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中的兴趣培养
陈燕彬
(福建省德化县第六中学 福建·泉州 362500)
摘 要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特别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音乐课改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去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兴趣,带着这些思考,我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音乐课 兴趣 培养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给他过去的学生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应该有一个唯一的职业,这就是:他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那么,在音乐课改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去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兴趣,如何达到“乐”(音乐)即“乐”(快乐)的效果呢?带着这些思考,我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引发学生的音乐向往,我认为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音乐犹如月光、空气、水一样,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须。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诱导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微笑地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奏。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做法。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
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幅或几幅图画(幻灯或挂图),使学生对图画产生兴趣再进入内容。如,在七年级学唱《渴望春天》时,我先出示几张春天的水墨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来想像歌曲描述的内容,各抒己见,积极探索,也可以进一步询问他们诸如“如果你是这歌曲的创作者,你所拟设的乐曲基调会是什么”等问题。这样的导入趣味盎然而符合学生的天性,效果定比直接说今天教唱什么歌要好得多。
所有排序分析及排序图的绘制运用 Canoco 5.0软件完成。其他数据分析及绘图运用Office 365完成。
模拟表演是一种实践活动,它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从事与这一角色相适宜的活动。其优点是能让学生从活动当中了解主题内容,深刻体验角色的行为、语言及内心的感受,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欣赏七年级《新疆之春》这一课中,我让一个学生把在课下做了的道具拿出来,打扮成新疆姑娘的模样。只见这个学生伴随着《新疆之春》音乐,跳着新疆舞走进教室,同学们既好奇又愉快地进入了新课。
2.1 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 地塞米松组术后1 d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1周视力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体验过程,激发学生音乐情趣
(3) 2倍P-P间期大于一个逸搏的R-R间期。如图8长导联所示,根据测量出的间期,可清楚地观察到所有的2倍P-P间期(1.54~1.66 s)全部大于逸搏的R-R间期(1.50 s)。这是由于逸搏的频率快于P波频率的2倍,即逸搏总是抢在第二个本应下传P波(上方标有P2)之前抢先激动心室,从而产生了一次新的不应期,导致本应能下传的P2被干扰而未能下传,表现出连续的P波不能下传心室,其心电图表现类似于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我非常赞同一位著名音乐家的观点,他指出: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激趣是在导趣的基础上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音乐探求兴趣。
2.1 电教媒体与各种教具结合
用表演或演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音乐课有不同于其它文化科学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通过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等来补充。如果在综合训练中按节奏编曲,曲调创编接龙,即兴舞蹈等就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更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即兴表演——人物》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聆听、提问、欣赏、语言渲染、师生互动、电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随后,我又把这样方法引导至乐器合奏、打击乐伴奏、集体舞组合等,因为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还有利用猜谜、故事、音乐、录像、游戏等方法导趣。
2.2 表演活动体验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教《春江花夜月》时,我首先通过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并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记忆旋律;然后又引导学生观察聆听演奏的乐器(古筝)音色、形状特点。利用电教媒体和各种教具结合进行教学,既培养了思维能力,训练了技能,而且让学生亲身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3 师生互动,探寻音乐乐趣
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往往都是一些比较枯燥的或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很多能获得大量的丰富而有意义的知识活动却不能在课堂上展开,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造成的。因而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就成为一种非常有益的培养兴趣的形式。
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音乐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例如组织对歌接龙、节奏模仿秀、集体项目(舞蹈队、合唱队、器乐合奏队)、个人项目(独唱、独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发展特长有很大的作用。在轻松没有压力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自由参加活动获得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了极大提高并有了初步的收获。同学们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对我这些年来对音乐兴趣培养的肯定与鞭策,我将一如既往地在这个方面挖掘、尝试、反思和提高,以期待让自己所有的学生能借音乐兴趣的小小舞台去演绎人生的大精彩!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音乐课论文; 兴趣论文; 培养论文; 福建省德化县第六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