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视角下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能力研究_第三方物流论文

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制造业论文,第三方物流论文,能力论文,外包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截止到2010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达到了65%,日本这一数据达到了68%,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却为32%。我国的制造企业没有大面积的外包物流服务的原因是什么呢?制造企业作为物流服务消费者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揽接能力是如何评价的呢?

本文对我国淮海经济区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站在物流服务消费者(制造企业)的角度,了解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状况,找到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作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的述评

Lambert D.M.and Stock J.R.(1998)解释了物流外包的动因。企业越来越把主要资源用在加强核心能力上,而往往将非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另外,承接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正如张宏斌(2009)所说:“随着物流规模的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比较低,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企业可以将内部物流活动一体化,从而降低了外包交易成本,使得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变得容易。

根据Sandor Boyson(2009)的研究,企业除了仓储、运输、包装、订单处理等常规业务,被外包出去的物流业务还包括那些计划更集中和要求动态建模的物流职能,如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系统等。造成这些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而催生了相对较高水平的物流外包需求。

在选择物流外包的依据方面的研究中,Menon等(2010)认为,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考察的依据除了物流服务商能具备提供最低成本的能力外,还需具备以下诸多能力: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实现准时绩效的能力、保证低错误率的能力、保持高端活动有效性的能力、实现或超越承诺的能力、达到绩效及品质要求的能力、财务稳定的能力、管理创造能力等。

本文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将根据以上相关文献的整理,结合对一些制造企业访谈的资料分析,归纳出描述物流服务商能力的研究变量。

(三)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1.先期访谈

先期访谈是本研究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作者选择了淮海经济区7家制造企业业主作为了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主要有企业的物流业务与外包状况,企业关注第三方物流的哪些能力等。作者对这些访谈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并以此作为构建理论模型与设计调查问卷的重要依据。

2.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的构建

在先期访谈资料与已有文献的整理分析基础上,基于我国制造企业视角,作者构建了描述我国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作者基于制造业视角,提出了对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成本节约能力、技术处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经验与关系能力等五个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可以为制造企业带来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促使制造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给出持续的外包合同(殷国鹏等,2010)。

图1 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揽接能力构架中,成本节约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逆向物流、物流管理等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尽可能少的能力,具体分为运输成本节约能力、仓储成本节约能力、逆向物流成本节约能力、物流管理成本节约能力等。技术处理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各种物流业务活动的处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具体包括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交付能力、技术组合能力等。信息管理能力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能力,具体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流程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等。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企业的软实力,具体包括人才储备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文化能力等。经验与关系能力是指在完成企业某项活动任务时所具有的历史经验与公关能力,具体包括工作经验,成功案例、人脉关系等。

文章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揽接能力与制造企业对服务外包要求的差距。

3.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个样本企业进行预调查,并形成最终的正式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结构包括5个一级纬度,具体是成本节约能力、技术处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经验与关系能力。每个一级纬度又分为若干二级纬度,具体分类如下:

成本节约能力:运输成本节约能力、仓储成本节约能力、逆向物流成本节约能力、物流管理成本节约能力。

技术处理能力: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交付能力、技术组合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流程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质量保证能力。

人力资源能力:人才储备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文化能力。

经验与关系能力:工作经验,成功案例、人脉关系。

最后,每个二级纬度下面形成多个测量项目,测量项目运用通行的Likert五级量表形式。测量分值采用简单平均计算法求得。

第二个阶段为正式的问卷发放与调查阶段。问卷发放对象来源于淮海经济区制造企业。问卷有效回收率为33.8%。

(四)资料分析与讨论

1.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本调查问卷中测量项目时使用的均是量表方式。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的各一级纬度量表的二级纬度概念测量信度检验皆以Cronbach's α系数为依据。表1显示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测量值均大于0.7。所以本研究设计的测量指标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与稳定性。

(2)效度检验。信度虽不是效度的保证,但高信度是问卷有效度的基本条件,一份问卷如果信度不够,也就没有效度可言。表1显示了本研究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另外,作者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文献整理、先期访谈、预调查等阶段。经过多次归纳和修订之后才确立最终问卷,因此本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2.资料分析

在上述检验基础上,作者对承揽能力模型的二级维度测量结果利用算数平均得到五个一级维度能力的平均分值。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统计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揽接能力总体得分不高,这说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我国制造业在外包决策时由于找不到理想的揽接对象而放弃了外包策略。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揽接能力不高的现状势必会影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进一步扩大与深入。

从统计分析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技术处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这两方面得分处在最低端,这说明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粗放程度较高,而信息化程度较低、精益能力缺乏的事实。

从统计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得分较低,这说明我国物流企业在人力储备、人才培训、团队精神、企业文化方面都处在低水平的阶段。

从统计分析看,得分处在最高端的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经验与关系能力以及节约成本能力。这两项能力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本土与国外物流巨头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竞争手段较单一,以及揽接的业务附加值不高。

(五)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作者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如何提高揽接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第三方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打破“外包业务属于低端揽接业务”这一错误观念。提高技术处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精益服务水平,开拓附加值高的具有创新性的高端物流服务业务。

2.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对此,物流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合作,坚决摒弃“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靠工作经验”这一错误认识,加大对物流高端技术人才的吸收与储备。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建立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才成长机制。

3.注重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一方面要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增加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使员工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标签:;  ;  ;  ;  

制造业视角下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能力研究_第三方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