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逐渐增多,工程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引入招投标制度的时间不够长,经验依旧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使得目前在招投标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或缺陷,如招投标双方操作不规范、评审不严格、挂靠、围标串标等,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文章将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
引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在逐渐增加当中。国内很多大型的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项目以及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项目、企业承建的项目等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工程承包。工程项目的承包工作,都是建立在招投标之上的。招投标活动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决定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的质量是否良好。
1新形势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招投标行为有待规范
(1)招标单位不规范操作。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律的规定, 在项目招投标中, 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擅自进行非法招标, 招投标双方不得建立私下不正当关系。然而在实际招标操作过程中, 很多企业却并未依法实施, 非法招标、弄虚作假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部分企业招标工作中, 还有非法干预和不当操作的情况, 事先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划分, 由各个小组予以分别控制, 从而达到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此外, 一些企业在招标工作开始后, 擅自变更招标内容, 提高承包企业投资额, 不仅影响了项目招标工作的进行, 同时也损害了承包方利益。(2)投标单位不规范。不少投标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顺利获得中标资格, 往往会进行工程报价造价。有的投标单位甚至会通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通过较低的报价来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以实现。此外, 在投标过程中, 一些投标企业往往会通过资质挂靠、围标和串标等方式获得中标资格, 造成对投标单位利益的损害。
1.2评标问题突出
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评标工作体系, 导致评标工作出现合理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同时, 由于评标人员的主观态度及自身职业道德, 导致评标工作不够客观公正, 部分评标人员为了追求一己私利, 铤而走险, 逾越法律红线, 恶意评标, 导致评标工作公正性缺失。实际上, 评标工作就是对投标书进行合理解读, 为每个投标人给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现阶段我国采用是通用评标方法, 使得评标工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对评标质量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使得评标工作丧失了公正性与合理性。
1.3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现有的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合同管理从合同制定到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再到双方履行合同内容整个过程都没有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合同双方或多方的矛盾纠纷。不少招标单位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合同制定过程中制定一些不公条款,导致招投标双方权利与义务出现不协调。此外,也没有在合同中明确划分双方责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矛盾与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致使各方利益均受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规范招投标市场
工程项目招标的规范性直接决定着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因此必须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要规范招投标工作,并在以往招投标工作中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规范招投标市场;要加大招投标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对招投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所有的进行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下进行;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投标单位参与到招标的监督中,保证所有投标单位具有知情权,严厉打击企业高管为自身利益私自实事工程承包;要对招标实施过程进行规范,要将招标信息进行公开公布;对于投标单位要进行监督和把关,严厉打击挂靠和非法转包等违法现象。
2.2积极构建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 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投标单位制作质量较高的投标书, 给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的同时提高其中标的概率。目前, 在招投标工作中非法操作的情况依然存在, 因此, 也就有必要加强并不算完善的激励机制, 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 对从项目招投标阶段到工程施工阶段存在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单位, 给予降低信用等级处理, 以确保招投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2.3提高招投标评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为了更为专业科学地开展评标工作, 必须加快建立专家评标制度, 选聘具有丰富的招投标工作经验的专家进行评标, 综合考虑专家的职业态度、专业素质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 重视对评标专家的教育和培训, 使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加强评标管理, 保证评标工作的专业性, 对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在评标过程中, 评标人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工作思路, 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平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获取招标相关信息, 实时发布招投标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干预和限制招标行为, 采用合理的评标方法和准则, 并在招标文件中加以指标, 严禁非法篡改, 否则追究相应的责任, 此外, 还要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评标标准作为评标的重要依据。
2.4构建大监督框架,实施全程监督
对于投招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整治的根本方法还是监督。虽然监督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其监督的力度一直难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投招标的监督的时候, 大多数监督方都不能够全面的进行工作, 无法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完善的监督。因此, 在全新的监督机制建设的时候, 就需要让监督更全面, 要针对每个部分、每个细节进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2.5强化合同管理
首先,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强化中标单位控制与管理,保证合同的签订满足公平和公正原则,从合同的制定到落实过程中,都应接受统一管理。在落实招投标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确定中标单位及其责任人,投标单位中标一月后与其签订合同,主要是招标与投标文件合同。其次,规范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的统一管理。始终坚持公平与公开的招投标工作原则,确保每个投标单位都享有知情权,统一实施,保证竞标的公平性,及时将招投标工作规范与规定予以公开,依法处置在招投标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的单位与个人,营造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市场。最后,招标单位应合理制定评标指标与原则,并对外公开,不允许私自变更投标内容与评标原则,不可随意将评标方法充当评标准则。同时,把好投标单位审查关,主要就投标单位资质、信用度以及以往中标工程等进行审核,坚决打击资质挂靠、串标等行为,及时将招投标项目内容、建设规模以及实施价格对社会公开。
结语
总之, 在新形势下, 为了有效提高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水平, 必须不断提高其规范化水平, 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公平与公开, 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核, 杜绝资质挂靠的行为, 做好招投标评审工作, 选择合理的中标单位, 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迪.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的几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
[2]吴莹.关于新形势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研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5(18):245.
[3]储永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建议[J].房地产导刊,2015(33).
论文作者:王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招投标论文; 评标论文; 单位论文; 工作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合同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