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总控运行模式论文_相恒毅

论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总控运行模式论文_相恒毅

华能日照热力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近年来,集中供热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供热运行过程中,但当前背景下的科技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集中供热系统的理论基础仍有弊端,供热运行在自动化方面进展不尽如人意。期间,通过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集中供热系统的温度总控运行模式也在逐步更新,力求达到更高水准。对此,本文立足于供热系统当前状况,简要分析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总控运行模式,以期为今后的实际操作提供可参考性理论基础。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总控;热源曲线;环保;现状

前言

城市供暖问题是当今社会广泛讨论的重点问题,利用热电联产进行集中供暖对冬天城市取暖来说有诸多益处,政府以及群众也给予了支持,其供热规模也随之高速扩大,甚至一些较小的城镇也开始利用这种供热方式进行取暖。与此同时,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理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管理包括采集供热数据以及提高供热系统的自动化,让供热系统不仅包含水泵、阀门、换热器等骨架,还能实现智能化运行。本文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温度总控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现状

根据近年供热系统发展形势来看,热力站也就是换热机组的供热方式众多,包括间接供热、直接供热和直供混水等。其中,间供供热法更加安全稳定,适宜推广。

蒸汽换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供热方式,其控制理论相对简单,只要做好安全和设备的保护即可,同时要保证供水温度根据蒸汽供给量和气温进行灵活变化。

自动控制供热系统在近些年不断涌现,丹弗斯和西门子都比较著名[1]。不同公司的自控方式不同,供热运行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人们理想中优秀供热系统一般可以自行运转且能达到高质量供热的,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差距,供热系统当前仍需进行管理且无法达到完全自动控制。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技术研究人员也在进行不停探索。

二、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控制模式

(一)温度补偿模式

供热系统运行中的自动化控制是指设备在运行中能够自我运行,而不是在维护和控制方面的自动化,因控制的步骤相对复杂,需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等,所以问题颇多,需人工处理。

室外温度的变化引起诸多问题,当供热量大于用户需求热量时,则可能引发浪费能源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采取温度补偿调节再好不过,温度补偿调节主要通过现场的可编程控制器以及联合远程监控中心进行调控,根据温度补偿给出的反馈进行网络热负荷的评估,热电厂通过热负荷的反馈,根据实际的供热面积和实时的供水流量,将数字模型进行建立,使采暖效果达到最佳。

在执行这一操作过程中,供热自控中常用到的温度补偿,即为一种控制温度的模式,相对比较复杂,其主要作用为:用户需求热量更多但热力站无法满足时,温度补偿为其提供热量;以及当室外温度大幅度降低时,室内温度无法保持,则需增加供热量,在水泵、换热器、调节阀等方面逐步做到节能保温两不误,在第一种情况下,供热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热量需求,无需做热源参数调整;而第二种情况,则需对温度进行总控以保证用户对热量的需求,此时不可随意调节气阀,以免破坏大网平衡[2],影响供热系统管理控制问题。

以个别城市为例,电厂供热温度基本上由总调控中心进行控制,即表示室外温度下降但供水温度不变,而后再由供热单元进行调整,属于总控方式。这种方式在调节供热系统时相对统一,是一种可保证运行平稳的管控模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管网安全。

(二)温度补偿模式下的流量变化及调节机制

温度补偿即为基于换热站的气候补偿机制,主要进行一次网流量大小的控制。在整体运行管网调节方式为质调节的情况下,温度补偿会对整体水力平衡或者热力平衡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过程中,温度补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根据室外温度不同将供暖期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而通过质调节的方式保持各时期热流量的稳定平衡,保证室外温度低时,供热网络热流量则增大,室外温度高时,则供热网络热流量减小。

同时还要注意减小对整体平衡的破坏,以免对全网平衡的动态产生影响。期间可以利用换热站进行温度检测元件的设置,检测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温度,依据室外温度变化利用控制器进行二次供水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温度恒定,满足取暖的需求。进行热流量限制也很重要,对每个换热站的热量进行控制,保证用户热量恒定,既可满足用户需求,又可避免浪费。

三、温度总控制下热源曲线情况

温度总控下的热源曲线一般由多种情况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热源曲线主要发挥的作用为:在供热曲线变化基础上,根据用户用热量以及室内温度反馈,利用信号传输以及本地采集方式进行温度测定,形成供热效果,以便确定最后实际和整体供热系统曲线。热源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总控不必再受室外气温影响而变化,直接可由用户自身设置温度并将信息反馈给总控系统[3]。除此之外,室温采集也应被注意,可由工作人员直接入室测温,做好沟通,为供热管理提供强大支撑。

四、温度总控制的机组具体操作方式

在温度总控模式实行下,室外温度变化无需直接使用调节阀,防止因频繁动作,而使大网在运行中失去平衡,也可根据通讯信息对一次网进行调节和保护,下面来详细说明。

1、设备连锁保护

热力站作为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设备监控。同时,还要监测循环泵、补水泵等动力设备转动、翻转、缺相等变化情况,以及运转电流是否处于正常值、声音是否存在杂音、轴承温升正常与否等,以上内容均通过音视频以及传感器进行信号传输。在使用时,患者应有分辨能力,以免被一些皮包程序欺骗。而在控制过程中,也要注意采集信号和基本数据,如果动力设备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2、供热系统失水严重

若供热系统失水严重,要考虑是否为补水系统或水泵出现供水跟不上、压力不稳的问题。此时应立刻停泵、停水、停热,并立即报警,虽是偶然事件但仍不可掉以轻心[4]。另外,最好不要使用自动恢复启泵功能利用自控系统,要及时告知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3、系统电力变化

系统的供电发生变化时,则需启动自其装备,对水源的正常度进行判断,观察水箱液位变化,而后启动补水泵,对二次网压力进行限时判断;如果出现超时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人员进行维修,待二次网压力趋于正常后,再启动供热循环泵。

4、换热设备

换热设备的换热量以及换热的能力对分析效能系数和进出口系数值有很大便利;另外,热量表对供热系统的作用也很大,可以加装;一般将一个区域内的供热建筑设定温度和实际需热量进行清晰对比,可证明换热器的效果和二次网供热质量。

5、二次网的热源曲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居民居住环境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存在一些古老建筑。而新老建筑同在,取暖方式也相对混乱,这就要求供热系统在控制热源曲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可根据实际的供暖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设计。现今众多城市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5],严格要求供水温度,保证电动调节阀在一次网的供水温度最高峰时,使二次网水温低于限定值。

6、节能环保

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供热系统自控装置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保证节能和环保。设计人员应广泛考虑环保因素,使供热系统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相对节约能源,可将不利于供热的水头设计为变频循环泵,力求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能源等。

结束语

集中供热系统对城市或城镇供暖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建立总控模式进行集中供热已经广泛运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其效益也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值得推广。但这一模式仍需进一步与供热系统相结合,进行逐步完善,以保证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海燕.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8):16-17.

[2]周璇,刘国强,王晓佩, 等.基于动态水力平衡的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管网节能优化调节方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1):220-233.

[3]王立超,王强,张磊.浅析集中供热系统二级网水力平衡调节[J].区域供热,2019,(3):85-91.

[4]谭佩斯,常俊志,孙凯.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优化设计[J].煤气与热力,2017,37(4):31-33.

[5]杨伟东,徐宵伟,贾鹏飞, 等.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流量优化分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46(1):53-58.

作者简介:

相恒毅(1989.5-),男,汉族,山东日照,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供热系统运行。

论文作者:相恒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论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总控运行模式论文_相恒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