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可以独立解决各类建筑难题,比如,我国的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之首,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还有各种国际上难以攻克的建筑难题,被我们所攻克。房屋建筑技术创新也在随着国建筑物的增多而完善。本文就结合当下实际环境,对房屋建筑节能排水以及三缝合一技术创新技术进行阐述。望其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好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行业;节能节水;三缝合一;处理方法;技术创新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各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处理。建筑物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应该做好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设计和安装,还要做好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使建筑物在遇到外界影响时,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不对其造成影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建筑施工技术事物有效实施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物的寿命,保证房屋居住人员的生活需求。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材料、型号方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材料、型号的购进会根据关施工规范进行。然而部分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在市场上随意购进不合格或者价格低廉的管道,有的会购进相同小尺寸的管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按照常规的技术进行操作,对所用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尺寸不了解、不熟悉。正常情况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材和尺寸的选择应该套用施工设计图进行。此外,有的设计人受到施工单位一些人的干预误导,在进行设计时,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权限与职责,不能准确的按照要求来核准施工的质量。
2.2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设计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图纸作为支撑。在设计阶段,如果不能对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首先在施工时会给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施工带来困难。因此,建筑在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系统的排水尤为重要,应该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建筑物的水能通过排水系统顺利排出不堆积,其次,要有效提高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建筑施工的技术,将整个建筑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系统质量得到保证。
2.3质量标准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当下,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各项施工技术也随之完善,然而,在各项施工技术相对成熟的同时,一部分建筑公司忽略了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导致工程中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比其他施工技术落后。有的施工单位的各种技术不配套,技术的先进性参差不齐,有的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不完善,对于新的施工技术也不能能得到有效的掌握,对新的技术不了解、不学习、不掌握。因此,要想使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要对各种新技术进行掌握、使用。对于新型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施工技术也要进行掌握并使用。
三、建筑物三缝的定义及区别
3.1沉降缝:建筑物在设计时,因上层建筑的房屋数量、层数不同,建筑不同位置的荷重量不同、同一建筑的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等能够导致地基可能发生不均匀下降的因素。设计时,要将建筑设计为若干独立的部分,发现沉降时,建筑的每一部分沉降不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故,将各部之间与地面垂直的缝隙称为“沉降缝”。
在施工时,从地基开始断开,贯穿整个建筑全高。断开的地基及地基上部建筑形成独立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能够自由沉降,不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和适用环境也有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在建筑物高度存在较大差异处和地基载荷差异过大处应该设置沉降缝;第二,建筑物在转折的位置需要设置沉降缝;第三、在地基性质相同,但建筑长度较大时,一般在建筑的中间位置或者适宜的位置设置沉降缝;第四、同一片区域在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建筑,或者在同一时期建造的不同性质的建筑,在交界处需要设置沉降缝;第五、根据建筑物地基压缩性的不同设置沉降缝。
3.2 伸缩缝
伸缩缝为建筑物在受到外界环境-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建筑物适当的位置设置与地面垂直的缝隙。伸缩缝的主要设置方法是:将建筑从基础表面到墙体,再到顶层、楼板层,分离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在60米左右,每条伸缩缝的宽度保持在20mm-30mm。在施工完成后,建筑顶层应该对伸缩缝进行防护措施。
3.3抗震缝
在建筑物受到地震的情况时,建筑物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产而生强烈的振动,在结构变形的敏感位置容易产生扭曲变形。与伸缩缝设置相似,缝隙贯穿地基、墙体、顶层和楼板层,其一,是将建筑分为刚度均匀的若干部分,其二,是为了避免在遇到地震时出现振幅因叠加增大的状况,避免地震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三缝”缝在建筑施工时的设置创新
4.1沉降缝的设置
沉降缝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载荷程度作出具体的设置要求,一般在建筑物的拐角处、地基在和差异较大处、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物交界处设置较多。其宽度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地基的强度、建筑物的性质等有关。地基越软,越容易导致建筑物沉降。
4.2伸缩缝的设置
伸缩缝的设置一般从基础顶部开始,由于地基埋于地下较深的位置,气候、温度难以对其造成影响,地基也就不必设置伸缩缝。所以,伸缩缝在设置时,从建筑基础开始设置,贯穿整个建筑。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建筑的伸缩程度要比其他结构的建筑小的多。由于现在的建筑一般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建筑伸缩程度要相对大一些,伸缩缝的设置也就会宽一些。综合建筑的设计形式,一般将伸缩缝宽度控制在20mm-30mm。
4.3防震缝的设置
防震缝一般在地震区域、建筑体系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中较为常见。如抗震设防烈度在7-9度的地区内的建筑应该设置防震缝。建筑体系为L型、T型、工型等型体时,建筑物中应该没设置防震缝。根据设防烈度6-9度的加强,相应增加5m、4m、3m、2m。也要将建筑分成若干型体较为规则的结构单元。以此来增强建筑的防震性能。
五、建筑物三缝合一的技术创新
5.1悬挑做法
此种处理方法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对于建筑本身的处理方式要求较为严格,沉降缝一侧的建筑纵墙端部分为悬挑基础,需要在悬挑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重量。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将悬挑基础做成悬挑梁,再与墎式基础相互结合。让纵墙端部分也成为承重墙。
5.2简支做法
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连接走廊一般用此种方法。其是利用简支构建来连接两个独立分开的建筑单元。简支做法的方法的设置、施工都比较简单,然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5.3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此方法一般在较长的建筑物中采用,其做法是每隔30~40米在建筑低层人为的留出一条700mm~1000mm宽的缝。对于人为留出的后浇带的钢筋打搭接方式,一般采用先打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剪断搭接。等经过30-35天的时间,主体混凝土大部分已经凝结收缩完成,此时,建筑主体的大部分也已经沉降完成。然后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对提前预留的宽缝进行浇筑,建筑物越高,越适宜采用后浇带法。故此种方法在我国高层建筑现场施工时应用较为广泛。且有良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房屋建筑的排水节能以及三缝合一技术的创新中,首先要明确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再制定相应的提高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安装施工技术的措施;通过实施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使变形缝得到良好处理。使建筑物的放水、防火、保温等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献军.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13):57.
[2]张海智.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150.
[3]周洁玲.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智能城市,2018,4(01):45-46.
论文作者:徐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伸缩缝论文; 节能论文; 给排水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