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压力性尿失禁育龄妇女的心理特点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观察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门诊就诊的90例育龄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达到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育龄妇女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育龄妇女;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将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定义为: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1]。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我国 20岁以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30.24%-30.56%,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 61.2%[2],SUI虽不危及生命,但患者常由于自身漏尿产生的不舒适、异味等原因失去参加正常社交的信心,减少人际交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有研究发现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高于糖尿病、癌症和关节炎等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罪恶感、发怒、害羞或敌意等心理冲突和问题[3],并可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因此,解决SUI心理问题刻不容缓。本题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方式观察育龄妇女压力性尿失禁心理特点并进行护理,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12月-2016年11月90例育龄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5.5岁,全部患者临床与体征均符合压力性尿失禁诊断。
1.2方法:由护士发放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信息,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家庭支持状况。评估压力性尿失禁的诱因及患者心理问题,为治疗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2 心理特点
2.1 害羞、焦虑、抑郁:患者处于育龄期,担负着家庭及社会重要的角色。但因自身漏尿产生的不舒适、异味等,感觉自尊受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害怕家人的嫌弃,也害怕出远门、工作难安心、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与人接触,严重丧失生活的自信心,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2.2罪恶感: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了解程度不足,同时病程长,疗效不明显,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害怕成为家庭负担。
2.3发怒或敌意;主要表现对外界敏感、抗拒、易激惹;回避性生活,减少亲密行为,家庭关系紧张;因排尿次数增加或漏尿,出现严重的失眠及食欲减退等。
3 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人文环境:患者就诊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利用语言技巧及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护士要多观察患者的情绪、行为等异常变化,帮助其与同病室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患者多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地减少患者害羞、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
3.2 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了解其病史、爱好、习惯、性格、饮食起居、,获取较全面的患者心理资料,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开导其乐观对待疾病的预后转归,告知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康复。
3.3 尊重、同情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了解病情的过程中注意在交流上保护患者的隐私,选择合适的沟通语气、语速、音量;在治疗护理中也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同情患者,给他们精神上的理解,同时及时帮助患者处置尿失禁的困窘,使患者不感到无助。尽量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使患者感到被关心,有自尊。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多陪护,让患者感受家人的关爱,亲情的温暖,提供情感支持,保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罪恶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指导患者保持会阴皮肤清洁,合理使用卫生棉、护垫等护理用品,少穿紧身裤,减少皮肤摩擦,坚持便后清洗会阴,防止感染,性生活前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大量饮水达到尿路自净目的。使用爽身粉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爽,保护外阴皮肤并避免尿道口感染,对因小便刺激,已有外阴皮肤破溃的,教会患者使用造口护肤粉治疗及保护皮肤。增加患者的舒适性,使患者保持心情的舒畅,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5对因病影响夫妻生活的,取得配偶理解,多给患者正性情感支持,并指导患者夫妇相互爱护关心,性生活动作轻柔,适时使用润滑剂,增进夫妻感情,重塑生活信心,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研究证明,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满意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地减少患者发怒或产生敌意的心理问题。
3.6健康教育:①调节生活方式:每天饮水量在 2500 mL左右,晚上尽量少饮水,以减少夜尿,保证睡眠质量;控制体重,饮食清淡,进食多纤维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戒烟、控制呼吸道疾病、治疗便秘等减少加重压力性尿失禁。②教会患者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每天训练持续8周以上;③排尿训练:指导患者在每次排尿过程中下意识地中断排尿,开始练习时每次排尿中断1次,随着患者盆底肌随意控制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中断次数,每次排尿可中断3-4次。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4]。④填写排尿日记,预设排尿间隔时间。通过以上健康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家庭对疾病的认识,耐心细致地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程度,让患者及家人了解疾病的发生、治疗和护理及主要的治疗方法如盆底肌训练法,不厌其烦地教授正确有效的方法,使患者掌握技能并取得家人的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增加患者的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了患者因自信心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4 结果
经过正确的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干预,在我们不断地鼓励下,患者自觉坚持功能锻炼,提高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通过正确的专业指导,逐渐减少了尿失禁的次数,减少了漏尿量,大大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不再封闭自己,不再害怕与人接触,学会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患者伴侣的理解缓解了紧张的家庭关系,使患者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患者不再情绪不稳,自暴自弃,总体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本组观察90例育龄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认识,86例摆脱了焦虑、抑郁、罪恶、发怒或敌意等的负面情绪,但有4例因心理问题较严重,需心理门诊介入治疗。
5 小结
由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因疾病产生了害羞、焦虑、抑郁、罪恶感及发怒或敌意等的心理特点,干扰了育龄妇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自我感觉、全身健康和总体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5],被称为“比死还痛苦的社交癌”[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心理社会问题正受到重视,已成为医疗、护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评估,找出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达到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esnick B,Keilman L,Calabrese B,et al.Nursing staff be-lief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continence care in nursing homes[J].Journal of wound,ostomy,and continence nursing,2006,33(6):610.
[2]杨子樱,郝 岩,赵 红.个体指导联合小组活动应用于社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74-78.
[3]Hawkins K,Pernarelli J,Ozminkowski R J,et al.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incontinence and its burde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medicaresupplement insurance[J].Qual Life Res,2011,20(5):723-732.
[4] 豆小娟,李 红,刘 芳,等.护理干预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8:5539-5541.
[5]许少英,黄 艾,刘 婧.心理干预改善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451-1453.
[6]杨 娟.功能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J].护理进修杂志,2014,29(15):1431-143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1003044C-3)
论文作者:廖雪梅,何艾恩,韦海兰,张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患者论文; 尿失禁论文; 压力论文; 育龄论文; 疾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理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