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城连墟乡中心学校 刘顺桥
【摘 要】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初中政治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要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可从课堂讨论的题目设计、组织形式、要求和总结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讨论;实效性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各级公开课中,发现课堂讨论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重形式轻效果,华而不实;讲数量限时间,浮光掠影;求自主疏指导,失控失度;唯结果轻过程,缺乏动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学生都在热烈地说着,实际上只是泛泛而谈,真正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弄不清问题的实质,出现“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的现象,实效性不高,甚至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意义。
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的讨论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设计课堂讨论的题目
要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目,目的要明确,努力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其中的道理。设计的讨论题目要注意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当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能有效引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能够侃侃而谈。讨论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达到效果,即所谓的“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讨论题目设计应难易合理,太难的题目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而太容易的题目没有思考的必要,也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讨论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先易后难,难度逐步加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合理有序。讨论题的设计可以选择一些热点话题,学生在讨论中应当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据,这样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授第五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学校为防止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了监视器,这一做法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积极踊跃,并立刻形成了正反两种观点。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双方相持不下时,笔者适时给出观点:首先,学校应当关注未成年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其次,监控的出发点是对学生加强管理和关心保护;最后,合理确定安装地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科学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最终决定其讨论效果。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班级或学习小组,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从教学实践的出发点看,以小组或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讨论的效果最好,主要是此种规模的组织形式最适合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时间安排合理。
从课堂讨论的实践来看,前后座位的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比较简单易行,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又可以使讨论能够迅速开展并深入进行。为了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合理开展,教师还应确定一个责任心和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并代表本组就讨论结果发言。此外,各个小组还应确定自己的小组名称。
经过明确分工后,学生各司其职,激发了讨论的积极性,为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可以说,合理的组织形式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
三、明确课堂讨论的要求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之前,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讨论的实效性。如在执教第三课第二框题《男生女生》时,笔者安排了一个讨论:请学生确定优秀男女生的标准。并提出了讨论要求:1.列举时请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着手;2.在列举的内容中标出小组认同度最高的几条;3.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注意书写规范;4.讨论时间5分钟。
由于有了明确要求,学生讨论的效果较好,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很高。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则讨论就会变得随意,甚至有学生在谈论与主题无关的事情,使效果大打折扣。
四、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
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因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各个小组的学生构成和思考方法存在差异,其最终形成的意见不一定一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时间了解每一组的讨论情况,所以在学生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统一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于各个小组讨论过程中争执不下的观点及其理由,由组长记录下以后可以由全班学生再次进行讨论。这样的交流既可以促使各个小组关注讨论品质,又可以促使学生把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总结时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对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加以评价,对讨论认真、成员参与度高的小组及时给予肯定,对讨论不够积极的小组及时指出问题并提出要求;二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点评并总结。师生的交流总结,可以深化学生课堂讨论的效果,并为以后类似的讨论提供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可能。
总之,教师尽心组织、科学安排、适时调控、及时总结,课堂讨论就会更加有效,课堂也会更加精彩和充满活力。
论文作者:刘顺桥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小组论文; 效果论文; 题目论文; 组织形式论文; 论题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