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
摘要:“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政府和社会合作(PPP)模式的推广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起,财政部和发改委积极推动PPP的发展,国家各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一系列文件推动PPP项目的落地。随着PPP模式不断发展,各省市积极响应,推出大量PPP项目。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国家债务率逐年提升,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欧盟债务率高达 83. 5%,政府财政压力大,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而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基建领域不仅面临资金短缺困境,还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约束,这些都与我国当前经济情况形成了巨大的互补性。据世界银行测算,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 10%,长期潜在 GDP 增长率将提高 1%。特别是在个别国家经济逆全球化情形下,将我国 PPP 项目成功经验应用于“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有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破解“逆全球化”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PPP模式风险分析及现行市场实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分析;现行市场;实用解析
1、前言
当前PPP模式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合理地将PPP模式应用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公司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的发展活力,从而推动我国现代社会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PPP 模式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既能解决现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过大等问题,又符合国内释放优质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是构建互利互惠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策略有很多,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相结合,采用比较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方法,才能使得最后风险识别的结果是精准的,可信的,完整的。国内外关于PPP的风险识别主要列示见表1。
表1 风险识别的三种不同方法
基于我国实际国情及现行相关管理制度,对以上三种风险识别方法是否适用进行相关分析如下。
2.1头脑风暴法
我国政府机构建立有覆盖面广,层次水平高的专家库资源,具备完善的征询抽选制度,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能够比较顺利的召集到较多的专家,开展项目研讨会,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在项目的前中后期都能有完善的风控体系。以我国国家体育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对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进行简单阐述。首先采用征询的方法征询了21位专家对项目风险的意见;其次,将21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第一轮的统计,得到初步的风险清单;然后再统计21位专家对项目风险在某一领域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不同意见,政府部门需要请21位专家开专门的研讨会,主要议题就是找出共识的大风险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在会议过程中,让专家各抒己见,求大同,存小异。
2.2WBS-RBS法
我国PPP模式主要适用于资金要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中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投融资、项目实施和运营权移交4个阶段,将每个阶段拆分为小环节,可以在分析工作环节的基础上把控风险。此方法适用于较为简单的项目,这样容易将风险分解至各个既定环节来分析。
2.3故障数法
我国开展和应用PPP模式的时间不是很长,暂时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都在不断更新、规范。目前我国的PPP项目还比较少,整个项目阶段完成建设的案例就更少,暂未发现有失败的相关案例,也就无从全面剖析相关风险因素。因此,该方法在我国目前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比较难以运用,但也可统计分析国外PPP失败案例来供人们借鉴和参考,并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始终扮演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角色,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新兴经济体开始以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推动着世界经济舞台上角色的转换。以亚洲地区为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显示,亚洲地区经济表现优于全球且增长强劲,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将扩张 5. 4%(表 1)。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倒逼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建设步伐,迫切需要将 PPP 模式应用于“一带一路”,加快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实现沿线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现行市场应用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日常的PPP模式中,参与方在合同约定中没有将合同界定清楚,不知道是一个行政合同还是商事合同。如果是行政合同,那么合同双方是不平等的,在今后的合作中,拥有公权的一方拥有绝对的强势,这一现象主要还是政府机构没有转变以“我”为主的观念。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要尽量平等参与双方的关系,PPP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而非零合,要约束政府机构的公权,更多的保障社会资本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PPP项目中的参与各方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使我国的PPP项目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3.2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的职能
在PPP项目下,政府机构都发挥着直接负责人的作用,所以如何发挥领头羊作用就很重要。首先,在招投标过程中要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不能把签约的权利下放到具体的某一部门,而是要明确到项目直接负责人,由其代表政府签约,这样才能保证签约行为人所做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在PPP模式中要从公权机构转变成一个监督者的形象,做好沟通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给私人部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公开的信息,在保护项目整体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私人部门的盈利目标。
3.3获得政府的收益保证
3.3.1运营收入的保证
以公租房PPP模式为例,主要是政府通过保证最低入住率和标准租金收入以及政策性补贴来保障运营收入。但是在审计署近期公告的内容中,有部分地区的公租房建造进度缓慢,且入住率低,当地政府未在公租房方面下足精力。所以,政府机构不能仅仅以获取政绩来建造公租房,要实际为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参与方的信任。
3.3.2特许经营权的安排
以公路PPP模式为例,在建设过程中,吸引了巨额的社会资本,在建成之后政府把收费站交由企业运营,特许经营期满后政府就收回公路的收费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领导可能会调任或换届,但要保证特许经营权的稳定,不能因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或相关负责人调任而影响社会资本的利益,这样会对PPP模式中的参与方造成一定风险。
4、结语
在我国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项目模式。然而,在PPP模式下项目建设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PPP项目的顺势实施,所以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而全面提升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效率。国内形势日益发展反推动世界格局,以及在世界格局的引导下具有我国特色的PPP项目正在逐步启动,从而风控尤为重要,盈利发展是根本。
参考文献
[1]杨沙.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经贸实践,2016(22):82-83.
[2]刘运华.PPP投资与建设模式下会计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5)39-42.
论文作者:何恬1,寿文超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模式论文; 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我国论文; 政府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公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