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国信用信息系统的思考_商业银行论文

关于建立我国信用信息系统的思考_商业银行论文

建立我国征信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征信论文,体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征信服务是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征信体系与之相适应。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没有征信服务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将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当前,无论是金融改革与发展,还是金融稳定,都离不开征信服务的支持。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征信服务

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管理货币政策,1984年至今,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曲折的演变。1984年,我国出现了信贷失控,当年底,现金投放同比增长近50%。为控制现金投放,1985年,我国实行了非常严厉的紧缩政策,对现金和信贷进行双重控制。由于紧缩力度较大,1985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开始下降;1986年初,经济出现负增长。这次紧缩实际上是一次“硬着陆”。1986年的货币政策是“紧中求松”,但因年底时出现了突击放款,因此1987年的货币政策又调整为“紧中有活”。1988年,我国出现了高通膨,不少地方出现了抢购风潮。在此情况下,1988年9月,中央决定治理整顿,其主要措施一是控制贷款,二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但由于控制力度过大,1989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进而造成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分别为3.8%和4.2%),经济再次出现“硬着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较差,因此经济一热,银行就大量放款,乱贷款、乱拆借、乱集资、高息揽储等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经济过热和金融秩序严重混乱。1993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宏观调控,提出约法三章,清理乱拆借、乱集资。这次宏观调控汲取了前两次紧缩力度过大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教训,一方面进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又用重点企业贷款等形式进行结构调整。经过3年的努力,到1996年,物价逐渐降了下来,而经济仍然保持了7%左右的高速增长,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下半年,我国遭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到1998年初,影响已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出口负增长、外需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时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和1999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遇到了空前复杂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当时资本市场规模较小,为扩大内需,大家都把眼睛看着银行,但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需要,对贷款表现出空前的谨慎,不愿放贷;而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开始暴露,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出现了支付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先后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整信贷政策等,来扩大贷款供给,从而使这两年的信贷投放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增长。2000年,我国出现了股市过热,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因此从2000年8月份开始,我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抽取资金,最后使2000年的信贷基本上也实现了平衡增长。2001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商业银行通过撤并机构、上收贷款权等来减少亏损、增加利润,“惜贷”现象普遍,信贷再度紧缩。2002年上半年,货币投放基本平稳;但8月份以后,贷款突然大幅增加。2002年8至12月份,贷款同比增加了5000多亿元,且这种情况到2003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剧。2003年,全年的信贷投放计划为18000亿元,但实际情况是,仅上半年就贷出18000亿元。为此,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银行再次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来抑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

从2001年的贷款紧缩到2002年下半年及2003年上半年的贷款剧增,信贷形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逆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3年下半年贷款得到控制,只贷了10000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窗口指导起了重要作用。2004年一季度贷款重新高增长,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办法,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等来进行控制,但没有控制住。一直到2004年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开会、各综合部门采取了综合措施后,才收到成效,从5月份开始,贷款迅速得到控制。对于2004年5月份以后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一些人批评说是行政办法而不是经济办法。其实,纯粹的价格手段调节是不够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可供价格杠杆发挥作用的、充分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包括长期资金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即货币市场)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很快,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如货币市场工具偏少、资本市场结构失衡等问题。以市场为例,我们现在一讲资本市场就是股票市场,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主要的不是公开的股票市场。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外源性资金直接来自于公开的股票市场的也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是私募的股本市场、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规模比股票市场要大许多倍。我国债券市场这几年发展虽然很快,但其市场结构很不平衡,其品种主要是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其他债券很少。由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够,所以货币政策完全的间接调控机制的建立就有很大的困难。

那么,金融市场发展的限制条件在哪里呢?要发展债券市场,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信用评级要建立起来。现在我国企业债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缺少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而评级就是征信业务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未来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就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要发展直接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合格的评级机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征信服务,这是一个关键环节,没有这个环节的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将困难重重。

(二)金融稳定与征信服务

在未来若干年,我国的金融稳定至少将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以后外部投机资本冲击的挑战、资产价格泡沫的挑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挑战、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挑战等四大挑战。这其中,除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外部投机资本冲击的挑战外,其他三大挑战都与征信服务的完善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1.资产价格泡沫的挑战

经济泡沫主要是指由房地产和股票价格飞涨所制造的泡沫,泡沫的破裂会对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家庭的财务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国民经济的打击会极其沉重。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经济低增长、负增长,香港地区前几年的经济困难,台湾地区经济的困难等,其实都是与经济泡沫的破灭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国内不少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远远脱离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由于住房贷款期限一般较长,根据国际经验,不良贷款的出现,一般在3年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到那时,房地产贷款风险就会显现,银行会自动收紧房地产贷款。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要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住房贷款的重点转移到中低收入家庭的身上,使房地产贷款的覆盖面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上。未来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大量的新增人口、劳动就业人员会进城,住房信贷会快速发展。而住房贷款要想持续稳定地增长,并防止由价格泡沫所诱发的高风险,就必须要有征信服务的支持。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挑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怎样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让中小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融资环境,使其得到发展,这是一件关系国民经济成长的大事。因此,从未来整个金融的发展前景看,商业银行未来的业务重点,其实就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贷款。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是很少向商业银行借钱的,大企业有好的信誉,可以直接通过债市、股市筹资。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主要发放的是短期贷款,其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人。而中小企业要稳定发展,前提是要防范风险,要有一个好的征信服务体系来提供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商业银行在接受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时,逐个地去进行调查很困难,如果有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承担这个任务,则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就会变得容易。

3.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挑战

能否有效地化解已有的不良贷款,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这既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想控制住其未来的不良贷款,这不仅需要其审贷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为之服务。实践证明,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有利于个人消费信贷(包括小额信贷)的发展,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审贷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降低,有利于商业银行利润的增加。因此,建立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性将会日益显现出来。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和高效的征信服务,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将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征信体系的思考

征信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初主要是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省成立的资信评估公司。之后,不少商业银行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内部评级机构,一些单位和民间组织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国外一些知名的征信机构也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征信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专门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有200家左右,此外还有众多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担保公司、信息咨询公司和贷款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也在一定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部分征信业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征信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得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征信法制建设滞后,基础信用信息建设落后,缺乏企业和个人身份查阅系统,公众对征信业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征信业务活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征信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明确了征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其集中性的体现是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阐述。征信体系的建设,应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在征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加快立法;二是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四是统一关键技术和业务标准;五是稳步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所应坚持的原则,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尽快出台相关征信法规并制定配套实施办法,使征信业的发展和管理有法可依;二是在一二年内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在满足商业银行信用查询基本需要的同时,逐步为企业信用评级、个人信用评分等业务提供技术数据;三是形成少数采集保存全国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基础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征信服务公司并存,既有分工,又有市场竞争,运行高效的社会征信机构体系;四是逐步建立包括政府部门分业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五是制定征信行业关键技术标准和实施统一技术标准的制度办法,促进信息共享,推动市场发展。

(二)加快制定征信法规

目前,需要尽快制订的征信法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关征信业管理的法规,另一类是有关信息披露的法规。其中,信息披露包括政务信息披露和企业信息披露。对于个人来讲,主要是个人隐私的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而政务信息,就是政府在执行公务当中的政务信息,哪些应该披露、如何披露等应有明确的规定,该披露的信息应无条件地对社会开放。信息不应该被封锁,而应该是无条件地共享。

(三)加快征信机构体系建设

征信机构体系建设,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征信机构体系总体上已由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综合性征信机构及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组成,从而形成了在信用信息采集环节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适度竞争,在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环节各具特色、平等竞争,集成和利用各项资源,发挥不同效应,适应不同征信需求,多层次,多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大型征信机构的形成,从世界范围内看,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公共征信机构,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二是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我们应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四)加快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中央基础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一要覆盖全国,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员高度流动的需要;二要适应商业银行最近几年计算机系统发展非常快、其自身数据较集中的特点,以求一口接入;三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已建立的一些全国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四要充分利用IT技术,以保证其技术上的可行性。

(五)加强征信市场监管

征信市场的监管,主要内容一是市场准入,二是征信业务的规范。征信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是按照部门分工进行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针对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维护金融的持久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信用体系、征信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金融体系分工的自然结果,征信体系的建立是把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贷前审查的相当一部分任务专业化。由于专业化之后会做得更加周全,所以更有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全部的个人信用及80%的企业信用信息都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且这种特点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因此,由人民银行对征信体系进行监管有充足的道理。

(六)强化征信服务和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征信系统的任务是把商业银行的信息集中起来,按照身份标识码进行汇总、匹配,征信机构并不修改所接收到的任何一个数据,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对商业银行等客户来讲永远是参考性的。因此,各商业银行在使用这个系统及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时,应根据各行自己的发展战略、内控标准、风险管理标准等,构建各自的内控机制。征信机构对商业银行因查阅、使用征信机构的数据而开展业务运作所引发的问题、损失并不承担责任。商业银行据此发放贷款所出现的损失,应责任自负。

(七)征信体系和社会诚信建设的关系

现在,一讲信用体系建设,各种力量都来关心,大家关心本来是件好事,但也难免泥沙俱下。现在有些人高举信用体系建设这个大旗,其实是在利用这个东西来对企业乱收费。社会诚信的建设要依靠各个部门来共同努力。大力培育征信市场,主要是要开展诚信的宣传教育,要从制度安排上促进全社会充分运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

(八)推进征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征信行业的标准化包括信息标识的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格式的编码标准以及安全保密标准。标准化建设的原则是少而精。没有标准化,将来全国各类征信机构信息没办法共享,因为系统之间不兼容、不能连接;但如果标准太细,也容易限制各个征信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应是少而精。

标签:;  ;  ;  ;  ;  ;  ;  ;  ;  ;  ;  ;  ;  

关于建立我国信用信息系统的思考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