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玲
(福建省厦门市口腔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疏导对不合作儿童在牙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牙科就诊治疗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牙科治疗,观察组91例,对儿童给予心里疏导后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心理疏导后,观察组患儿的合作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科治疗中不合作儿童给予心理疏导,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故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牙科治疗;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28-02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牙科病,儿童患者的就诊人数也越来越多[1]。然而儿童不同于成年人,在儿童进行牙科就诊时常常会出现不合作现象,导致诊治工作难以进行[2]。因此,如何取得儿童患者的合作,确保诊治工作顺利进行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本研究主要以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牙科就诊治疗的181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心理疏导对不合作儿童在牙科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牙科就诊治疗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男性儿童患者57例,女性儿童患者33例,年龄分布:3~10岁,平均年龄(6.13±2.22)岁;观察组91例,男性儿童患者66例,女性儿童患者25例,年龄分布:3~13岁,平均年龄(6.37±2.41)岁;181例儿童患者中,3~5岁不合作患儿137例(75.69%),6~13岁不合作患儿44例(24.31%);其中,由父母陪同而来的患儿共36例,由爷爷奶奶陪同而来的患儿97例,由其它亲人陪同而来的患儿4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陪同人员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牙科治疗
医护人员按照常规流程为患儿进行牙科诊治,期间嘱咐其父母照顾患儿的情绪,同时医护人员本身也应照顾患儿的情绪;对于情绪不稳定导致无法进行诊治的患儿应先安抚其情绪再进行诊治,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观察组:对儿童给予心理疏导后再进行治疗
心理疏导方法如下:首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准备好相应的治疗器械、药品等,同时要注意药品及器械的摆放,防止一些淘气的小孩子拿来玩耍或不小心碰到割伤、划伤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以求得患儿的配合,展开治疗。(1)淘气型儿童:性格比较淘气、好动的患儿,大多数为男性儿童,对于这类患儿,首先,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患儿交谈,了解患儿的想法,与其父母配合让患儿安静下来,比如患儿如果是想去玩,拿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可以说你这么淘气,待会儿没看好牙齿,你也去不了哪里玩,也吃不了好东西,所以要先把牙看好,待会儿让你爸爸妈妈带你玩等等,这样,患儿就会比较配合治疗。(2)内向型患儿:性格内向的患儿具有较高的配合度,但该类型的患儿往往心理较为恐惧、害怕。因此,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多表扬患儿,缓解其害怕的心理,在诊治时也可以不断的鼓励患儿,使患儿安心接受治疗。(3)溺爱型患儿:对于备受家属溺爱的儿童,往往心高气傲,极度不配合治疗。对于该类型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让其亲属出去等待,单独与患儿进行交谈,患儿没有了“靠山”,自然就会变得害怕起来,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再用和蔼可亲的话语与患儿交谈,患儿便会比较听话,同时也可以做些小动作以进一步取得患儿的信任。如患儿对涡轮机有较大的恐惧感,这时护理人员就可以踩踏一下涡轮机,让其水雾喷在自己手上,让患儿知道这是洗牙齿的水,并让患儿尝试一下。这样一来,患儿就会消除顾虑,安心接受治疗。(4)执拗型患儿:该类患儿较少,但却非常麻烦,很难取得患儿的配合,必要时可强制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下次治疗。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儿配合治疗的合作度:分为四项:配合、一般、不配合以及强制治疗(合作度=(配合+一般)/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心理疏导后,观察组患儿的合作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有道:“一个儿科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4]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儿童牙科治疗的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技术之外,在为患儿进行牙龈治疗时,更需要给患儿提供安全感,消除患儿的紧张、害怕心理,缓解其情绪,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中,对牙科治疗中不合作儿童给予心里疏导,有效提高了患儿的配合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研究发现,不合作儿童大多年龄在3~6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阶段,儿童对很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容易害怕,因此,在治疗时往往会出现哭闹等情况,对治疗进展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以温和的语言对儿童形象说明,如给儿童解释“让牙齿穿上新衣服”、“让牙齿洗洗澡”等,以取得儿童的理解和配合[5]。本研究列举了几种性格类型的患儿,分别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取得患儿合作度91.21%,效果良好。而对于强制治疗的方式,本文建议不宜使用。除上述几种性格类型的患儿外,在牙科治疗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性格类型的儿童,还需牙科医护人员随机应变,确保患儿治疗安全有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对牙科治疗中不合作儿童给予心里疏导,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医护人员与患儿的亲近度,促进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故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花,王江红.儿童口腔治疗中不合作患儿的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7,7(32).
[2]张秀芹.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不合作患儿的护理分析[J]. 医学信息,2014(25):336-336.
[3]]任弘.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
[4]赵莹,林晓萍.儿童牙科畏惧症病因及行为管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9):562-567.
[5]夏熹.应用牙科吸入全麻技术治疗儿童牙病的护理体会[J]. 健康之路,2014.
论文作者:郭婉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患儿论文; 儿童论文; 牙科论文; 心理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