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赏识激励,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梁富瑜

注重赏识激励,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梁富瑜

贵州省望谟县第四中学 552300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这种教育策略,既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及时给予学生赏识和激励,激发学生潜能,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赏识激励 激发潜能 高效课堂

传统课堂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操作”,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贡献,学生也对这样的课堂兴趣索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笔者运用赏识和激励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探索:

一、赏识激励,动机迁移

教学实践表明,尽管班里总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甚至为学所苦,有厌学情绪。但教师只要能深入观察,总不难发现此类学习在体育运动、文娱表演等活动中往往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肯定这些学生在文体方面的突出表现并赞赏他们:既然你们在这些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相信在课堂上也绝不会甘于人下。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二、激励评价,激发热情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雪”,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而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激励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些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曾经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小石潭记》,至今记忆犹新。上课伊始,教师安排了第一个教学环节:“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提出你感觉困难的地方,我们大家共同解决。”5分钟之后,一个举手的学生提出他的问题:“‘同行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是什么意思?”未等提问的学生坐下,只见老师马上锁紧眉头,用不屑一顾的口气说:“这个嘛,太简单了,不就是‘一起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嘛。”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两手不住地撮着衣角……“还有问题吗?”教室一片沉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悄悄环视四周,感觉到了空气的紧张。一只小手从我身边怯怯地举起来,“‘斗折蛇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教师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书上的注释里不是有吗?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就知道你没有好好看书。”我当时在想,如果教师再问一次是否有人提出问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举手的同学。研究表明,激励对成绩差的学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女生更易受激励的影响。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加强联想和想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发现并强化学生哪怕最微小的进步,不断赏识激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激励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上,这种语言当以正面鼓励为主。班上有个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差,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不会写,遭到许多老师厌弃。可我却不讨厌他,常常鼓励他,赞赏他热爱劳动,还和他一起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活动完毕,立即让他写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完,我当面批阅,亮点部分给予肯定,这样,他的作文兴趣逐渐就培养起来了。

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关注着他,他也能行。也会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当然,一味地表扬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把握好这个度。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也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表现出淡漠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赏识鼓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分层赏识。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得一定很完整、准确,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出色的回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 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得很好的。”通过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更多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三、合作交流,挖掘潜能

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靠个人的力量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摆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在这种开放的、自由的合作交流气氛下,学生们能针对主题自由地交换思想、和谐地互动合作,在交流和合作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应认真组织,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让大多数学生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时,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周一贯《阅读教学设计论》.宁波出版社.2006年8月。

论文作者:梁富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注重赏识激励,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梁富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