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德冲

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黑龙江 伊春 153100

摘要:目的 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低肺功能 肺结核毁损肺患者 48 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术后肺结核转阴情况、 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 48 例患者痰培养均为阳性, 术后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均为 95. 8% ( 46 /48) 。术后 3、6 个月,患者 FEV1 及 MVV 显著高于术前( P < 0.05) , 而 PaCO2 显著低于术前( P < 0.05)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肺切除可明 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肺结核; 毁损肺; 低肺功能; 全肺切除术

肺结核毁损肺通常是由干酪性坏死、纤维空洞及 支气管扩张引起,常伴有肺组织不张,导致肺组织严 重破坏,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从而使治疗难度增 加,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及生 活质量。由于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规则,病程长, 致使病情反复,出现结核菌耐药,导致干酪性坏死、纤 维空洞及支气管扩张及毁损肺。临床观察表 明,全肺切除术可有效清除肺结核毁损肺的坏死组织 潜在性病灶,术后治愈率及痰菌转阴率均较高。 笔者采用全肺切除术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 者 48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 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 48 例,均符合 WHO 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发现结 核灶和肺毁损,痰培养阳性,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 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50% ~ 59% 。排除患有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手术禁忌证者。其中男 32 例, 女 16 例; 年龄 20 ~ 62 ( 41.4 ± 5.6) 岁; 病程 2 ~ 11 ( 6.5 ± 3.7) 年; 左上肺毁损 15 例,右上肺毁损 14 例, 左侧全肺毁损 10 例,右侧全肺毁损 9 例。患者入院 前抗结核治疗均 > 1 年,临床表现为反复低热、咳嗽、 咳黄色浓痰及间歇性咯血等。

2、治疗方法

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药敏实 验及痰培养结果,在术前应用 3 联或 4 联疗法进行 3 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手术具体操作: ( 1) 患者采取侧 卧位,静脉复合麻醉后进行气管内插管,然后从后外侧第六肋间进入胸部,对肺部病变进行胸膜外分离, 并于肺门处转为胸膜内分离,切开肺门前胸膜,同时 纵行切开前纵隔胸膜,左侧从主动脉弓到肺韧带,右 侧从奇静脉到肺韧带。( 2) 分离结缔组织,使表层肺 动脉及肺静脉显露,及时处理主支气管及肺上静脉, 切断肺下静脉及肺韧带,用线结扎血管后切开前后层 胸膜,有效切除患侧肺,最后间断性缝合支气管残端, 使用周围胸膜组织进行包埋。( 3) 术后常规放置引 流管,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流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的变化,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 6 ~ 12 个月。

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后痰转阴情况、治愈 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的 肺功能情况,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 FEV1、最大通气量 ( MVV) 及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

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0.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治疗前后用配对 t 检 验,重复测量资料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 P < 0. 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术前 48 例患者痰培养均 为阳性,术后痰培养阳性 2 例,阴性 46 例,转阴率 95. 8% ; 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肺功能正常、痰菌阴 性) 46 例,治愈率 95. 8% 。治疗期间,1 例患者发生 感染,1 例发生胸腔内出血,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 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肺切除术前后肺功能情况

术后 3 个月,患者 FEV1 较术前明显升高( P < 0.01) ,MVV 略有升高, 而 PaCO2 明显降低( P < 0.01) ; 术后 6 个月,患者FEV1 及 MVV 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 3 个月( P < 0.05 或 P < 0.01) ,而 PaCO2 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 3 个月 ( P <0.01) 。见表 1。

三、讨 论

临床观察表明,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多数 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组织不张、纤维空洞、干酪性坏 死、大出血及继发性感染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伴 有咯血症状。由于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常会产生耐药 性,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工作中,治疗肺结核的首选方法是抗结核治疗, 但用药时间的延长,结核菌的耐药性越高。因此,患 者一旦被确诊为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应积极采取 措施进行治疗,及早进行手术。

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的常见手术方法包 括病灶清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及全肺切除 术等,其中全肺切除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表明,全肺切除术通过切除病变性肺组织、 支气管、肺血管及淋巴管等,使病灶及传播通路得以 清除,同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痰菌 转阴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肺功能 障碍分级主要依据 FEV1、MVV、用力肺活量( FVC) 、 PaCO2、PaO2 和肺活量( VC) 等指标的结果而定,其中 最可靠的指标为 FEV1 和 MVV,且测定 FEV1、MVV 及 FVC 对于肺叶切除术及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预测 价值,因此临床上通常将 FEV1 和 MVV 视为筛选手 术适应证的主要指标,若 FEV1 30. 0% ~ 50. 0% , 表明肺切除术存在较大风险。由 美 国 胸 科 学 会 ( ATS) 和欧洲呼吸病学会( ERS) 制定的肺功能指 南指出,肺功能障碍程度仅依据 FEV1% 值进行判 定,即 FEV1% > 70% 为轻度障碍,60% ~ 69% 为中度 障碍,50% ~ 59% 为中重度障碍,35% ~ 49% 为重度 障碍,< 35% 为极重度障碍。本文患者术前肺功能 检测指标均在低肺功能范畴内,行全肺切除术后 3、6 个月,FEV1 及 MVV 均有所升高,而 PaCO2 有所降 低,说明全肺切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全肺切除术前及术后,进行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具 有重要作用,术前化疗有助于缩小病变范围,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手术难度; 而术后化疗有助于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8]。但低肺功能肺结核毁 损肺患者不仅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灶,且通常伴有慢性 化脓性感染,因此术前应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有 效控制体内炎症; 采用支气管及体位引流给药,以促 进痰液的排除,清除空洞内结核菌[9 - 10]。此外,年龄 亦是影响全肺切除术疗效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多数 年轻患者体质较好,手术耐受性强,而老年患者体质 较弱,手术耐受性较差,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手术风险 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般不建议行全肺切除术。本 组患者均为中青年,体质状况较好。本文 48 例患者 中临床治愈治愈率 95. 8% ,且痰菌转阴。治疗期间, 无严重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说明全肺切除 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 肺切除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肺结核转阴率,具有 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 刚,王 盛,周旭东,等. 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 者行全肺切除手术的疗效探讨[J]. 临 床 肺 科 杂 志, 2012,17( 2) : 294 - 296

论文作者:李德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德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