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新概念:数字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概念论文,人类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化革命是信息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革命,也是科技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并将引起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再一次改革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人类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世纪之交,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正在把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带入高科技经济时代。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 至少有150 多个国家开通了互联网, 1998年全世界有一亿人使用因特网,一些专家相信2005年可能有10亿人上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因特网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因特网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2000年,利用因特网进行的企业间交易将超过3000亿美元。相应地全球因特网服务业的收入在今后5 年内将以每年平均6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可望达到78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因特网服务业的收入已高达78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71%,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报告,1998年全球数据管理软件市场发展迅速,市场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
1998年10月及11月,英国“空中广播”和“数字传送”两家公司,先后推出了数字电视服务,英国广播公司也开始在以数字信号为主的“数字革命”的浪潮中,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成为欧洲第一个拥有卫星及地下数字电视网的国家。
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信息处理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数字化的最神秘之处是将人类的一切信息都以计算机语言0 或1的二进制数来表达。数字世界从本质上说可以不断升级, 数字化的好处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的功能。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数字化信息革命实际上是一群高技术综合发展所引起的技术革命。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融合,这种融合称为数字融合,这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它主要包括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压缩等五大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三化,数字化是技术手段,网络化是实际途径,信息化是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
数字化是人类社会21世纪文明的显著特征。数字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观念的全面更新,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可以在家中完成大部分办公、购物和娱乐需要。在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必然会通向每一个家庭,智能住宅这种数字化生存模式将会成为新的时尚。比尔·盖茨耗资8000万美元的智能家居让我们耳目一新,多么美妙的数字生活:每天早晨,轻柔的音乐将你唤醒,走在屋中,前面的灯光渐渐明亮,身后的灯光逐渐变暗,音乐始终伴随在你的身边,屋中没有一个开关,但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说:“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
与信息数字化相应的是数字管理,其核心是授权与开放,给员工以能力和激励,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决策和自主决策。数字化管理的基本观点是:知识资本=能力×热情,未来信息化社会中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资本;管理者是服务者和创新者,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运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思考未来以及怎样引导下属走向未来。
二、数字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进入90年代以来,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系逐渐走向国际经济舞台,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在商贸活动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使得今天的商场竞争显现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特点。有人说,没有互联网的电脑是一堆废物,即使加入了国际互联网,而难以在商战中取得优先地位的企业也只是一家不成功的企业。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小,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可以说今后的商战将更加趋向于电子化、信息化。日前,我国企业在信息数字化领域还大大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据《计算机世界》报1997 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输入、输出的信息流量中,我国仅占0.1%和0.05%, 而美国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原因是由于两国在网络发展时间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而造成的,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迎头赶上。
1997年前,在全球1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4 %在网络上实现了电子商务,而到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9%,预计到2000年, 全球电子商务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据估计,到2003年,仅美国电子商业的交易将达到13000亿美元。目前, 数字化信息革命给美国产业每年带来至少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美国1992年的GNP约6万亿美元,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可拉动美国的GNP每年增长3%左右。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等一些新的概念之后,美国副总统戈尔推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戈尔去年发表的《数字地球——认识二十一世纪的地球》,认为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捕捉收集处理和展示信息的手段,但大量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处理,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例如,一颗地球卫星每两周即可发回地球完整照片,所收集的信息浩如烟海,但绝大部分信息只是储存在数据库里,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无关。
“数字地球”是一个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的数据星球,与地球有关的庞大数据(几十亿亿字节)都可以存储在里面,人们借助头戴显示器、特制的数据手套等高分辨率展示工具,就可以在全球做自由翱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笑间可“神游”到万里之外或千年之前,寻访南极的一座冰山或会晤古埃及的某位法老。借助“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那里,都可以按地球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全方位的信息。
建造数字地球所需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大容量储存技术、卫星遥测技术、宽频带网络技术、网络的可兼容性、超数据技术、图像自动诠译技术、不同来源数据融合技术,以及能自动寻找和合并关于地球某一特定地点信息的智能体等。
“数字地球”大概分为三个阶段来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第一阶段首先把各个渠道现有的地球数据综合起来,可以由各地分别整合各自地区的地球空间数据,逐步充实“数字地球”工程的内涵;第二步是开发一米分辨率的数字世界地图;第三阶段是把有关地球和人类历史所有的数据“都置于使用者的手指尖上”。
“数字地球”具有大规模、高投入、跨学科、全球性的特点,与其它的科学概念相比,“数字地球”的概念不是由科学家,而是由政治家提出来的,不是用科学语言而是以一种近乎科学幻想的语言来表达。“数字地球”作为描述整个地球上各类信息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共同框架的一项复杂系统的创新工程,这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和艰苦努力,还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无论是国际间综合国力、高科技的竞争,还是具体的“数字地球”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竞争。美国政府仅在改进计算机、软件及相应的培训方面的专项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每年230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7 亿美元。高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显示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是成就事业的第一要素,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为实施数字化战略,我们就必须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将提高管理素质及培养精英拔尖人才同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效益。
三、数字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依据
“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很快引起各国政府、科技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注意。江泽民1998年6 月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提到要重视“数字地球”的研究与建设。我国十分重视地球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法规建设、空间数据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讯网络建设、国产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制定的各类科技攻关计划为发展“数字地球”提供了现实的技术基础、科学基础和人才储备,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发展数字地球提供了通讯支持条件。同时,我国积极构筑“数字地球”,以促进我国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建立“数字地球”所需的原始数字化数据和相应资料,这包括难以数计的各类数字化地理基础图、专题图、城市地籍图等。目前,全国范围的1 比25万和1比100万的基本地形图已经数字化完毕。下一步将进行1比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数字化工作。我国已经发射了68颗卫星,获取了高分辨率的全景摄影图像,建立了多个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和处理气象卫星等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经在建和计划建设中的大中型地理空间数据库多达200多个,在中国21世纪议程的62 个优先发展的项目中,有42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建设“数字地球”的目的是使地球空间信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史无前例的最大限度的广泛应用。在农业上,可利用空中早期监测,制定杀虫、施肥和灌溉计划,由于其准确性,将发展出所谓的精细农业;同时,借助“数字地球”还可以作出准确率更高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数字地球”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策依据。军事、救灾以及旅游娱乐等也可通过“数字地球”来实现其最佳效益。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对这一空间的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是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基础。《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展示出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的国土具有先天的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的60%是山区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年遭受土壤侵蚀和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占有量的1/4, 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尤以旱涝、地震灾害为甚。 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1/6~1/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3%~6%,死亡人数约1~2万。从隋朝至今的1500年间,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2亿,每年平均灾害的次数也从0.6增至3.9,增加6.5倍。我国在农林牧矿等12 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在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下,用1 美元能办成的事,在中国要花费1.25美元。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上升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全国1/2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0%,垃圾占地达75 万多亩, 因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2000亿元。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上述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倍,平均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的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 倍。
综合考虑有关方面的因素,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序的通过3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地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门槛。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稳定在16亿人口左右;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经济时代,这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今天的选择、今天的努力将意味着明天的实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