇水,否则将加速病害的发展,应首先进行喷雾及灌根处理:用杜邦泉程1000倍灌根或喷雾,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绿乳铜600~800倍,万枯一灌灵500倍灌根或喷雾。对于个别病情严重的植株需加上强力壮根剂1000倍液灌根(铜制剂除外),也可用喷雾器喷地面。
可用甲基托布津或恶霉灵或乙膦铝锰锌或杀毒矾等药剂400至600倍液,用喷雾器拔下喷头来喷灌植株茎秆及土壤,也可用上述药剂或多菌灵或可杀得或冠菌清等药剂涂抹茎秆,可有效杀死病菌,3至5天一次,连续2至3次即可。
◆注意:发生病害后不要立即浇水,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病情控制住后,可再加入甲壳丰等生根剂进行灌根,促根效果好。
联系电话:0951-604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