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探究论文_荆毅1,贾红星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探究论文_荆毅1,贾红星2

北京市海淀区 100142

摘要: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建筑设计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建筑工程中需要考量的各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能拥有可拓展的设计思维模式,不断融合设计元素,清晰设计思路,从而来适应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而且高效出色的完成的建筑设计工作。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应用

1研究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在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这就使得当前建筑物的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建筑技术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赶超了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没有出现一流的建筑师,这是过于注重技术运用的创新性,而忽略了建筑物的人文气息、艺术价值等方面的考虑。此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对当前阶段,建筑设计创新理念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即在明确创新设计理念运用体现目标的情况下,对实践设计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细化,以提高创新设计理念运用的科学有效性。

2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2.1最优化原则

对建筑设计而言,最优化是一种理想的目标,但在实际中这个目标的实现非常困难。一般都是相对而言,并且这种最优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便可判定其为最优。因此,在最优化的原则下,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取多家之长,补己之短,针对不同项目探索出最适宜的建筑设计。在不断提升设计质量的同时,推进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的发展。

2.2动态性原则

现如今,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不同的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要从综合的角度进行考虑,保证设计的全面性。虽然建筑本身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物体,但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建筑却具有着动态性的特征,这种动态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时期建筑内涵的差异。鉴于此,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动态性的原则,使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

2.3本源化原则

建筑最终均是由人去使用的,为人服务的。建筑空间的舒适与否,在使用过程中均能得到体现。所以建筑设计的空间应更人性化、舒适化。以人的尺度去衡量空间的尺度。

3现代建筑创新设计理念的体现目标

3.1空间形态创新

现代建筑创新设计理念的体现目标之一,提高空间形态的丰富性,即将设计控制对象集中在内外部和个体与总体间的空间形态。研究表明,由于建筑物的空间形态人们可从感官直接获取,因此,创新设计应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控制,即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来提高建筑物建设使用外部空间形态的丰富性。此外,还可对建筑物的光线、位置以数量等建筑外观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以综合性角度出发,来满足建筑用户对居住环境外观的美观性需求。

3.2功能效果创新

建筑物在建设使用的功能方面,其已经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发生改变。如,高层建筑的电梯,气不仅满足了人们出行便捷的需求,还为建筑行业的高层化发展提供了实现条件。这与传统的建筑物就不同,以往建筑物大多为多层结构,并不涉及电梯。为此,建筑工程创新设计人员应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功能进行调整,以满足建筑用户的舒适度需求。

3.3设计技术创新

与建筑物的功能效果创新设计相似,设计技术也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要进行具有适应性的调整与改进,继而提高建筑物设计技术运用的科学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现代化的建筑物设计仍采用以往的技术方法,这就无法以高工作效率与高精度水平的状态,为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4如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实践创新思维

4.1学会度量创新的尺度

创新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一个高质量的被大众普遍喜欢的建筑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创新,但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地进行创新,不能因为创新而不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产出没有实际效益的设计。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应以建筑工程的要求和规划要为第一要义,以建筑功能和特点为出发点,在脑海中分析思考,系统性地评测设计还能进行怎样的创新,逐层深入,保留可行的想法,摒弃夸张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设计师在心中形成一把度量尺,不盲目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在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时拿捏好度量,才能在设计中合理科学地调配各元素、要素,提高自己设计的质量。

4.2提高创新思维的多样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能够使设计富有更多的选择,若设计师能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创新思维的多样性,必定能够思考出不一样的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因此,要想建立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设计师得首先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掌握一定的人文、历史、艺术知识,然后在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不断加强与他人的交流,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建立出一套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

4.3加快新型建筑在设计中的应用

要想推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得把创新思维落实到建筑实物,检验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因此,创建建筑模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若是模型建造成功,则应该优先考虑新型建筑的应用,大力发展创新型建筑,以此鼓励设计师勇于突破,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发。另外,新型的建筑设计需立足于人文环境,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抱有的更新、更美、更好的期望,因此这需要设计师挖掘建筑周边、建筑整体、城市文化等诸多要素和背景资源,赋予建筑结构新样式。长此以往,设计师必定能打造和设计出精品的建筑结构工程。

5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展设计思维的应用分析

建筑的设计思维在转化为可视的建筑方案前,都是难以琢磨和分析的,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对思维模式的研究相对抽象,就笔者的分析和总结,可拓展的设计思维模式主要依赖于以下三种思维方式。第一,逆向思维模式,顾名思义,逆向思维即是与传统建筑设计的正向推导过程相反的逆向思维。逆向回推的思维有利于建筑是抓住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使得建筑设计更能打破现有的设计准则,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和设计规范的优化。第二,菱形思维模式,即是思维的扩充融合再扩充的过程,这原本就和建筑设计的流程相似,即方案的设计完善,推翻再重建,在方案的不断改动和丰满的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第三,传导思维模式,建筑设计的创新一旦过于天马星空成为空中楼阁,就违背了建筑本身的原则,因此建筑的创新需要从现有建筑形式上一点点传导和发展形成。建筑的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建筑思维的转变和发展。

结束语

对建筑而言,其设计的形式和表现技法只是建筑设计能力的细枝末节,而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才是建筑设计工作的灵魂。因此建筑设计师重视可拓展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建筑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7):1120-1123.

[2]黄洛然.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252.

[3]王杨.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6,33(06):32-33+57.

[4]韩晨平.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浅析[J].新建筑,2015(02):102-104.

[5]霍永俊.论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江西建材,2015(21):39.

[6]王科奇,邹广天.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05):672-677.

论文作者:荆毅1,贾红星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探究论文_荆毅1,贾红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