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非常的快速,其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操作内容,主要是对结构强度有效提高,最大程度防止出现变形与裂缝等质量问题。但是,目前阶段,不少项目都存在着裂缝与变形问题,不仅对操作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未来使用安全形成了威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对该项技术全面了解,并制定有关的建设方案,保证质量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其不仅仅是会对人们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许多城市产生影响,所以其质量是一定要确保的。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为材料、施工、温度等原因存在着裂缝问题,急需得到解决。所以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进行探讨,其中会重点探讨裂缝问题,希望对提高施工技术有所帮助。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
发展到现在的建筑工程,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思维对其实施分析。现今人们对建筑产生的各种要求,导致必须高度重视一部分问题。由于自身存在的结构与材质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科学解决。其中裂缝是最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解决。其中注浆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针对现代建筑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需要基于原理和技巧分析存在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修补效果。
2施工技术出现问题常见原因
在结构施工操作中,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表面十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很多因素都容易引发这部分质量问题,具体如下:
2.1内外部温度差异
在配置混凝土时,水泥发生水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大量热量。在内部迅速聚集这部分热量,短期难以排除,形成了内外部温度差异。进一步形成的温度作用引发了裂缝。此外由于结构相对较厚,操作中,还会产生钢筋无法向内部充分深入的现象,直接改变了内外部应力,增加了裂缝出现频率。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如寒流与暴雨也会快速降低外部温度,或者是外部温度在高温状态下极具升高等,使内外部产生阶梯性的温度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内部预应力,温度巨大差异形成裂缝。
2.2荷载力影响
之所以叫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因为其自身规模相当大,这也就导致在相应的处理过程中极容易带来较大的荷载应用力影响。而且混凝土材料中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就极容易带来一些裂缝隐患。这些隐患虽说没有发生,但都是潜在的,都极可能引发灾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撑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三种。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2.4地基发生变形
在工程项目中地基是主要部分,在完成施工以后,由于各种力的影响,地基变形问题十分普遍,比如沉降和偏移等,这一现象也影响了混凝土,导致其内部形成了应力。一旦持续堆积这种应力也会显著超过其抗拉强度,引发裂缝,甚至断裂,严重威胁项目安全。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介绍
3.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是要准备好施工材料,对于进场的施工材料要严格把控,只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确保施工技术的正常发挥。施工前,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能满足建筑工程浇注工艺的要求,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生产日期、包装质量以及产品厂家的信誉、通过度,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是对具体工作的混合,它是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水平整体抗压能力,具体要求骨科配比必须严格,混合时间的控制,对不同类型、不同水泥强度进行严格检查,混凝土掺入外加剂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误差在5%,防止局部搅拌过度不均匀。
3.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属于一项关键施工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等需要熟练把握各项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标准,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对模板质量、预埋构件位置和钢筋数量的检查,保证这些施工环节符合施工标准,之后展开浇筑施工。另外,还需要注意模板和钢筋清理,清除表面存在的油污和锈蚀,保证模板表明清洁性。认真封堵模板边缘孔洞和缝隙等,适当洒水,保持其湿度。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排水清除等方式将地基表面的淤泥扥杂质清除干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做好浇筑高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度需要控制在4.0m左右,如果选择分段浇筑方式,还可以利用溜槽和串筒等使浇筑垂直度得到保证,避免浇筑完成后出现离析等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尽量选择分层浇筑方式,保证每层浇筑厚度一致,结合振捣器设备型号和性能等因素分析考虑,实现对浇筑厚度的有效控制。泵送混凝土浇筑厚度尽量控制在60cm左右,非泵送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以内。同时还需要注意浇筑时间的控制,不管选择分层浇筑方式还是推移浇筑方式,都需要保证下一层的施工在上一次初凝前进行。
3.3材料质量
相关操作经验表明,采取质量较好的水泥可以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主要原因是在水泥水化操作中,由于选择品种缺乏合理性,直接出现质量问题,出现大规模热能,引发裂缝。为了对其有效控制,尽量选择低热或中热品种,避免使用发热速度快,并且释放巨大热量的产品。另外,在浇筑操作中还可以掺入一定的外加剂,可以优化材料易性,对其严格控制。
3.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所以关于养护的方法应该采用保温保湿的方法。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方法一般是将麻袋或者是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上。比如在浇捣之后的四到五个小时之内,应该在表面进行抹面,然后用温水浇在表面上进行保养,保养之后用一层塑料薄膜铺在混凝土表面上,在中间加盖两层麻袋,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用来保温。在养护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及时的去检查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和干湿情况,并且要及时的浇水,确保混凝土的湿润度。我们还可以采用搭建挡风、遮阳保温棚的方法,相对来说前者更加的经济适用。在混凝土养护的时候,养护人员应该随时的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的变化,如果内外温度差过大一定要及时的选用有效的办法来进行处理。另外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能够低于14天。
结语
为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降低内外温差,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要求,施工结束后,不能忽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因时因地制订相应措施,使混凝土强度向正常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此外,混凝土在拆模时也要到考虑到温度和风力等因素,防止建筑产生裂缝。除了以上内容,还有浇筑技术、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等其他技术。
参考文献:
[1]梁业丽.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8):109–110.
[2]王国标.关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5(14):98–104.
[3]韩智凡 .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J]. 南方农机,2018,49(14):182.
[4]欧宇林 .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标准施工技术 [J]. 中国标准化,2018(8):112-113.
论文作者:张信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操作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