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0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3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形势分析论文,经济论文,年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形势分析
今年深圳经济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出口增长远远超过年初预期,外需对深圳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据统计,1-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45.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深圳经济能够加速增长,出口高速增长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今年1-11月,深圳进出口总额79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出口额达426.56亿美元,远远超出年初计划全年的3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加快18.9个百分点,高于今年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依存度达179.8%,比去年同期上升18.2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70.8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高于出口增幅5.5个百分点。在今年我国大面积较大幅度降低关税、刺激进口增加的情况下,深圳进出口相抵,仍然实现顺差55.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这种成绩得之不易。
深圳进出口总额预测图
2、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的平稳增长。今年1-1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比同期GDP增速低0.7个百分点,增速与上年同期大体相当。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食品支出增长较慢,住房、交通通讯、衣着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1-10月份,深圳居民食品类支出仅增长5.1%,居住类消费支出增长41.7%,交通通讯类消费支出增长30.2%,衣着类支出增长22.7%。深圳居民购房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底的8.1%,增加到今年10月的11.1%。在交通与通讯类支出中,汽车和手机依然是深圳居民的消费热点。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汽车类和通讯器材类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3.8%和15.8%。科技含量高及环保型的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烊销售额同比增长32.6%。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1-11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9.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速低于同期GDP近5个百分点。自2000年以来,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处于增幅的低谷,并且一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投资对于深圳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深圳投资需求不足局面连续三年得不到根本扭转的原因,一是投资利润低下,能盈利的投资项目稀缺;二是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活动不活跃,大量社会资金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
深圳固定资产总投资额预测图
深圳今年的投资增长主要得益于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7.15亿元,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3.8%;全市基建投资完成242.49亿元,下降3.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0.0亿元,增长15.2%,但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只占5.1%的份额。
今年的投资还有一个亮点,这就是外商投资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美国对深圳的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了6.7倍,日本的直接投资额同比也增长了35.7%。1-11月份,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29亿美元,增长26.3%,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1.5%上升到73.2%。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不仅有力地拉动了深圳经济增长,而且使深圳工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特征也越来越突出。
4、从供给方面看,深圳今年GDP的加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自1997年以来,深圳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第一、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逐年降低,今年继续保持了这一势头。截至11月底,深圳第一次产业完成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7.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1075.08亿元,增长16.2%,第三次产业增加值853.80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比例为0.8:55.3:43.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2.2个百分点,而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去年底的54.1%提高到今年11月份的55.3%。
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1-11月份,深圳工业增加值达到939.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8.3%,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据测算,在国内生产总值14.0%的增长中,有8.3个百分点是由工业带动的,其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9.0%左右。
深圳工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和步伐加快。随着科技、资金等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11月份,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88.5亿元,增长27.3%,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去年的45.9%上升到46.5%。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类产品高速增长尤其引人注目,1-10月份,液晶显示器、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的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倍、1.2倍和1.1倍;手机、显示器均增长60%以上;激光视盘机、电话单机等产品的产量也持续走高,增幅在40%至60%之间。
深圳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主要源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快速增长,深圳工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特征越来越突出。1-10月份,深圳限额以上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05.50亿元,同比增长26.4%,比全市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增速快6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0.8%,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同时,深圳工业的外向型特征也更加明显。1-3季度,深圳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1519.5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7.3%,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0.8%。
目前,深圳第三产业的总体规模虽然在继续扩大,但是其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第三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餐饮业增长相对较快,今年1-10月份累计增长13.0%,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增长10.8%,金融保险业增长10.5%,房地产业增长7.3%,其他增长12.5%,均低于同期GDP增速13.6%的水平。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预测图
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物价平缓回升。今年1-11月份,深圳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38.06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17.8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和8.8%。收支相抵,节余20.24亿元。截至11月底,深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06.0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41.6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5%和20.4%,存差1364.45亿元,比年初增长10.8%,比上月增幅减少7.7个百分点。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上年同期上升1.2%,总体价格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
展望明年
展望明年,深圳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比今年乐观。
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历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复苏。但是,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并不稳健,影响复苏的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存在。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2003年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0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为2.5%,高于过去两年,但仍大大低于2000年的3.9%,也大大低于长期增长潜力。报告警告说,全球复苏势头可能会很快失去力量,世界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的风险也很大。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今年我国GDP加速增长,工业增长速度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一举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目前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正逐步加强。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明年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则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预测,明年经济形势总体将好于今年。
总体分析,明年深圳经济运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的形势总体上会好于今年。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综合考虑生产和需求等各种因素,预计今年深圳GDP增速将达到14%左右,明年很可能略高于今年。
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入手,解决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等深层次的矛盾。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领域,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大金融对经济支持的力度。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要继续重视和积极做好对外经济工作。大力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结构,鼓励和支持扩大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抓住国际经济可能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深圳经济的发展。
第三,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改善企业投资回报预期,为深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刺激消费,加大消费信贷规模,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第四,在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抓好传统产业的发展。深圳应充分利用自身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这些技术大量应用到纺织服装、钟表、家具、皮革、玩具、建材、食品、珠宝及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这也为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了市场空间,有利于扭转当前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效益下滑的趋势。要在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同时,积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