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整合_信息技术论文

论高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整合_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浅谈论文,学科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线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体验和探究的能力。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符合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能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用以采集、存贮、处理、传递和显示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从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来看,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

整合是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过程

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检索所需学习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协作的能力。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的整合,要从教育的客观要求出发,从教育的现实条件出发,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服务性准备、激励、引导、启发、指导作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更少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其一,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寻找新的生物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并通过自学形成初步理解,可以将自己的认识形成文本通过邮件、BBS等形式发布(在时间和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一步骤也可在课堂上完成)。此阶段可锻炼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搜集、处理和利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态度。

其二,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资源、情境创设等手段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迈进。

其三,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和讨论学习形成主流结果,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概念理解。这一环节信息技术并非必须使用。

其四,学生在教学课件支持下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并通过网络等手段反馈学习结果,教师则根据反馈结果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启发。

其五,对个别学生的非主流观点及未能及时了解的教学内容,师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交流,或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协作探讨、交流。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实现了生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智慧潜能得到了开发、创新素质得到了提升。

1.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

微观性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内容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入门知识和基础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的重点。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实现了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一方面突破了微观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升。如:在进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利用网络获得的相关课件和资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发现,理解并真正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实现生物学教学由抽象向直观的转换

抽象性是高中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替代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利用Flash 可以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加深理解。

3.实现生物学教学由静态向动态转换

生命性是高中生物学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生物体内动态的生命活动过程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以宏观动画形式进行展示,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能真实地展示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减数分裂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整体概况,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积极参与、协作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

1.进行真实情境创设

教师在导入新的生物学科课程时,应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发挥信息技术模拟、交互性强等教学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展示或课件播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并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对生物科学深入探索的精神。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如:教学《神经调节》一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教学难点时,教师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使学生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受到时空条件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有些高中生物实验无法展开或实验结果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可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现象的生成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实现开放式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系统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先将有关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成课件,学生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搜索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创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观察、体验、感知、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并总结相应规律。

5.形成高效复习模式

在进行生物复习课时,教师可将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影到屏幕上,以便于学生理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复习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不但可以刺激学生对以前所学生物知识的回忆,而且还有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水平,进行重点复习或重新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6.反馈评价及时准确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强的人机对话系统,并且使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我们利用这个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智能分析,随时获得学生学习的效果,随时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传统的评价手段所不能及的。

五、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旧有学科观念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就是让信息技术有计划地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同时要求教师在具备把握信息技术、自觉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有意识、按步骤地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为此,教师要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2.改变旧有教材观念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当前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要被不断丰富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科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课题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

3.改变旧有教学观念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课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将是未来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这个全新的教学舞台上,教师要积极地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标签:;  ;  ;  ;  

论高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整合_信息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