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论文_吕恒旭 李昊儒 魏敏 刁海燕

(1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2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3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入选人员为我院近年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用药种类。结果:8例患者年龄主要为18-59岁,占比62.5%;患者受损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头痛、头昏、幻觉、视觉异常等。用药情况分析发现,患者用药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占比37.5%,其次为诺氟沙星;7例患者静脉给药,1例口服给药。经对症处理,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痊愈出院。结论:喹诺酮类药物种类较多,可引发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临床表现,且不同药物可能造成不同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药理特性、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合理用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更多保证。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喹诺酮药物——萘啶酸被合成以来,此类药物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如今,临床中所用喹诺酮类药物种类不断增多[1],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肺部感染、骨关节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等临床治疗中,均会用到此类药物[2]。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也逐渐见于报道,部分造成了严重后果[3]。为了解我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本研究选取8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4岁,平均(48.7±6.3)岁。疾病类型:妇科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消化道感染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可随访。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所用药物、用药途径、预后。不良反应的界定依据为国家药品监测中心的ADRs因果关系判定标准。

2 结果

2.1患者年龄分析

患者年龄分布为:18岁及以下1例(12.5%),18-59岁5例(62.5%),60岁及以上2例(25.0%)。可见18-59岁患者占比最多。

2.2临床表现及受损系统分析

8例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失眠、头痛、头昏、幻觉、视觉异常、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此外还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受损,具体见表1。

2.3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

8例患者用药类型为:左氧氟沙星3例(37.5%),诺氟沙星2例(25.0%),洛美沙星1例(12.5%),依诺沙星1例(12.5%),环丙沙星1例(12.5%)。

2.4用药途径

8例患者中静脉给药7例,占比为87.5%;口服给药1例,占比12.5%。

2.5预后分析

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所有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生素,其具有广泛抗菌谱与强效抗菌效果[4],应用方便,因此近年来其用量还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也日益多见。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更多保障。

我院自2015年起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展开监测,共发现8例不良反应患者。经用药情况分析发现,患者用药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占比37.5%,这可能和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较多有关。通过总结临床表现,可知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失眠、头痛、头昏、幻觉、视觉异常等,表明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这可能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内有氟原子,其具备脂溶性[5],可经血脑屏障进至患者脑卒中,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致。经分析8例患者用药方式,可知7例患者静脉给药,1例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时若滴注速度过快,或注射部位固定过度,即可能引发局部疼痛或红肿。

为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给予高度重视:(1)在应用时应严格把握药物适应症,严禁药物滥用,且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缩短[6],不要长期给药;在用药期间应对患者用药反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积极对症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2)若病情允许,给药时最好选择口服用药,同时注意对口服用药时间严格控制,一般要在睡前或饭后用药。若不得不采取静脉给药途径,在给药时应注意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尽可能缓慢给药。(3)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禁忌症要严格把握,如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及小儿等,不建议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若哺乳期女性根据病情必须应用此类药物,那么应将哺乳暂停,避免药物影响到婴儿的正常生长及发育。(4)在用药时,不要将喹诺酮类药物和H受体阻断剂、碱性药物、抗腮碱药等配伍应用,以免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B-内酰胺类、磺胺类药物配伍时,可增加疗效,而若和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配伍,可减弱疗效,因此在和其他药物配伍时应慎重考虑。

总而言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种类多样,且不同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不同。临床医师在确定用药方案时,应慎重考虑,认真分析患者病情与药理特性,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更多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礼贤.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恰当评价和合理使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6):249-255.

[2]李宵宁,柴芸,刘明亮.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3):97-102.

[3]孟磊,杨兵,薛南冬.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5,10(2):76-88.

[4]刘云宁,李小凤,韩旭颖,等.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5,10(2):265-269.

[5]邹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1):163-164.

[6]范铭.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161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5(5):631-633.

论文作者:吕恒旭 李昊儒 魏敏 刁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8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论文_吕恒旭 李昊儒 魏敏 刁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