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正义及其凸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对正义的追寻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落后到发展、由不合理到合理的无限发展过程。审计正义是正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凸现的一个重大伦理问题。审计正义以规范性为主要特征、从制度或体制的视角对社会正义进行审视,表达出人类对正义的追求。随着世界经济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所披露出的种种经济现象日渐受到普遍关注,审计领域正成为当代社会正义问题中重要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领域之一。与此相一致,对审计正义的研究正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
审计与正义:关联与冲突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正确把握审计与正义的关系,是研究审计正义问题的重要前提。
(一)审计的含义
在中国,审计滥觞于夏朝,“审计”与会计(上计)、考课(磨勘)、监察等存在密切联系;秦汉以后的会计则“计较”钱物,审计的特征较明确。宋代吸取了历代审计的经验教训,发明和使用了“审计”一词,设立了审刑院、审官院、审计院,以加强对司法、官吏的监督,通过“每岁校天下税账登耗以闻”,上账簿“详知国用之盈虚”,以实现为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监督服务的目的。
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审计不断得到发展,审计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审计学》著作提出,“社会主义的审计监督,就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监督”。这就把新中国的审计定位为国家对其下属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监督。这一界定无疑抓住了历史上审计活动的最主要、最本质、记载又最多的审计现象。1995年版的《中国审计史》指出,“就审计的内容划分大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审计活动”:“第一,对财经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第二,对官吏在经济上的违法乱纪行为(即古代的所谓赃罪)进行审计纠弹”;“第三,对官吏经济政绩的审计考核”。李金华审计长则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审计的含义:“一是以财政财务收支为监督检查的对象,二是以审查账目为基本手段,三是拥有相对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机构或人员,具备上述特性的监督工作,就是审计”。
(二)审计与正义的关联
审计正义是关于审计活动和审计制度的正义,主要指人们在审计制度安排、审计活动中产生的正义观念、正义原则以及对审计活动和经济发展的目的、过程、手段、结果所体现的复杂关系所作的合理性评价。就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形式而言,审计活动体现了人的理性原则。作为一种理性的行为方式,审计与正义总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从“审计”一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讲,“审计”一词是从伦理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与道德(正义)紧密相关。审计的起因是对财政收支和对官吏经济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监督。中国古代审计与财政监督的客观需要紧密相连,与最高统治者通过“治官”来实现“治国”的统治理念直接相关。如周初就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要求群臣百官勤政廉政,从而建立起一套监督机制。
其次,从历史上看,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伦理文化范围中进行的,有其特有的伦理作为其观念、规则支撑。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与人的依赖”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整体性的实践方式决定了整体主义的伦理。这是经济史与伦理史的整体主义为主阶段。近代工业社会,“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主张“人为自然立法”,强调人与人的相互竞争。这是经济史与伦理史上的个体主义为主阶段。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伦理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权利平等。经济史与伦理史也进入了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有机结合的阶段,经济史与伦理史的联系更加紧密。由此可见,审计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伦理文化范围中进行的,都是以其特有的伦理作为支撑的。
再次,从经济学史来看,大凡能称学派并对当时及以后的经济思想发生影响的经济学,都与同时代的政治伦理观念相结合。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就开始探讨经济活动中的正义问题。经济学之父斯密是以道德哲学家的身份登上学术舞台的,他曾师从伦理学家哈奇逊,同哲学家休谟是莫逆之交。在斯密那里,经济学、哲学、伦理学始终是统一的。作为新古典主义边际效用论的代表,门格尔认为“一切经济理论的出发点都是人类的欲望本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动,对欲望的研究(对他的承认和理解)是经济学的关键”。与古典学派一样,马克思把价值论作为经济学说的中心和归宿,围绕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经济过程的探讨,研究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而应采取何种经济制度及运行机制。总之,自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活动中道德问题的研究。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经济主体欲望的承认、理解和监督是审计学的关键。
最后,从现实的经济实践活动来看,审计与正义也是紧密相关的。审计活动是人类的物质性实践活动,正义是以意义为核心的合理性实践精神。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实践精神的辩证统一性决定了审计与正义的相互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计与正义都以利益为共同基础和最终指向。第二,审计与正义都有规则的含义。审计既是活动也是规则;正义是一种实践精神,也是一种交往规则。审计规则更注重现实操作性,交往的实然性与利益直接关联;正义则更注重观念反思性、应然性,对利益有一定的超越性与距离感。审计规则和正义原则虽有区别但两者互为基础互相融合,审计规则离不开伦理意义的人文支撑,正义原则也最终以利益为基础并导向利益,两者统一于现实的审计实践活动中。第三,审计与正义都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原则,体现了人类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然,审计与正义的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经济活动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离开了具体的经济活动实践,也就没有审计与正义及其相互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三)审计与正义的冲突
审计与正义的冲突,是审计和正义具有内在关联、在同一本质基础上的主体间行为方式冲突、利益冲突、意义冲突和规则冲突。随着经济活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的确立,随着审计监督独立化进程的展开,审计与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日渐凸现,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审计与正义的冲突首先体现在人类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的冲突上。在经济学家看来,有效地利用资源来达到目标,这就是经济理性的根本内涵,即“人的自利性假设、极大化原则、个人自利行为与群体内他人自利行为的一致性假设”。事实上,人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和对经济成就的判断,这两个问题本身都浸透着伦理的因素,都受到人类整体理性的影响。然而经济学对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设定过于简单、狭隘和武断,对经济成就的判断也由于缺乏“人类最终目的是什么”和“怎样的经济活动使人幸福”.这样的伦理思考,在大量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面前显得既狭隘又苍白。因而,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也只能接受这种经济发展的二律背反规律,因为它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整体理性。
其次,审计与正义的冲突也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类整体发展的冲突上。在现实中,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存在严重的冲突。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当代各种全球性危机,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仅如此,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还造成了人的异化和社会关系的物化。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审计监督往往或只能仅从物与物的关系出发,仅仅以物的扩张、GDP的增长、物质效益的增加为价值标准对经济发展进行评判,这种单向度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导致了经济发展与人的整体发展的严重冲突。
再次,审计与正义的冲突还体现在审计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冲突上。通常人们往往把审计理论看成是一门研究“如何查账”的“技术科学”,却忽视了审计发展问题的另一面,即“为何查账”这一价值论、目的论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对“为何查账”作出合理的回答,我们的审计就会因失去价值论基础而发生意义危机。而在传统哲学看来,现实的就是合规律的,合规律的就是合理的、有价值的,合规律成了决定人们行为的惟一尺度。实际上,自休谟以来,许多思想家都意识到,从“是”中推导不出“应当”,从事实判断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合规律性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监督与正义的紧张关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伦理问题,即:审计能够做的是否是应当做的?“能够做”和“应当做”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审计监督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审计与正义关系的考察,笔者认为,就审计本身而言,审计活动的确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相对于一种审计活动的操作过程而言,审计的确有与正义不同的价值。但审计活动无疑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当我们把审计活动放到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中考察时,的确有一个审计正义的问题。因此,对审计发展规律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现实的审计发展道路的价值论的评价和社会评判;合规律性的审计发展仍然需要以人为中心的尺度和正义原则的评价和规范。
审计正义凸现的背景及其意义
如马克思所言,正义、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当前,审计正义问题被人们关注是有深刻背景和意义的。
(一)审计正义凸现的背景
首先,经济关系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结构由政治、伦理互动转到以政治、经济互动为主的全方位的互动,这是审计正义凸现的社会背景。在传统社会,社会运转依赖两种非经济社会要素的互动的动力机制,即政治与伦理的互动或是政治与神权的互动。而市场经济方式的确立,改变了社会运转的基本机构,进入了政治、经济互动的现代社会,开辟出一块以往人类社会未曾开垦的公共经济秩序与公共德性的互相依存的领域。经济独立化过程的展开不断带来新的伦理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如何评价人类的经济动机和经济活动的正当性的问题。因而,审计正义问题是在现代社会运作过程中凸现出来的,是现代社会以经济为主导的各种社会要素不断离析重组、不断发生新的互动关系的产物,是与经济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支配地位分不开的。
其次,经济学与伦理学由分离到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由分离到融合,人类整体理性重获“青睐”,这是审计正义凸现的理论背景。近代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学中只能有事实判断,不能有价值判断,忽略了经济学中的伦理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和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纯依靠经济学自身能够加以说明和解决的,因而引起人们对经济学理性主义或经济学工具主义的重新思考。经济学在经历了技术理性与人类理性相分离之后逐渐走向“整体理性”的趋势。与经济学相反,伦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抽象思辨分析回归到规范伦理学的研究上。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标志,伦理学转到对规范问题的关注,转向紧贴当代生活的实践问题,尤其在经济伦理学中更是如此。审计正义作为经济伦理的实践理性,是经济学与伦理学、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产物,旨在解决经济领域中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经济学本身显然是难于解决的。
再次,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及社会不公正在经济领域的集中表现是审计正义凸现的时代背景。当代人类社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技术在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把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新阶段,但同时也忽略了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这带来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是对自然的破坏,二是“人的内心的崩溃”。英国学者戈尔斯密斯早在工业革命初期就指出了这种危机:“财富积累了,人却堕落了”。为什么物质登峰造极却带来更多更大的深沉而严肃的人生、社会课题?人类社会应该怎样解释和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呢?审计正义就是作为对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批判应运而生的。审计正义就是要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发展的中心,使经济发展更为有效地为人的发展服务;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社会成员机会公平与均等,促进更公平的收入分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正义。
(二)审计正义凸现的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关系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审计正义的问题一再被提出,审计正义的现实意义正在实践中不断昭示出来。与经济活动在现今社会居于极其重要的领域相一致,审计正义也成为当代社会正义问题中重要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领域之一。
首先,从思想史上看,正义问题的重心经历了一个由个人正义到社会正义演进的过程。个人正义主要是通过对个人存在及其行为正义与否的追问,意在规范个人行为,使之适合于社会的需要,维持社会秩序和生活的正常运转;社会正义则是通过对社会合作体系的秩序正义与否的追问,旨在变革、建构社会合作体系,为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条件和保证。由个人正义到社会正义是随着个人的独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而逐渐演进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广泛传播,第一次在严格意义上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人性得到空前张扬并成为社会合理与否的惟一根据和标准。资产阶级理论家们明确提出了社会是否正义的问题,并最终指导了资产阶级革命。从此以后,社会正义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成为正义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从秩序和规则的层面上看,经济活动的领域是社会正义实现的一个主要领域。社会正义问题以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为对象,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政治上的正义主要是通过制度安排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经济上的正义是指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公民都有同等的机会支配社会稀缺资源,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竞争的过程是平等的,竞赛的规则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同等有效的;经济活动之后,所有人的劳动都是平等的,他们的收入应该与抽象劳动成正比。从历史上看,社会正义首先体现在政治正义方面,自由和平等首先所具有的是政治的涵义。然而,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和经济方面自由平等的发展是不尽一致的,哪怕在一个平等的人人享有基本自由权利的政治社会,机会的平等所带来的也可能是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随着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的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在分配上的不平等会日益扩大。于是,自由和经济的矛盾逐渐激化,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开始冲突。平等的经济方面的涵义越来越成为平等的实际内涵。随着经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当代社会的不平等在很多方面表现在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上。如何缩小社会在财富占有方面的差异,缩小社会在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平等,如何打击腐败、张扬社会正义,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最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此相适应,审计正义就成为人们关注当代正义的焦点。
再次,从现实的操作层面看,审计正义在经济监督领域所代表的社会正义日渐凸现。建立在市场决定收入基础上的经济制度,产生了公民生活水平和物质福利上的悬殊差别。有些从市场上获利的人,用金钱谋取额外的权利帮助,而这些权利本应是平等分配的。那些在市场上受到伤害的人的一部分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就被无端剥夺了。于是,现代社会面临着重大选择:或是谋求以效率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平等,或是谋求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或是为了达到经济方面的平等而牺牲某些人的政治自由和权利,或是为了个人的政治权利及自由而保留某些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等等。如何进行选择已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审计正义在“如何选择”的操作层面做出了较好的回答,也因此凸现了其在经济监督层面倡导社会正义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